今年是换届之年,很多干部跃跃欲试,年纪大的,准备退下去或者进城,年纪不大不小的,准备利用最后一次机会,年轻的,准备再上一个台阶。
这些本来都是无可厚非,但是我发现,现在有点刻意追求干部年轻化,要求班子里,尤其是乡镇班子,90后要多少比例,85后要多少比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机会,但是对于年纪不大不小的来说,却非常不公平。
85后,90后,年轻,有激情,工作有新的想法,加入进来,确实是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气象。
但是70后副科级,这些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情况,懂得如何跟农民群众打交道,没有教条主义,善于处理复杂的农村问题。碰到的大事多,遇事也不慌不乱。这些优势,是90后年轻人所不具备的。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年纪大了,级别没有提高上去,换届的时候,这些人如果没有进一步使用,而是退下来或者进城,让85、90后主导,没有形成“老中青”梯队,那么,很多复杂问题会没有那么容易处理,有时候工作会很难推进,尤其是征地拆迁等复杂问题。
所以有时候要多考虑基层情况,不能一刀切,要让年纪偏大的也有发展的空间,毕竟谁也会年纪大,年轻人空有激情,也不是万能的。
感谢收看!如果喜欢请点下关注@打工人老廖 还有更多精彩体制内故事和心得与你分享,希望对每个职场人有所启发。欢迎留言交流!【揭秘最真实的基层公务员生活】#职场微头条# #职场干货#
40岁,正青春,不要给“不惑”之年添“困惑”!
不惑之年,困惑之多。
为什么社会要抛弃40多岁的人呢?
过40都被社会抛弃了!
因不惑而困惑!
人生最宝贵的时期,要经验有经验,要阅历有阅历,
刚刚做好人生的沉淀,正是人生大干一场的时候,
却又被嫌弃了……
考公务员限制在35岁以内?提干限制在40岁之内,招工限制在45岁之内……
“年轻化”被“极端化”了!
万不可让“不惑”变“困惑”。
四十岁的人,都懂了。
看过山水,走过江湖。真的,假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甜的,苦的……都见过,都尝过。
成功与失败,愉悦与苦痛,都化作了深刻的理解。该爱什么,不该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懂了。
四十岁的人,深沉了。
如果二十岁的心像小溪,三十岁的心像小河,那么,四十岁的心就是大海。它含笑别人,也嘲笑自已过往的肤浅与轻浮,只有时间,才让四十岁真正懂得生命的含义,以及担当与担当。
四十岁的人,心宽了。
争过了,拼过了;得意过,失意过。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无非分之想,一切都形成习惯。当年的冲动化作宽容,当年的棱角磨得圆润。偶有不顺,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
四十岁的人,心专了。
因为是顶梁之柱,安排工作、照顾家庭,一切都轻车熟路,又认真,所以绝无差错。四十岁的人干事、做人都让人放心。
四十岁的人,寡言了。
已深切地理解“言寡尤,行寡悔”的人生信条,多听、多看、多思、多想,谨言慎行,平和、镇定的走在人生路上。
四十岁的人,稳重了。
正是秋天的枝头,那枚等待红透的果实,你只需要安然、耐心的静候,它一天天变得成熟,果香袭人,沁人肺腑……
禅师说:“我们的人生是从四十岁开始的。40岁之前的人生,都是在为别人活着。”
如果你年近四十,你相信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吗?
你要相信。
如果人生就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马拉松,四十只走到一小半,另一大半行程才是真正的开始!
好了,终于到了40多岁了,松一口气真正的人生开始了。你仅仅走一小半路程,却积累了丰富的阅历,能看到来时未发现的美景。
你的人生历练、社会关系都累积成了极为宝贵的资源,只要认真规划,善于配置,注意保健,这又何尝不是又一钟巅峰状态?
40岁的人生,是巅峰状态的人生,愿我们停留得更长!
40岁人生才真正开始,
怎能让“开始”成为“结束”?
序幕刚刚拉开,
却又落幕,
是不是对人生太草率?
一定要善待40岁、50岁、60岁……
都说青春是“宝”,
可40岁依然美好,
不要冷落40岁,
让“不惑”去“解惑”,
化险为夷,
逢凶化吉,
谈笑间,
让“不惑”和“青春”优势互补,
共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干部过度年轻化也不是一件好事!前一段时间单位刚刚提拔了一个88年的副处长,破了单位的记录,很多领导纷纷竖起大拇指,年轻的同志更是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可好景不长,才当副处长没两个月,就因为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请吃、唱K受到了纪委的处分,还被作为典型案例发到了网上。
在他这个年龄能提拔到副处长,可以说是青年得志,然而,现实却给了他狠狠的一棒槌。“干部年轻化”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些地方一味追求干部年轻化,甚至有些地市还出台了相关规定,规定下辖县市区的党政正职中原则要有一名35岁以下的干部。
这样的规定也不能说不好,但是有些地方就是为了合上“干部年轻化”的节拍,让很多人破格提拔,更有急功近利者甚至不惜“抄小道”,随着提拔的年轻干部越来越多,被质疑以后被调查而“熄火”的也不在少数。
“干部年轻化”的本意是打破官场论资排辈的弊端,让有能力、有才干的年轻人能够脱颖而出,但有些人却打着这个幌子,借破格提拔之名、行出格提拔之实,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力,这样反倒得不偿失了。
年轻干部固然是有自己年轻的优势,如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于担当;但是也有他们的劣势,如资历尚浅、不够沉稳、领悟能力差等等。所以,将“干部低龄化”当作“干部年轻化”是一种误读,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也不利于营造好的选人用人氛围。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每一名干部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性,揠苗助长却会适得其反。年轻一代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定要慎之又慎,把合适的人选派到合适的岗位上!#职场达人说##公务员##直言职场#
从成熟稳重到活力四射,县长当了县委书记以后,穿衣风格也变了,这里面大有学问。
曾经的县长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一位传奇人物,年仅35岁就当上了县长,在当时是一个轰动全市的新闻,35岁的年纪,大多数县乡两级的公务员都还是副科,甚至是科员,能提拔到正科级都已经算年轻的了,可他已经是正处级,真可谓是意气风发,年少得志。
年轻,意味着上限高,前途无量,一个35岁的县长绝对能比一个45岁的县长受到更多的关注。
越是年轻的领导,坐在高位心里越是没有底,因为年轻,别人本能的觉得你还不成熟、工作经验不丰富,甚至手下都会在年轻领导面前倚老卖老。
所以那些很年轻的领导通常都会在着装和打扮上让自己显得成熟稳重,简单的说就是经常穿一些很老气的衣服,比如这位35岁的县长,他总是穿那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衣服,就是为了让自己在中年人的圈子里不那么显眼,也避免被人轻视。
人各有命,35岁以前他的提拔像坐火箭,可是在县长的位置上却卡了八年,43岁这一年他才更进一步,当上了县委书记。
43岁县委书记已经不那么年轻了,而且因为工作操劳过度,他显得很老,看上去已经是五十多岁的模样。
于是,他的穿衣风格也变了,显老的他不再穿那些成熟的衣服,他的穿衣风格开始年轻化,有时甚至穿着跑鞋或篮球鞋上班,从背影看像个小伙子。
其实这是在传递一种信号——他还很年轻,还很有活力,完全可以胜任如今这份工作。
领导们的穿衣风格很考究,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年轻的领导爱穿正装,目的是为了显得成熟和树立威信,年纪大的领导喜欢穿休闲装,目的是为了彰显自己旺盛的精力,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很好,请组织放心。
细节决定成败,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得细致入微的去观察,衣食住行,处处都有学问。
#职场# #职场微头条# #职场达人说# #职场感悟# #职场直言# #直言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