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逼近20%,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失业状态。同时,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为4.3%,为何青年人的失业率比那些中年人都高了呢?
从前几个月的数据来分析来看,16-24岁人口失业率已经连续4个月连续升高,4月、5月、6月的青年失业率分别为18.2%、18.4%、19.3%。为什么2022年以来中国青年人的失业率持续走高呢?
第一,2022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一方面,还有前两年未就业的学生还在找工作,求职的人数量一直在增加;一方面,有不少企业在疫情之下减少了招聘,岗位一直在减少,工作岗位的竞争压力自然很大了。
第二,青年人找工作,是好的找不下,差的不想去。大家都想去好单位,但是竞争激烈,自己条件也未必够好。有些岗位也缺人,但是工作太累,待遇也一般,比如说送外卖,开滴滴,进物流,卖房子,进工厂……年轻人宁肯失业也不愿意“下嫁”。最终的结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自然也就剩下了。
第三,年轻人更倾向于找稳定的工作。不少人选择了全职考公,据国家公务员局,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达212.3万人。而公考越来越倾向于毕业生,应届生岗位从39.71%提升至67.3%。因此,考研大军也因此日渐庞大,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57万,创历史新高。毕竟三年后,还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公考。
那对于青年人,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就业确实是很难,但是,我从未听说过企业会拒绝能力差的学生。其实,找工作是从刚刚进入大学就开始准备了,你在大学的学习成绩,参加的活动,拿到的奖励,都会在你的简历上体现出来,也会锻炼出你的能力。所以,不想让自己毕业就失业,起码在学校的时候,就不要虚度每一天。
第二,提前找准赛道。有些专业,确实很难就业,比如文科类的,有些专业就是万金油。想要让自己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自己就要提前拥有一技之长,能够领先其他人。会做PPT,会摄影,会足球……等一些技能,有的时候真的很关键。
第三,学会认命。这里的认命,不是负面的,而是要认清自己的情况,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分析下哪些是自己能够得到的,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看到别人拿了一两万的月薪,自己也按照这个标准去找,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从实际出发。不要抱着幻想,让自己白白错过一些机会。#青年人失业率连续走高##统计局:加大对年轻人就业帮扶#
4月份青年失业率高达18.2%、应届毕业生1076万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是不是困艰难时刻了?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数据,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达18.2%,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
毕业即失业,这句话最近很流行。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调查,只有46.7%应届毕业生拿到应聘资格,等于有一半的人毕业即失业,为了争取职位,55%应届毕业生降低薪资期望。
这个数据相对真实。据身边在高校工作的朋友说,很多高校正式发布的就业数据都有注水。
就业率低对高校口碑和招生、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增设新专业等,为了保住某些就业差的专业不被减招甚至撤销,会采取劝说毕业生委托熟人在三方协议上盖章、签订虚假就业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升”就业率。
如果挤出水分呢?朋友说他们学校部分专业连百分之三十都达不到。
以前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在是千军万马考公考教师编。疫情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停工停产裁员降薪,竞争又是如此激烈,能进入体制内做一份不降薪而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也许就成了大学生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