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最好的前十名公务员队伍。不见得准吧!
现在很多公务员特别爱说一句口头禅,工作难干啊,干脆“躺平”算了。虽然有很多人是说着玩玩,并不会去付诸行动,也不会真正躺平,但是躺平的人也大有人在。公务员本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群体,按说没有资格躺平,当鞠躬尽瘁,全力而为。但是躺平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与当前的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干事平台有很大的关系。
多做多错,鞭子打的是快牛
在很多部门,犯错被批评的反而是那些工作很卖力的。正因为工作用心负责,干的事情多了,出错的概率也就更大,所以被批评、被处分、被扣工资的风险也就更大。反而是那些什么也不干的,一年到头来,虽然业绩平平却未出半点差错,工资也不会少半分,有时候甚至还能评上优秀。久而久之,便让辛辛苦苦干活的人心理愈发不平衡,时间长了,抱着“不洗碗就不会打碎碗”的心态,也就自然不想干活了。
压力太大,工作不好干
现在公务员的压力非常的大,早已不是很久以前人们印象中的接接电话、看看报纸、签签字就行了。现如今,每个部门都要承担几十样考核任务,每天单独编材料、做方案就要花去好几个小时,经常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还有每天要给各种部门报各种汇报材料和表格,忙的根本喘不过气气来。虽说近些年各部门都在推行减负,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需要的考核、检查资料更多了,需要处处留痕。难怪有些公务员常说:“负负得正”越减越忙了。
想进步太难
很多人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几十年,可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到了提拔干部的时候却总是没有自己份,反而是那些喜欢和领导亲近,善于人情世故的人得到重用。这无疑对老同志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时间长了得不到领导认可,就萌生退意。干活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也就不想那么努力的去工作了,于是乎“躺平”的人就越来越多。
“躺平”成本太低
由于公务员队伍特殊的考核方式以及对业绩的需求模式,决定了干部“躺平”的成本非常低。“躺平”后工资不会少、待遇不会减,上班更清闲,犯错的概率反而更低了。很多领导对单位管理不够严格,对“躺平”干部不加以约束和管理,对其听之任之,所以很多人纷纷效仿。
缺乏干事创业平台
想要干出一番业绩,需要的是敢想敢闯敢试。但是很多地方虽然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但是执行起来确是“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很多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畏手畏脚,不敢大展拳脚。有的时候稍微突破一下,换来的却是严厉的问责和处分。同时,容错的机制不完善,让干部想干不敢干,使干部丧失了必要的锋芒和锐气。
进步无望主动躺平
一些干部到了50岁左右,进步提拔无望,自然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美其名曰把机会和平台让给年轻人,便开始公开“放羊”,每天除了按时上下班,啥也不干,只等着时间到点就退休。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不应该躺平。但是相关管理模式也亟待完善,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拥有大展拳脚的平台和环境!
否定第二篇,公务员篇恰恰相反(你在体制内不会这种认知,不是否定思维,是现状)!其他篇略苟同。
夸张了吧,江浙沪一带公务员,基本上都是20万以上,还不包括银行、邮政、烟草、自来水、供电公司等国企,怎么可能这么点人?
小辰读财经财经专栏作家2022年14亿中国人的月收入,话说你在第几级?@抖音短视频 #财经 #金融 #社会百态 #祝大家2023年兔年大吉 #经济
正处六年,感觉除去忙加班外,没啥值得炫耀。现在公务员隐形福利基本没有,四十多岁辞职不可能,只能拼命干。
混成公务员,特别是有实权的公务员,那都是后天非比寻常的努力,理解万岁!
一提到体制内,大家的固定印象就是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但是,真实的情况真是这样吗?
就刚刚,一体制内的朋友大诉苦水。
他是某政法部门的公务员,说现在已经是2023年的1月份了,12月全月无休,几乎天天有班加,但12月份的工资依然还没有发放,什么年终奖和13月工资以及其他的节假日福利,上班七八年了就只在网上看到过,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装修贷,很多次,老婆都因为没钱的事情跟他大吵大闹,更糟糕的是听说马上又要降工资了。
这不马上到了还装修贷的日子了,工资还没有到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然后在发小群里借钱,但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谁又能有多余的钱借给他呢!
理想和现实差距最大~公务员
理想和现实差距一般~国 企
理想有可能实现~腾讯或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