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连山公务员档案审查(连山县公务员)

#老兵#刘金阳 接新兵途中嗅到作战味道   978年底,他接到命令,到师军务科任科长。

#老兵#刘金阳

接新兵途中嗅到作战味道

  978年底,他接到命令,到师军务科任科长。

  接兵工作即将开始,他向领导建议,从当兵到当8年营长,一直没有出过云南省。希望能接一次兵,再到师军务科里报到。

  然而,他仍被安排在云南接蒙自、临沧等地的新兵。他带着岩龙的排长潘昆华一起到河口接兵时,听到越南的大喇叭隔着红河和南溪河骂中国。第二天早上,他和潘昆华登上上四连山,看到红河对面的越军到处都在挖战壕。“营长,肯定要打仗了。我不接兵了,我要回连队参加打仗。我不给你去临沧了。”几天后,潘昆华归队。走上了对越作战的战场,光荣牺牲。

  接兵任务临近结束,他被通知到一线报到。他急忙坐着120团一位领导的吉普车,差点出了国境线。

  在一线找到师前指后,他受命负责战场人员减员后的兵员补充等任务。

  得到岩龙、潘昆华等牺牲的消息,他泪如雨下。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撤回国内后,他组织了全师的欢迎岩龙母亲到部队座谈和中央慰问团慰问的工作,组织得隆重、安全,他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

贵州军旅10年

  1979年下半年,他被调到贵州省军区独立师,任独立师3团副团长。

  独立师撤销后,他到兴仁县武装部任部长。

  因为档案中记载的“初中”文化学历,他没有能再向上晋升职务。

后来,他任武装部长兼炮团团长。他对上级说:“我是步兵,对炮兵不懂。要我当团长的话:得从40师炮团调一个副团长,调两个参谋来。”

  公元1986年,总参派人到炮团调研时问道:“你们炮兵团几年能打仗?”“按部就班,要10年;如按我的想法,只要3年。”“说说看。”总参的人来了精神。“适当放宽条件征兵,直接明确每个人的训练内容,送到炮兵部队学习业务知识,考核过关后,再回到原地待命。每年组织几次训练比武。”他的意见得到贵州省军区领导和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肯定。

     他将接来的新兵亲自送到大理邓川某部炮兵团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为了预备役师炮兵团能早日形成战斗力。

1989年,刘金阳退休。时为正团上校。

  “在党50年,永远跟党走。”刘金阳说:“我这一生,就是当兵,为打仗苦练杀敌本领。最骄傲的就是8年营长生涯中,又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做到了边生产边训练,生产军事双丰收。尤其是各种尖子示范班的训练模式,借鉴了郭兴福教学法的经验,为部队打胜仗培养了优秀人才。我是一个党员,我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军旅30年,妻子是后盾。刘金阳十分感谢妻子对他工作的支持。他和妻子李顺秀于1969年结婚,婚后他忙于部队工作,妻子一边工作,一边承担起了家庭重担,精心照顾着3个孩子,为他消除了后顾之忧。

      妻子李顺秀也是一心跟党走的好党员。

      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和睦共处53年,至今仍恩爱如初。

 提起岩龙,刘金阳和吴江的心情又沉重了起来。

       傍晚。大雨还在”哗哗“下着。#老兵#

双职工夫妻一起办理了离职手续!

那一刻是我们俩考虑再三的决定。

14年,真的感觉是我们两口的半个人生,毕业后我们就到了这个单位,恋爱,买房,结婚,生大宝、生二宝,再到离职,万般不舍。

因为我们两口子,刚到这个单位时,它正是一片正在基建中的空地。这里的一砖一瓦,厂房设备设施,厂区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年青时的一腔热血全都给了这儿。

每月按时发工资,福利待遇都不错,虽不能暴富,但还是挺稳定的。我俩在这里发挥着自已的能力和才华共同进步。

由于各种原因公司连年亏损,我俩被安排到跨省的兄弟单位,去的时领导领给我们长谈了一次,提前把我们的工作履历和其它档案信息已发到跨省的兄弟单位,那边传过来的信息是非常欢迎我们过去,并表示岗位工资福利待遇只能比原单位更好。

记得那年也是夏天,两个孩子快期未考试的时候,让父母照看着两个孩子,我们夫妻俩过去十几天先熟悉了解一下那边情况。

途中下了高铁,去做火车,火车一直穿山洞,最长的山洞是半个多小车,两边山连山,而且是很秃的山,一路连农作物都看不到,找不到村庄,偶尔在小山沟看到一户人家,住的还是窑洞,但是也有富豪,因为地理原因,那个地方产媒,媒老板很多。

到了目的地,兄弟单位对我们特别热情先去餐厅吃饭,双职工宿舍已安排好,床上用品,洗涮用品,全部都给新的,让我们很感动。

第二天坐着公司大巴去上班,宿舍离公司40多里路,公司在山里,员工上下班基本都是做大巴,虽然在山里,但办公楼建设特气派,领导先接待了我们,问了吃住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提到了工作安排,这方面双方兄弟单位的一把手已提前沟通过了。

最重要的提到孩子上学问题,领导很肯定的答应,孩子上学问题简单,全县最好的学校就我们公司出钱建设的,内部职工的孩子上学优先。这个公司建到这个县,说白了,就是到这儿扶贫来的。

第三天我们去县城看学校,职工宿舍离县城50多里山路,县城四面环山,县城最繁华的一条街还是单车道,坐5分钟的车程就能从城这边到城那边。

看到那边的一切我动摇了,不行,我要回家,为了孩子,我不能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到这么个地方来。如果孩子长大了会不会怨我们呢?

我现住的家是学区房,门口的路叫文化路,离家1公里内有小学,初中,还有全市排前五的高中,门口的路是六车道。孩子在平原地区生活成长已习惯,父母就为了自已的工作把两个孩子带到山沟沟来。

半月后,我两口了回来了,第二天去公司一起办理了离职,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好。现在我们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孩子每天步行上学放学。就像有位名人说: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有谁愿意为了自己的工作,把孩子带到山沟沟生活吗?欢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3014/
1
上一篇公务员婚嫁户口(公务员嫁人)
下一篇 2013年海南公务员考试(海南公务员考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