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在哪个省,我真心不知道。今天网上该县的一则应聘公示让人刮目相看。清一色的国际一流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所学的专业有地质化学、国际关系、船舶与海洋、环球管理、少数民族语言等,而他们应聘的却是县里各单位最基层的岗位,有城管、有检验员、有审计员、有财务人员,甚至还有乡镇基层工作人员。
有几个想法想和大家探讨下,一是这几年疫情暴发,行政事业编成了香饽饽,毕竟还是“铁饭碗”。研究生也是人,也得吃饭。我敢肯定,他们没一人想到这小小的县里当一名城管,当一名检验员,当一名乡干部,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他们这也是饥不择食。寒窗二十年,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专业人才就这样被牛鼎烹鸡、骥服盐车。这些现象值得深思。二是县里招聘人才是否考虑到专业对口问题?是否有好大喜功之嫌?说心里话,在乡里搞拆迁,一名船舶与海洋研究生真不如一名临时工实用。三是这些人才能待多久?招进来,未必留得住。肯定地说,这些人才大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飞走了,我这十几年遇到的情况大多如此。
不是说研究生就不能当城管,不能当乡干部,只是觉得有点可惜,物非所用。可国家又不针对他们的专业安排相应的工作,他们怎么办?以后很长一个时期,万人挤独木桥的现象将成为常态。前段时间安阳某区招聘70多名区乡事业编,报名的就有20000多人,其中不乏研究生,有的岗位招考1人竟有上千人报名。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不少专业性很强的研究生,为了吃饭问题抛弃专业,明珠弹雀,实在令人唏嘘。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谓感同身受只有相同经历的人才可以同频共振。
家长们等待着迎接最后一科英语考试结束的孩子,大家都很兴奋,完全不像第一天那种紧张无力的情绪,我也很激动,终于考完了!在很大程度上高考结束,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胜利了胜利✌其他什么都不考虑了,以后再说。能顺利的完成高中三年紧张忙碌辛苦的学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家长不容易,孩子更不容易!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天才能睡6个小时。[雾霾]没有办法!谁能有办法?我想谁都没有办法![捂脸]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不都一直如此吗?1999年高校本科扩招,这些年研究生也扩招,考试竞争越来越卷,学历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24个基层岗位,985硕博自降身价去挣抢怎么办?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高考考学生,填报志愿就要考家长,选择什么专业?未来孩子从事什么职业?正在迷茫中!
整体环境无论如何,但是历史的车轮始终滚滚向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只能迎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做奔腾不息的一朵浪花,一路向前,披荆斩棘!
致敬英雄,英雄一路走好。
6月13日,上午10点。整个杭州都小雨淅淅,在临平区殡仪馆外面,一大早,来自杭州消防、公安以及许多自发赶来的群众,静静地站在场馆外等候,想见毛景荣收(29岁)、刘泽军(20岁)两位烈士最后一面。送两位英雄最后一程。很多人手捧白菊,写着:"英雄一路走好","谢谢你给我第二次生命"等标语。
6月9日上午十点左右,杭州市临平区望梅路一建材市场内的冰雪大世界,因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引发火宅。刘泽军所在的消防队,在接到报警后迅速组织队伍赶往事发现场。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明火全部扑灭,到晚上19点,火灾现场搜救工作全部结束。但遗憾的是因现场烟气浓度很高、现场内部环境复杂,经全力抢救也没能挽回两名消防员和四名群众的生命。
根据高老师讲述,刘泽军2002年,出生于山西生方山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里条件非常不好。父亲在一个采石场上班,一天在放炮炸石的时候发生意外,离他母子而去。那一年他刚刚1岁。后来母亲改嫁给隔村一个姓王的男人,继父对他就不冷不热。在他3岁时母亲又得了乳腺癌,不久之后也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他就由70岁的继祖父抚养。因继祖父没有经济来源,根据这个情况政府还给了一些福利待遇,但是也不够啊,于是大家,有钱的出钱有米的出米,就这样把他养大。刘泽军可能是因为生长环境的缘故,他特别内敛,不爱与人说话。但内心却是个非常善良的好孩子,对继祖爷很孝顺,从小就知道把学校省下来吃的拿回家给爷爷。
刘泽军小时候学习特别的聪明 家里的墙壁上到处都贴满了各种荣誉:“优秀幼儿”、“优秀少先队员”、“期中考试第一名”、“三好学生”、“知识竞赛优胜奖”、“跳绳第一”等等。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近了方山县第一中学。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他的继祖爷还跑到学校,要求学校减免。学校根据他的情况,经上级批示。他的一切费用都全免。他在学校特别用功,尽管不太爱说话。但是很愿意帮助老师同学。就这样三年后,他考进了高中。
在他上高一,第一学年的时候。家里唯一的继祖爷爷也因病走了,对他打击很大。于是他放弃了学业,准备一个人出去打工。在老师的再三劝阻和建议下,他选择了当兵,并成功入伍。
高老师含着泪说:"没有想到,送他去当兵见过一面,没有想到成了永别。希望他们一家可以在天堂团圆,从头再来一次。让他依偎在父母的怀抱,感受一下父母的温暖。"
英雄走好,感谢你英勇无畏的付出。希望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英雄简介:
毛景荣,男,汉族,浙江遂昌人,
1993年2月出生,
2011年12月入队,
2015年9月入党,
生前系浙江省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班长,二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入队11年以来,他牢记宗旨、忠于职守、英勇顽强、爱岗敬业、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曾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6次,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刘泽军,男,汉族,山西方山人,
2002年4月出生,
2019年5月入职,
生前系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消防救援站政府专职消防员。入职3年以来,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甘于奉献,奋勇当先,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任务300余次,营救人民群众30余人,曾荣获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二等奖。
#杭州# #致敬消防英雄#
#端午节#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 唐 · 李隆基
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
我们的习俗是吃粽子,吃卷饼,喝午时茶,红枣鸡蛋糖水,大门口挂菖蒲艾叶辟邪,硫磺粉调白酒几滴仙水一碗撒遍屋里屋外驱百虫五毒。
根据我们丽水的天气变化,端午节这天才真正的进入夏季,夏季五气运行,百虫出动,五毒弥漫。我们有汇聚民间智慧流传的谚语、童谣。比如:
“吃了端午粽,洗浴不肚痛”,“过了端午骨,棉衣远远丢”,“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我们家乡的习俗
端午节门前要挂菖蒲和艾草辟邪的习俗。
这个来历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500多人,多次攻陷温州临山卫,乘势西犯,先后占领乐清、青田、丽水,并转掠松阳等地。朝庭为了抗击倭寇,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抵御倭寇的侵略。戚继光到浙后,招募当地的农民和矿工组成军队,并对这支军队进行了严格训练,更新了战舰、火器等装备,很快就使这支新军成为日后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这一年的四月初四日,戚继光率领俞大猷、卢镗等名将到丽水城外,准备次日端午节时攻打丽水城。因为戚家军中许多战士是丽水人,戚继光允许丽水籍战士偷偷传信给城内的家属,第二天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同时命令士兵,凡门口插菖蒲和艾草的家庭都不能伤害,使丽水城幸免于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仍在。
端午节这天庆元、景宁、龙泉、缙云一带还有“献饭”风俗。
“献饭”风俗是一种尊敬已故老人,表达对已故祖先的思念之情,祈盼先人在阴间幸福,并祈愿保佑家庭子孙后代平安吉祥、兴旺发达。每年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四个节气“献饭”。“献饭”时,要准备六盘菜、六盅茶、六注酒、六碗饭和六副空碗筷,于这些节气的当天早晨,摆到圆桌或方桌上,并点上两副香烛,供先人回家来享用。而其中春节是在年二十七和年后初三的早上两次“献饭”,表明在春节这个重要的时节要请先人回来过年,并在年初三送走。在菜肴上,菜的品种上可以随行就市,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一般是荤素搭配,家中常备的菜肴为主,数量上规定只能是六盘,不能多也不能少,对于为什么要用“六”,说法是六六吉祥,并保佑子孙六代兴旺发达。除了菜、饭、茶、酒规定六之外,可以随着节日的不同,摆上菜肴、酒水开始“献饭”后,家庭主妇就要点上一把香,分别插到家的大门口、后门口和厨房门口等处,如果供佛的家庭,还要在佛像前插香。同时,要在厨房的门口,先烧几贴黄纸纸钱,表示受门神阻拦,在门口会有许多的孤魂野鬼讨饭吃,烧几张纸钱后就可以打发他们走了,让家中的先人可以安心的食用。祭祖的过程中,全家人要保持安静,小孩子也不能在边上观望和玩耍,以免惊扰先人而不敬。大约半个时辰左右,要在供桌前烧上许多的黄纸钱,酒、茶洒在桌前,燃放鞭炮,烧纸钱送别先人,各家的“献饭”仪式大同小异,叫法也有不同。
端午节也有吃卷饼的习俗。
据唐宗龙老前辈的博客介绍,丽水城区内民众端午节吃卷饼是有由来的。据传,卷饼古称“绢饼”,和粽子一样,也是为悼念大诗人屈原投江,以绢包扎菜肴投入江河,希以此物供作鱼类之食,而勿伤害屈原的躯体。随着时光的推移,民间不再以绢包束,而代之以平锅烤烙薄面皮卷菜而食,又以“绢”之谐音称为“卷饼”。从此,端午卷饼就成为丽水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
松阳、庆元等地还有采“午时茶”的习俗。
在丽水的松阳、遂昌、庆元等地,有在端午节的当天上山采“百草”的习俗。据说,在端午节这天,春厦之交,五气并行之时,山上的百草都有药性,当天上山采收的草药,洗净晒干后,具有生津补气、清凉解暑、杀菌治虫的功效。尤其是在接下来的酷暑烈日的季节中,可以代茶叶泡茶饮用。这就是大家常常饮用的“午时茶”。采下的百草也可稍加晾晒后,泡水给小孩子洗涤,能有杀菌治虫、滋养皮肤的功用。
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一、吃粽子的第一种含义: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 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二、吃粽子的第二种含义: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吃粽子,龙舟竞渡。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出自元代的《小重山·端午》
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