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头条#倪虹洁,从咱们常熟走出去的明星
倪虹洁,1978年6月9日,出生于咱们苏州常熟市,同济大学毕业,
2001年进入娱乐圈。
2002年饰演电视剧《终极悬案》里程萌萌的角色。
2006年饰演古装喜剧《武林外传》里的女捕快祝无双的角色,天使的笑容,青涩的演技,让该剧成为2006年年度收视冠军,倪虹洁也凭该剧成为一线明星。
2011年,从倪虹洁饰演《密室之不可靠岸》里的苏静静角色,可以看出她演技的纯熟。
2013年,倪虹洁凭借饰演《蓝色骨头》里的施堰萍的角色,获得2015年2月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倪虹洁的父母是上山下乡时代,从四川下乡到咱们常熟的,而且一直扎根到现在。
倪虹洁没有背景,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在这个无爹可拼,只能拼命的时代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放逐,虽然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但倪虹洁也不再把自己束缚于影视剧演员和广告模特的身份。(芙蓉博客)
常熟富豪榜
1、高德康,波司登创始人
195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白茆镇山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4岁时高德康靠着从父亲那学来的裁缝手艺,带着十几个农民设立村办缝纫组。不甘于做别人的嫁衣,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1992年波司登品牌诞生。
现在的波司登已经成长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品牌羽绒服装制造商。2007年波司登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羽绒服第一股”。
2012年波司登斥资3亿元在英国买下一栋楼,建设伦敦旗舰店,进军海外市场,开始挑战纽交所上市的羽绒服竞品加拿大鹅。
2、林建伟,中来股份创始人
连续创业者,曾先后创办浙江力宝、多彩铝业等公司。2008年42岁的林建伟在常熟成立中来,由此进入光伏行业。
如今的中来股份已经是光伏背板龙头,全球最大的N 型 TOPCon 电池制造商。
3、罗小春,常熟汽饰董事长
曾任常熟汽饰厂厂长,2004年参与创立常熟汽饰。分别在江苏省常熟市、吉林省长春市、安徽省芜湖市、北京市建有四个全资公司、三个合资公司。公司主要为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奇瑞汽车、北京奔驰、东风神龙、上汽汽车和上海大众等汽车制造厂配套门内护板总成,仪表板总成、行李箱内饰总成、衣帽架和天窗遮阳板等汽车零部件。
4、范建刚,风范电力创始人
军人出身,从部队退伍回乡后曾创建过汽车运输队。1993年范建刚进入铁塔行业,并与中国电力部成都铁塔厂搭上了关系,建设风范前身成都铁塔厂常熟分厂。主要从事1000kV及以下各类超高压输电线路角塔、钢管组合塔、各类管道、变电站构支架及各类钢结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1年风范股份在上交所上市,通过并购布局光伏行业,研发生产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单晶硅片及多晶硅片。
5、顾雄斌,通润装备创始人
曾先后任常熟虞山机械厂以及千斤顶厂技术科长、厂长等职。1989年参与创建通润装备,是国内金属工具箱柜行业的龙头企业。
2007年通润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近期通润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正泰电器,实际控制人将由顾雄斌变更为南存辉。 实际上这就是一笔正泰对旗下从事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的正泰电源的“买壳式”分拆上市交易。 以达到资源整合、发挥业务协同优势的目的。
6、王柏兴,中利特种电缆集团创始人
常熟别名虞城,苏州市代管的县级市。
市中心有虞山,附近有尚湖、南面有沙家浜、昆承湖,北面是长江。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
寻人启事: 陶怡 女 江苏苏州人,身高1米56,于2011年10月3日,在江苏苏州常熟市离家出走,所有证件都没带,只知道有一个男朋友在莫城安定那边打工,妈妈已经老了,希望你能早日回家[祈祷][祈祷][祈祷]
弟弟你在哪里?快快回来吧!
我弟弟叫蔺传飞,出生于1989年12月20日,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仙踪镇钟高村。
2011年弟弟去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打工,有一次在电话中与家人发生口角,他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原以为是一句气话,可从那以后每年的年三十就只有两个老人在家过年了。
多年来,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去常熟走访过,在苏州派出所报过案,也在老家派出所采过血,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就是一直联系不上。
每逢过年过节,家中老人吃完“团圆饭”都躲在房间里以泪洗面,平时也时常对我女儿说“宝贝你有个舅舅的,只是离开家很长时间了。”有时也会喃喃自语,小飞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在长期的思念和压抑下,今年父亲得了场大病,身体也差了许多。
看着父母日渐老去消瘦的身体,作为女儿真是百感交集却又无能为力,希望你能看到这条信息,早日与家人联系。哪怕是报个平安也好!@头条寻人 @寻人故事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英语考试时,他做了40分钟就交了卷,一走出考场,英语老师就给了他一耳光,呵斥道:“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江阴市葫桥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木匠,母亲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俞敏洪还有一个姐姐。
俞敏洪的家庭条件不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很小就学会了干农活。
1976年,俞敏洪初中毕业,因为他家的成分原因,家中只能有一个孩子可以读高中,当时他的姐姐已经在读高中了。
没有了上高中的机会,俞敏洪只能回家种地。
1977年,高考恢复,之前的很多规定被取消,俞敏洪可以读高中了,他以插班生的身份进入了高中,开始备战高考。
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虽然当时的录取分数很低,但俞敏洪考得每门都不理想,尤其英语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战高考,这一次英语倒是有所提高,考了55分,但比他报考的常熟师专录取分数线少了5分,他再次落榜。
两次落榜后,俞敏洪有些气馁,但他还想再考,他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特别支持他。
愈母听说县城里开了个专门针对高考的补习班,于是她进城去打听,几番周折愈母竟然找到了补习班的老师,愈母请求老师能接收俞敏洪,最后老师答应了让俞敏洪来补习。
愈母在返家途中,突然下起了大暴雨,一路上她摔了好几跤,身上都是泥。
当她回到家中,俞敏洪看着已成泥人的母亲,他眼睛湿润了,他知道自己已别无选择,一定要努力补习好好参加高考。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在考英语试卷时,俞敏洪写了40分钟便交卷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
当他走出考场后,却被在考场外等候的英语老师打了一耳光,老师生气道:“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
老师觉得他白白放弃了一个多小时的考试时间,这就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的前程。
可成绩出来后,俞敏洪的英语竟然考了95分。第三次高考俞敏洪的总成绩是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就这样他顺利地进入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因为成绩不错,他被分到了最好的A班,可很快又因为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被调到了C班。
为了改变自己的不足,俞敏洪特别努力,他每天长时间地听外语,用同学的话说:“他当时听外语听得两眼发直,跟饿狼似的”
1985年,俞敏洪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他萌发了自立门户的念头。
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1995年,新东方的学生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五千人。
新东方越来越红火,钱也越赚越多,俞敏洪被劫匪盯上了,他们抢走了俞敏洪还没来得及到银行储存的现金,然后给他打了一针兽用麻醉剂。
后来警察和俞敏洪说,那帮劫匪一共抢过7个人,只有俞敏洪活了下来。
2003年非典时期,教育培训机构停课,俞敏洪不仅要面对学生退费,还要面对员工工资和房租的固定支出,他找来700万资金救急,他先解决了给学生退费问题。
经历了这次危机,俞敏洪给自己立下了规定:“新东方账上的钱必须能满足,如果有一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不做了,能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
2011年,俞敏洪开始二次创业,着手建立管理培训机构。
2021年,“双减”后,学科培训进入了低谷,新东方遭到重击,营业收入减少80%,市值蒸发90%,近1500个教学点不得不退租,员工从12万人缩减到近5万人……
新东方面对各种需支付的费用,学生退费、离职员工工资、违约金……
正是因为“新东方账上必须有钱,以备不时之需”的规定,这才没有让俞敏洪乱了阵脚。
俞敏洪还把价值近5000万元的8万套桌椅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学校。
就在很多人认为俞敏洪认怂时,他却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2021年底,60岁的他再次创业,他一头扎进了直播带货的行业。
2021年12月28日,俞敏洪在直播间开启首场农产品直播带货,这是“东方甄选”第一次和大家见面。
但除了第一场销售成绩还不错外,之后的业绩并不突出。
2022年6月10后,“东方甄选”突然就逆袭了,出圈了。
大家纷纷涌入直播间,有人不是为了去买货,而是为了去学习,主播们一个个才华横溢,他们用双语卖货,还表演才艺。
这些老师主播们还免费教地理、历史、哲学
他们一个个妙语连珠,诗词歌赋张口就来。唱英文歌更不在话下
人们在吵吵闹闹的众多直播间里突然遇到了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安静的直播间很是惊喜,也很意外。
但有人猜测,等网友们的新鲜劲一过,“东方甄选”估计就会冷冷清清,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东方甄选”的主播董宇辉说:“很多时候,运气会不会来,并没人知道,但这并不影响你本来要坚守的心”。
俞敏洪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证明着“努力”、“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即便是带货,也让大家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
“两弹一星”元勋
1王淦昌,江苏常熟人,1907—1998。
2赵九章,河南开封人,1907—1968。
3郭永怀,山东荣成人,1909—1968。
4钱学森,浙江杭州人,1911—2009。
5钱三强,浙江湖州人,1913—1992。
6王大珩,江苏吴县人,1915—2011。
7彭桓武,吉林长春人,1915—2007。
8任新民,安徽宁国人,1915—2017。
9陈芳允,浙江黄岩人,1916—2000。
10黄纬禄,安徽芫湖人,1916—2011。
11屠守锷,浙江湖州人,1917—2012。
12吴自民,浙江浦江人,1917—2008。
13钱骥,江苏金坛人,1917—1983。
14程开甲,江苏吴江人,1918—2018。
15杨嘉墀,江苏吴江人,1919—2006。
16王希季,云南昆明人,1921年出生。
17姚桐斌,江苏无锡人,1922—1968。
18陈能宽,湖南慈利人,1923—2016。
19邓稼先,安徽怀宁人,1924—1986。
20朱光召,湖北武汉人,1924—2011。
21于敏,天津宁河人,1926—2019。
22孙家栋,辽宁复县人,1929年出生。
23周光召,湖南长沙人,1929年出生。卜
“我是你的亲生母亲,你一定要救救他,你不救他,他就活不了了!”苏州一中学门口的校车上,一位中年妇女越说越激动,她拉着一位小姑娘就要下车。在场的老师和保安连忙上前制止,小姑娘被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不轻,最后老师只能报警。
这位情绪激动的中年妇女名叫陈玲,是江苏淮安的一位普通农民,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家里的长辈出于家族延续的考虑,替她物色了一个相亲对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小伙子便成了陈家的上门女婿。
婚后的第二年,陈玲生下了女儿陈静,一看生了个女孩,陈玲的父母便催促她生二胎。陈玲也想着拥有一儿一女,凑成一个好字,可天不遂人愿,一年后她又生了个女儿。
陈玲心想:女儿就女儿吧,两件小棉袄也挺好的!不过她的父母及爷爷奶奶并不这么想,老一辈的人还是希望能有个男孩来传宗接代。迫于家庭的压力,在中间人的牵线搭桥下,陈玲将出生刚三个月的二女儿送给了三百公里外家住常熟的张建宏。
没过多久,陈玲又怀孕了,她曾无数次祈求上天,希望肚子里怀的是个男孩。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这一次上天眷顾了陈玲,她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陈伊杨。
在家人的呵护下,陈伊杨一天天长大,可老天却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开起了玩笑。陈伊杨从四岁开始就经常流鼻血,这可吓坏了陈玲夫妇,到了医院一检查,孩子的血小板比同龄人少,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这种病虽然一时半会没有生命危险,但任其发展下去,会转化成急性白血病。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陈玲夫妇时不时就会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花费不少。
长期的药物治疗,导致陈伊杨的体重持续上升,呈现出一种虚胖的状态。到了2011年年底,陈伊杨再次因为血小板减少被送到了医院。
医生告诉陈玲,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极有可能就会转化成急性白血病,到时候就很难控制,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越快越好。
陈玲焦头烂额,一边要寻找合适的骨髓,一边又要想方设法筹集手术的费用。亲属之间进行骨髓配型是最好的选择,配型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陈玲想到了自己的女儿陈静。
可姐弟俩的配型失败,陈玲只好将希望寄托于中华骨髓库,期待着能传来好消息,遗憾的是,并没有合适的骨髓可以匹配。失望不已的陈玲面对医生尽快做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叮嘱,她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个人,那就是十五年前被她送走的二女儿。
陈玲很快找到了二女儿的养父张建宏,他是常熟沙家浜的一位水产养殖户,曾先后拥有三个女儿,却都不幸夭折,万般无奈之际才抱养了陈玲的二女儿,他给孩子取名张丽娜。后来张建宏离婚,他和女儿相依为命。
陈玲的突然到访让张建宏惊讶万分,在他的印象中,陈玲曾来两次,都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来看看。寒暄之后陈玲说明了来意,张建宏眉头紧锁,他表示要和女儿商量一下。
此时的张丽娜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张建宏也没有说明实情,他采用教育的方式引导女儿可以成为骨髓捐献的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骨髓移植的人。张丽娜乖巧懂事,她听从
了父亲的建议,庆幸的是她与陈伊杨匹配成功。
张建宏想到女儿即将中考,自己的鱼塘也到了忙的时候,一旦立即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他就需要腾出时间来照顾女儿,鱼塘将损失十万左右。于是,他建议等到了暑假再进行手术。
张建宏的建议很快遭到了陈玲的拒绝,她说:“中考今年不参加,明年照样也能考,鱼塘忙不过来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
当陈玲再次找到张建宏时,对方告诉她,要女儿捐献骨髓也可以,但要拿出50万,否则免谈。其实,张建宏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听说捐献骨髓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才想到索要一笔保证金。
他是这么考虑的:这笔钱分两次给,第一次是在骨髓移植之前,第二次是在女儿出嫁前,钱全部由村委会来保管。如果结婚以后女儿的身体没问题,就将50万全额返还给陈玲。
陈玲听了以后怒火中烧,就和张建宏吵了起来,两人不欢而散,张建宏表示,她就是给再多的钱也不会让女儿捐献骨髓。看着沟通无果,医院那边又催着尽快手术,陈玲干脆放狠话:“你如果不让女儿救我儿子,那我就要去告你,把女儿给要回来。”
为了救儿子失去理智的陈玲,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她和大女儿陈静来到了张丽娜所在的学校,她决定告诉张丽娜自己的身世,希望她能救弟弟,于是便发生了开头的一幕。到了派出所,闻讯赶来的张建宏看见女儿瑟瑟发抖,他既气愤又难过。
从惊吓中回过神的张丽娜对张建宏说:“爸爸,你去告她吧!”这令忐忑不安的张建宏高兴不已,他担心女儿知道了身世以后,会不认他这个养父。
绝望的陈玲干脆将张丽娜的身世及张建宏拒绝救陈伊杨的事情打印出来,张贴在张建宏家的附近,甚至还骂张建宏敲诈勒索是畜生。村民们都看不下去了,说:“是你在求人家救你儿子,又不是人家求你!”
这件事传开后,张丽娜的同学们议论纷纷,她便做出了决定:不会捐献骨髓!值得庆幸的是,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有两名志愿者的骨髓和陈伊杨匹配。
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教师,每月退休金有多少?
1、坐标常熟,县级市,副高教师,37年工龄,2010年退休,目前退休工资每月12500元。40年以上工龄每月都有15000元。
2、我同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港,2011年退休,现工资全含为14000左右。
中国航发集团有这么多院士,厉害!
筱攀悦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之【院士风采】
恶婆婆非挨夫妻床睡,宿怨爆发将儿媳残忍杀害
董某,197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从小家庭贫困,1997年7月获学士学位,2003年7月获河海大学硕士学位,后成为常熟理工学院的一名大学教师,在常熟理工学院教书时结识了后来的妻子徐某,徐某也在常熟理工学院教书,家境优良,父母都是常熟某大学的教授。
夫妻俩结婚后,在学校宿舍里居住,可婚后一件令徐某难以接受的事情发生了,董某的母亲刘秀英居然不管夫妻俩的感受,从老家强硬地搬到该学校宿舍,非要挨着夫妻两人的床睡,青老两代人就这么挤在一个屋里睡觉,令人感到十分荒唐,徐某曾向丈夫董某反映过这件事不太妥当,不是说嫌弃婆婆,但毕竟夫妻俩也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但懦弱的董某不肯得罪强硬的母亲,唯唯诺诺的,连个屁也不敢放,跟母亲提出异议的事便被他这么一直拖着。
不仅如此,在学校宿舍居住期间,节省的婆婆爱拿水盆四处在漏水的公共水管偷接水,滴水声让徐某常年睡不好觉,后来徐某在一气之下将水倒掉,婆婆嘴上不说,心里却暗暗记下仇恨。后来,徐某的父母实在看不下去,给夫妻两人在常熟市虞山镇富康苑小区购置了一处新房,而且房产证只写了女婿一人的名字,本想着买了新房后,有了多余的空房给婆婆住,这件事能得到解决,可没想到,婆婆还是一如既往地跑到儿子、儿媳妇房间去挤着,这让徐某感到实在是难以忍受。
之所以婆婆刘秀英会表现出这样的举动,跟她三次失败的婚姻是分不开,刘秀英是陕西人,先后曾结过3次婚,董某是刘秀英与她第二任丈夫董某所生,经过3次失败婚姻的刘秀英与几个儿子相依为命,对儿子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发展到“恋子情节”的地步。
2008年,董某与徐某有了儿子,然而孙子的到来并不能使婆媳的矛盾得到任何的缓和,甚至婆媳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我当年怀岗岗(董某的小名)的时候,生完孩子隔天就下地了,你看看你,还偷懒不干活在床上赖着。”婆婆这样的冷言冷语经常在徐某耳边响起。
由于家庭背景、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婆媳关系变得越来越僵硬,甚至只要丈夫出差,徐某就只能离家躲避婆婆,徐某婚前在家习惯各人洗各人的碗筷,刚过门那会儿,徐某吃完饭就直接将自己的碗筷单独洗了,婆婆的脸色不太好,说徐某自私,只顾着洗自己的,还说妇人应该帮丈夫、婆婆把家里的碗都洗了。这仇算是记下了。
后来娘家人到家中做客,因这件事说了女婿一句,等娘家人走了,刘秀英笑着对儿子董某说:“那个房子脏的,她妈妈经常来,咋不说说她闺女?我随便说的一句,也没事,这媳妇就记住了。”有次董某考博多日不住家,刘秀英将晚归的徐某反锁门外,徐某只能借宿在朋友家中,有时在车中过夜。
2010年11月11日,刘秀英趁董某出差在外,买了一瓶汽油,打算对徐某进行报复,刘秀英平时喜欢看法制频道,2010年11月26日,她在家中正看着法制频道,而徐某在家里复习考试的资料(徐某除了教书外,为了晋升还要考很多试),徐某从房间跑出来说:“妈,我明天要考试,你电视开小点。”
可能语气有点冲,刘秀英不乐意了,她不但没有将电视声音关小,反而还赌气将声音调到最大,徐某从房间里跑出来重复了几次,但刘秀英不理她继续一声不吭地看着自己的电视,后来徐某发火了,直接冲到电视机前将插头拔了,婆媳开始吵了起来。
吵着吵着刘秀英杀机顿起,她从厕所里拿出事前买好的一瓶汽油往徐某脸上泼去,徐某正戴着隐形眼镜,一下子看不清,失去重心,抓住刘秀英,滑倒在地,刘秀英拿起菜刀,顺势压在她身上,对着她的脖子刺割了十几刀,后来法医给出的死因鉴定结论为:“死者系被锐器刺、切,致左、右侧总动脉及右侧颈内静脉破裂致大失血死亡。”
将徐某杀害后,刘秀英从容地换了身衣服,骑车电车到附近吃了顿饭,又在外溜达了一圈,之后来到警察局自首,而董某在徐某遇害后在岳父母面前下跪痛哭,2011年12月2日上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因考虑该案因家庭矛盾引发、66岁的被告人年纪又大,判处刘秀英死刑,缓期2年执行。
董某在妻子死后不久,开始托人四处相亲,为自己物色下一任老婆,于2016年再婚,后来成为了某大学马哲学院的副教授,没想到网上一句调侃的话居然最终应验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今伐之,为博小娘子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