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气温一直在缓慢回升,没有之前那么冷,没有西北风的呼啸天气还是不错的。偶尔和东北的同学朋友联系,那边也是一样。只是天津这边你能在商业区看到人山人海,那边除了老人和小孩,很难看到年轻人。也许大城市还好一些,小一些城镇的街上很难看到,晚上亮灯的人家更是屈指可数。
想想以前的东北,这个寒冷季节的人们,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哪里都是人,倒骑驴,大冰棍,冻梨,冰糖葫芦等等都是难忘的记忆……
现在是不如以前人多了,网上到处可见说衰退的,可真正希望它好起来的人更多,只不过现在的人只看到了不好,忘记了东北曾经做出的贡献。
东北自古就是好地方。建国之后更是轻重工业基地,农业基地。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国有单位比比皆是,全国各地的青年集聚此地为了新中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大庆油田,长春一汽,鞍山钢铁等无一不是国家支柱。改革开放之前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之后,南方沿海地区更有利于外资引进,私营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进入九十年代国企改革需要下岗减负,东北是重灾区,一夜之间上百万家中顶梁柱都塌了。这是怎么样的牺牲?国家需要东北毫不犹豫执行了。可是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
进入新千年之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薪资水平的不同等等因素又让能考出去的都不再回来,留下来的又渴望稳定,所以国企央企,事业编和公务员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没有人才留下来私营企业不能发展,私营企业留不下来人才没有发展空间,这就成了一个怪圈,所以在全国有名气的民营企业你听不到几个,东北人才流失就这样一直持续。而且国企遍地的东北活力不及南方,对地方的财税支持又有限,这就让留下来的人更加抱团,讲关系比比皆是。
另外东北的寒冷不是关内能比的,一年就那么几个月适合基建,楼房厚度都不是内地能比的。道路建设也是如此,汽车轮胎你都得多备一条等等等等,寒冷限制了经济活动。即使是人,年轻还好,老人并不适合在这里养老,一到冬天有能力的老人都去了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经济活力进一步降低。
东北还是那个东北,希望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