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报道的考研的加上考公的都百万级别,累计加起来上千万,这么多年他们的收入都隐形了[微笑]
小辰读财经财经专栏作家2022年14亿中国人的月收入,话说你在第几级?@抖音短视频 #财经 #金融 #社会百态 #祝大家2023年兔年大吉 #经济
00:30转发了。
老石坎职场考研还是考公,谁才是大四的最佳选择
考研>考公
隆哥说教育毕业工作才知道,考研和考公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幸好当初没选错
#考研# #加油# #大学# 考研&考研&考编[what][what][what]
陈晟老师课堂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考研和考公、考编哪个先考比较好?有哪些不同?
03:22有部分70后、80后认为,现在年轻人考公考研考研都是在盲目跟风,但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
之前看过一份统计数据,不论是考研还是考公,有接近50%左右的考生是往届生,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选择去考编或者考公。
虽然现在体制内的压力也很大,有不少地方都在降薪,但是和体制内相比,体制外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弱很多。
年轻人当然应该多尝试,多选择,但只有当你面对真实的就业压力,真实的生存压力时,你才能够明白为什么很多人碌碌无为的过了一辈子。
道理大家都懂,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但不妨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大部分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前面的十几年都待在学校,进入大学之后,突然让一个人想明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不适合自己的,这种可能性真的很大吗?
另外,现在有不少局外人对创业和编制仍然带有误解,认为创业遍地都是机会,只要创业就一定能够成功,但实际上现在创业的门槛非常高,没有点大厂的工作经验,没有点技术创业,基本等同于败家。再说编制的问题,在体制内基层的工作岗位压力并不比体制外小。
编故事的吧?985计算机毕业的会去考公?都有校招,起薪也得40W+,985研究生既使有考公的,也都是冷门专业的。
(末流985除外)
目前就业难,考研需谨慎。正确的方法是考个在职研究生,一边公作,一边读研。
考公成功算上岸,为啥考研究生也是上岸呢?研究生毕业还是自己找工作!
硬壳INK新京报新媒体账号为了上岸,他们花钱雇人「盯」着自己
昨天发了个读研的吐槽贴,没想到引起那么对人的共鸣。那么很多人就问了,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下面想说说大部分人可选的几条路,无所谓对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行了。
1⃣️ 考公:
虽然之前就很热,但最近两年达到一个高峰。记得去年有个新闻,最热门的岗位是4000人里录1人。
很多人报名前才发现自己属于“三不限”,但依然跟风考,考两三次的不在少数。可考公最有优势的是法学,计算机这类学科,“三不限”的岗位比较基层,竞争还激烈。所以也别盲目跟风,考公并不适合所有专业。
2⃣️ 事业编:
以教师编为主,都知道数学语文两大科招的人多,但后期却需要当班主任,工作量陡然增大。英语化学生物这类更别提了,已经饱和,并且大有博士到中学,硕士到小学的趋势。
若还在读高中的要注意,教育学这类宽泛的学科都不在教师的招聘范围内,要选择个专业性强的专业。
3⃣️ 考研
说啥好呢?反正每年的报考人数和分数都在创新高。如果你就是想缓解就业压力,那就选择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赛道。如果早上岸和是否名校只能选一个,我肯定会选择早上岸。
本科双非的选个省内211读研,211本科的选个985非热门专业,都能让你避免二战三战。不是你不优秀,实在是现在太卷了。
4⃣️ 留学
家里有钱的不说了,就说一般城市中产吧,家里能拿出笔钱来,但是还有点小压力。
那就一年硕士为先,英美澳法均有。节省了时间还有落户的优先资格。如果想走地方人才引进的,提前查好你们本市的要求,有的是QS前100,这个时候学校排名比国家和专业重要。
如果还在高中,还能选择专业的,别那么心高气傲,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说汉语言文学吧,虽然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但未来考公考编都有优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可以,但旁边一些“少有人走的路”也不错。说这些吧,就说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信息差”而走了弯路。
未来不易,好好活着吧!
编故事的吧?985计算机毕业的会去考公?都有校招,起薪也得40W+,985研究生既使有考公的,也都是冷门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