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人在上海建工一建集团合肥分公司。七月底来实习,八月份正式签合同,说一下一个多月的感受:上海建工一建超高层实力超强,上海建工在上海属于龙头,有机会去上海看看,很有感触。
2、工作强度:属于国企,两个礼拜休息两天,事情不多,不累,在打基础,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稍微累一点,因为要值夜班,其他时间也就是做基础和主体结构累点,是在我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3、待遇:待遇不会太高,属于中规中矩,比央企差点,比其他国企稍微好点,我们这边每个月当月就发当月的工资,蛮好的,本科生第一年到手四五千,见习期一年,当然还有季度奖和年终奖,第一年在七八万左右。研究生第一年每个月能拿六千左右,还有岗位补贴,季度奖,年终奖,具体看研究生毕业学校,正常第一年大概九万左右,见习期半年或者三个月,研究生培养发展比本科生好,特别是211,985的。
4、晋升:正常晋升,主要看自己考证,自己肯学,就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不然的就是碌碌无为。包吃住,伙食看项目。
5、休息:目前是国内仅有少数有休息日的施工单位之一,虽然说工程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忙一点,但是绝对不会有人说不叫你休息的,这点感觉施工单位可能除了上海建工就没有了。
6、一建对比于四建还有差距,但是四建的学历要求更高,进去的难度更大。我觉得上海建工一建是建工体系内仅次于上海四建的,实力在超高层方面,深基坑也在逐步探索,可以说都很强,随着国内特大城市群的发展,整个上海建工都在极速扩展,发展未来可期吧。
7、项目上基本上一周休息一天,再忙的话基本上也能保证(除非有大检查);公司总部双休,忙的话会加点班,不过极少。校招基本上是一本起,社招想进入公司的话是正式员工还是劳务派遣需要看自己自身条件了,待遇的话那还那句话,中规中矩,我个人觉得这份工资对得起这个工作强度(注意是我个人感觉)。
研究生学历进入事业单位三个月,试用期内被退回,体制内工作不能犯的三个错误。
孙同志2020年通过招才引智进入某县某委工作,2021年6月通过选调考试进入本县某办工作,在三个月试用期到期办理编制手续的时候,却被告知,退回原单位。
孙同志在单位的三种行为值得大家反省:
一是过分强调岗位职责,一个新人进入单位,多干点工作在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立人设,大家对你的第一印象好了,以后在单位公事私事都好办。这位同志在工作中,却是只干自己的一丁点工作,办公室抽调同志整理档案,他去了不干活不说,还怂恿其他同志,要学会斗争的意识,不能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二是不注重团结同志,进入新单位的三个月时间内,先后有两次白事,其他同批次进入单位的同事都随了一份礼,只有他自己说,家是外地,已结婚生子,不用别人给自己行情,自己也不给别人行情。其实单位内部随一份礼也就200块钱,办不了多大事,到对初进单位的人结交同事也是一种捷径,在别人都行情,就他不行情的情况下,更显得他不会来事;
三是过分抬举自己,事事处处认为自己是研究生,在一群没有自己学历高的人群中干工作有点憋屈,认为领导安排的工作,跟自己的学历不符。其实他不明白,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进入体制内,学历并不代表能力,进入工作单位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人际关系好了,工作上稍微用点心,你在单位基本就很优秀了。而有些人看似工作能力很强,却不注重人际交往,最终往往会落得领导在工作上有事就会想起你,但单位的好事永远轮不到你。
进入体制内工作并不是学历越高,工作能力就越强,就可以不搞人际交往。反而是学历越高,越谦虚谨慎,才能在体制内走的更远。
侄子的同学辉研究生毕业,去年考上的乡镇公务员,见习期已过,现在是副主任科员待遇了。
亲戚几个月前给他介绍了对象,女孩长得不错,医学院毕业的,在县城x大药房上班,后来得知,大药房是他们家开的,城里和乡镇有多家连锁店,家庭条件优越,女孩是独女。
谈了半年之久,要谈婚论嫁了。辉要交首付,贷款买楼,女孩不同意,说她家已准备了大三居的婚房,30万的车已买好了。彩礼一分不要!
辉下月就要举行婚礼了。
这姐妹对编制理解有点太偏了,尤其是执着公务员,就觉得公务员工资高[捂脸][捂脸]。其实她现在的国企待遇也不错,工资是事业单位的1.3倍+补助(本科1000元,研究生2000元),年底还有绩效奖励。
她是我以前考在编教师认识的一个朋友,之后我们一起考信访局,招2个,她考上了,我考第三,后面我继续努力考上现在单位。她考的国企是负责我们县城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司,也是县政府直管,我单位也有几个同事考上国企公司,然后都放弃考编制了,觉得有五险一金,工资还高,就是考上事业编制也是每个月拿2000多,不如这个好。但这姐妹好像有点误解自己的单位啦!可能她现在在试用期,新环境有点不适应,所以有点消极思想,作为女性,她工资在我们县城一般单位算高的了,有人肯定会吐槽,事实就是如此,皖北小县城虽然房价高,工资真得就是这样,我一点都不夸张。#就业与工资# #国企# #
198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工农兵大学生统一定级为56元。
1980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见习期本科每月四十九元五角,专科三十九元,中专三十二元,一年见习期满定级分别为:五十六元、四十七元、三十八元。
文化大革命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是按照一九五七年国务院议字57号文《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的临时工资待遇的规定》和一九五八年国务院人事局(58)国人事字第429号文《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以后工资待遇……的几个问题综合答复》执行的(以下简称两个文件)。即:见习期临时工资,以六类工资区为例,本科毕业生为四十六元,专科毕业生为三十九元,研究生为五十七元五角。一年见习期满经考核评级,本科毕业生定为行政二十二级或技术十三级,专科毕业生定为行政二十三级或技术十四级,研究部毕业生定为行政二十一级或技术十二级。
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工资三十二元,定级工资,规定一般的定为行政二十五级(六类工资区为三十八元)。
摘选于北京市人民政府《1980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资待遇问题》,
试用期9000还只有中专学历真的假的?研究生毕业都没这么高吧?
职男小井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我给他开9000工资,他连Word都不会,不开除他开除谁?”浙江杭州,一名男子因不会办公软件而被公司辞退,但这件事居然惊动了民警。原来,该男子是该公司的实习生,担任无人机飞手职位。公司把他招聘进来的时候,男子说自己有中专学历,但只能提供高中的毕业证。
【成长】之《头狼的成长1》
上篇中的小王副总现在是区域老总,掌管3个下属公司。
10年前,当试用期结束研究生们各自准备离开回家时,我给小王打电话让他等我几个小时,我正从外地出差返程。
这一批30多人是从全国各地应聘来参加3个月试用选拔的研究生,小王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相貌、专业都不起眼,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
回到办公室见到小王后我只说了两句话:
一、我就是想在你走前再见你一面;
二、你回家可以买飞机票报销。
后来很多年,小王总给人念叨,说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坐飞机,如果不是努教授专门叫他等着见了一面,他很可能回家后会直接去杭州他导师开的公司上班。
小王人际关系处得不太好,没朋友。听同层宿舍的人说,大家晚上一般都打打麻将或相约出去K歌、撸串、逛街,小王从来不参加。
好几个人给我说他的笑话,说小王跟人聊天时经常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慢慢就没人愿意跟他聊天了。
我问小王下班后都在干什么?小王说要干的事情很多啊,承担的项目要查找很多相关资料核实,那么多行业标准和技术导则也都要掌握,他每周都给自己制定了计划,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就全安排满了,时间还不够用。
他说话时眼神很平静,没觉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我看到他的眼神时,我知道了,他必是试用期满后通过考核30选5中的一个。
小王是在回家后第3天收到公司的中选通知的,同时办公室特别告知:“努教授交待过,你来公司可以报销飞机票”。
在武汉研究生毕业的,试用期工资能拿到这个数字已经很不错了吧[震惊]
#武汉头条# #武漢故事# #武汉职场故事#
四川一位妈妈发文,称女儿大学毕业就找工作了,没有继续考研,刚刚试用期工资三千一个月,扣完五险一金后到手工资两千多,根本不够花,需要我们补贴才行,哪怕是补贴她还得鼓励她好好工作学习,刚开始不能一味看收入。想起楼上邻居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要么看不上,要么单位没应聘上,现在毕业一年多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搞得家长都担心,反而喊不出去了。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位人间清醒的好妈妈,女儿大学毕业,月薪到手两千,不但没有埋怨工资低,反而还鼓励与补贴给女儿,让女儿好好工作与学习,这种做法确实很难得,值得所有的家长们学习。
作为父母来说,确实也应该开明一些,不要贬低与埋怨孩子,目前就业环境很不好,孩子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愿意干就很不错了,最起码没有在家啃老。所以,不能只看眼前的工资,刚毕业都是积累经验与学习的过程,等过几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大家说,该妈妈的做法值得称赞吗?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该不该还补贴孩子生活费?#教育听我说# #头号周刊#
#滁州头条##人才引进#
推动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各地都在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作为滁州市也没有落下。
2022年滁州市党政人才引进计划尽是真金白银。31个市直岗位,清一色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也反映教育内卷,难怪每年考研人数不断攀升,毕竟研究生才符合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奖补政策只有3年期,博士另补3000元/月的生活补贴和1200元/租房补贴。硕士生正好减半。
购房有补贴,博士补30万,硕士补12万,本科5万。你若想来,最好五年期满再购房,否则租租补贴不会享受。
此次引进试用期5年,5年后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留用,大概率是会留用的,你们觉得呢?
如果你选择内卷,即使是在北上广深,不妨一试,毕竟是个捷径。
你如果符合人才引进条件,会选择去滁州吗?还是去天长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