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兵团公务员是什么(兵团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的区别)

【杨伯涛对十二兵团覆灭于淮海战役的分析】 原十二兵团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总结的:

【杨伯涛对十二兵团覆灭于淮海战役的分析】

原十二兵团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总结的:

从政治上来衡量,国民党的覆灭是无可置疑的。如果从纯军事观点来看,则第十二兵团的覆灭,分析起来可归结为以下因素:

(一)国民党人事制度的紊乱,不是选贤与能,而是凭个人意志和蝇营狗苟。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一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应该非胡琏莫属。而偏偏任用一个没有作战经验、性情孤僻恶劣以攫取司令官过渡,作为升官阶梯的黄维为司令官,掷12万大军为儿戏,真是咄咄怪事。

(二)南京国防部原来战略着眼,是把第十二兵团使用在华中方面,以确保武汉和阻止解放军南渡长江的。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军、第十四军,自1947年起,陆续转移到河南及豫鄂毗连的大别山区作战,已有一年多,敌情地形,相当熟悉,形成负隅顽抗之势。但是解放军巧妙的战略,迫使南京国防部把它调到了淮海战场,追随于解放军,丧失主动。

(三)第十二兵团四个军相当分散,没有来得及集中,就分散出发,步调不一致,逐次投入战斗。第八十五军和第十八军的第四十九师,在后面追赶,相隔七天行程,一进入战场即展开猛烈的战斗,连敌人的方向都摸不清,糊里糊涂被消灭。

(四)由确山驻马店匆匆出发,作战准备不足,人员武器弹药俱未经过大战前的调整,匆忙离开老根据地作战,干部有家室之累,以致士气低落。

(五)深入作战和被围后,完全没有后方补给线,也没有友军依托联系,形成孤军作战,挂地作战。

(六)完全没有人民群众的基础。

(七)千里行军,步步受阻,人马疲惫,机械损坏,犯兵家“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之忌。

(八)黄维外行,指挥荒谬。

总的来说,第十二兵团被解放军剥夺了一切有利的条件,赤裸裸地挨打,完全丧失了主动权,追随于敌。“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时”。

【笔者观点】

1.看来杨伯涛对黄维的不满未因岁月流逝而稍减,“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老蒋用人与主席的不拘一格,差之千里。

2,从军事角度而言,十二兵团的覆亡是丧失战略主动权的必然结果。淮海战役解放军在总兵力少于国军、装备水平弱于国军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战略上处处主动,牵着对方鼻子走,是重要原因。

宋希濂被俘后爱下棋,而且总是爱和他以前的部下钟彬(国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一起下棋。宋希濂棋艺水平很高,下棋时非常认真,一是一,二是二。有一次,钟彬想为一枚棋子悔棋,宋希濂不让,还说下棋不能后悔,打错了能悔回去吗?两人一个要悔棋,一个不让悔棋,争得面红耳赤。

眼看就要打起来了,蹲在一旁观战的王陵基开口了。他对宋希濂说,算了,让他悔一次吧。你都把司令职位给了他(钟彬当国军十四兵团司令员,是宋希濂保举的),就不能再让他一颗棋子嘛!宋希濂说这是两回事。

听到议论,军统的徐远举大步走过去说:“什么两码事,一件事,都是你‘宋钟’的事!”

徐远举与宋希濂一向有矛盾,因“宋钟”与“送终”谐音!宋希濂听后,早就气不打一处来了,举起棋盘,怒斥徐远举:“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给我说清楚!”

“开个玩笑!”徐远举赶紧赔不是。

“你不是在开玩笑,赶紧给我解释清楚,你到底啥意思?”宋希濂大声喝道。

宋希濂仍坚持要徐远举说清楚,徐远举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不再说话。

眼看着一场“战斗”即将爆发,王陵基连忙圆场,将他们两人拉扯开。钟彬一言不发,徐远举哼着京腔唱着京剧走开了。宋希濂也收起了棋盘,一盘好好的棋被毁了。

其实,徐远举的意思是讽刺宋希濂是国军的“送终”将军,因为他是国军高级指挥官中最后一个被俘的。

1948年8月,蒋介石在湖北沙市组建十四兵团,由宋希濂担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下辖6个军和部分地方部队,共14万余人。此时,蒋介石希望宋希濂能够利用川湘鄂边区的有利地形,保住西南四省,但蒋介石知道他与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有矛盾,于是蒋介石又专门成立了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调宋希濂任主任,希望宋“得天时,占天时,讲人和”,以挽回败局。

宋希濂担任绥靖主任后,将两军编成第二十兵团,安排第二军军长陈克非任兵团司令。同时任命原第26军军长钟彬为第14兵团司令员。实际上,两个兵团都是宋希濂指挥的。但如若说这两个兵团是给国军在大陆的“送终”兵团,真有点冤枉宋希濂了。

宋希濂在川东战场大败后,蒋介石派蒋经国带着亲笔信去找跑到川湘边界的宋希濂。宋希濂向蒋经国分析了川东战场失败的四个重要原因:主要是解放军实力雄厚,斗志旺盛;自己指挥的6个军大多是残军或新编,战力脆弱,指挥员缺乏信心;鄂西大山里粮食少,官兵经常吃不饱饭;再加上天气寒冷,大部分战士没有棉衣、吃不饱、穿不暖,遇到这种情形根本无法打。

当时,宋希濂问蒋经国有何打算。蒋经国说:“胡宗南的第一军正在往这调,希望能支撑一段时间。”

宋希濂说:“我只有一句话,听天命尽人事!”蒋经国的到来不仅没有给宋希濂等人新的希望,反而让他们感到失望。从此,宋希濂只能拼命地逃跑。

平心而论,真正给国军在大陆“送终“的兵团应该是胡宗南。正如蒋经国说的,胡宗南的部队不久被调到了四川。1949年12月29日,蒋介石向12月28日抵达西昌的胡宗南发出急电,下达死命令:奉命坚守西昌三个月。

狡猾的胡宗南将接到电报的前一天和当天都算上,凑够了三个月。1950年3月26日晚,他乘飞机逃到海南岛转机台湾。出逃前,他耍了不少花招,令部下把回电蒋介石的时间写成3月27日,正好三个月,完成了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如果胡宗南第二天早上走了,他就不能走了,他就成了俘虏,因为解放军27日凌晨5时解放了西昌!

也就是说,在宋希濂之后,仍有胡宗南的部队步入宋希濂的“后尘”。因此,说宋希濂是国军在大陆的“送终”兵团很冤枉,他只是知道这条路不通,但还是继续往前走。结果,他和钟彬都当了俘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2166/
1
上一篇公务员有护士岗位吗(护士长是公务员吗)
下一篇 公务员参加面试视频(最新公务员面试视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