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位84岁的老人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他通过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进行探访,才知道从未谋面的父亲是烈士。
84岁的他抱着24岁父亲的唯一一张照片,痛哭不已。
这位父亲叫冷相佑。他出生于山东郯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是他身上并没有富家公子的纨绔习气,却有一颗忠贞报国的心。
21岁那年,他在亲戚的推荐下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填报志愿时他写道:“推翻列强资本主义,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
在学习期间,他努力积累军事专业课程知识,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两年后,北伐战争开始,他毅然奔赴战场,在去往战场前,他将一个木箱寄回了家,还有一封信,信中是给出生四个月的儿子取的名字“承备”。
从此,冷相佑跟着贺龙参加北伐,与家人再未相见,包括他的儿子冷承备。一年后他又参加南昌起义,因作战勇猛,他被周恩来称为“黄埔硬骨头”。
1927年9月30日,他在掩护大部队撤退时,不幸牺牲。
后来,周恩来颐和园接见黄埔的老校友时也让校友帮忙查访冷相佑家属的下落,也一直未果。
就在2012年,冷相佑的儿子冷承备在网上发现了父亲的名字,于是他多方考察,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和黄埔军校回忆录中了解到父亲冷相佑的事迹,并看到了父亲24岁时的一张照片,84岁的他不禁泪崩。84岁的儿子才得以与24岁的父亲相见,还是通过父亲生平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这让人不得不感慨革命的艰辛,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少英勇的战士血洒战场,多少妻子沦为遗孀,多少孩子沦为遗孤。
#历史冷知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