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年,年仅19岁的许皇后去世,与她恩爱情深的汉宣帝,疯了一样将御医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想要彻查此事。谁知事情尚未查清,霍光说了一袭话,汉宣帝不但没有继续追查,还欢喜地迎娶了霍光的女儿。
皇后许平君,与汉宣帝是落难夫妻,两人相濡以沫,恩爱有加。
许皇后病逝时,年仅19岁,汉宣帝怀疑有人蓄意谋杀,将相关御医都抓起来,严刑拷打,想要查出真相。
可是,霍光阻拦说,皇后本身体质虚弱,不要再追究了,汉宣帝明知真相并非如此,还是停止了调查,还假装高兴地迎娶了霍光的女儿。
一国之君,为什么如此憋屈,当然因为霍光权倾朝野,刚即位的皇帝很难与之抗衡,只能装傻退让。
为什么霍光要阻止汉宣帝调查?
因为许皇后确实是被谋杀的,而且是被霍光的夫人毒杀的,只是霍光事先并不知情。
霍光,一生谨慎,据说他服侍汉武帝20多年,没有犯过一次错,每次出入宫门、上下殿门走的路线都是一样的,每一步迈出的尺寸,就跟尺子量好的一样,天天如此。
然而,他再谨慎,也抵不住娶了一个愚蠢的妻子。
霍光的妻子霍显,原本是霍光原配发妻的婢女,原配去世后,丫鬟转正,成为当家主母。
霍显仗势欺人,飞扬跋扈,还愚蠢不自知。
她干的第一件蠢事,是给许皇后下毒,让汉宣帝对霍家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公元前74年,霍光扶持流落民间的刘询登上皇位,刘询自知没有根基,处处倚仗霍光,基本上霍光说啥,就是啥。
可是,在一件事上,他没有让步。他坚持要立与自己共患难的发妻许平君为皇后,他以“故剑情深”,说服群臣,给了妻子应有的名分。
霍光本来想让女儿入宫,成为皇后,但由于汉宣帝的坚持,只能作罢。
霍光放下了,妻子霍显却很不甘心,一个民间妇人,怎能母仪天下?只有她尊贵的女儿才能配得上这个位置。
第二年,许平君怀孕生子,霍显觉得机会来了,她串通给皇后看病的御医淳于衍,将有毒的草药放入皇后的汤药中,许皇后喝完药,觉得不舒服,很快就毒发身亡。
汉宣帝厚葬了妻子,觉得事情蹊跷,开始追查真相。霍显害怕了,连忙跟丈夫霍光坦白。
霍光听后很生气,但还是选择了善后,不让汉宣帝继续追查此事,还趁机将女儿霍成君送入宫中。
很快,霍成君成为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与霍光维持虚假君臣之谊的汉宣帝,终于熬出了头。
他没有急于反击,而是以相当于皇帝规格的葬礼,厚葬了霍光。
如果霍显老实点,汉宣帝看在霍光的功劳上,或许会给霍家留条后路,但霍显不“作”不成活。
竟然在皇帝赐葬的基础上,又扩建了陵墓,以显示气派。
想要使其亡,先要使其狂。
汉宣帝将计就计,开始不动声色,有步骤地实施自己的反击计划。
首先,他册立许皇后的儿子刘奭为太子。霍显得知后,气得吐血:“民间生的儿子,怎么能做太子,难道皇后生的儿子,以后只能做王?”
霍显贪心不足,指使女儿霍成君给太子下毒,可汉宣帝早有防备,霍显的阴谋没有得逞。
接着,汉宣帝开始收回霍氏权利。
他表面上给霍氏家族荣宠,实际上汉宣帝亲政后,宣布凡是吏民奏事不通过尚书,可以直接上奏给皇帝,这等于废除了霍光的儿子霍禹审阅奏章的权利。
同时,汉宣帝开始安插亲信势力,提拔许氏、史氏、王氏等外戚势力。还通过提拔与霍光有旧怨的人,与霍氏打擂台,分化霍氏家族权利。
在军权方面,汉宣帝通过人事调整,触动霍氏军权,从最初无关紧要的职位,到突然之间雷厉风行,将霍氏一脉军权收回、分散,或发配偏远地区。
最后,迫使霍氏谋反,铲除霍家。
汉武帝接二连三的动作,让霍家很恐慌,他们当然不愿意失去权力。
很快,开始预备谋反,他们联合上官太后,想要废除汉宣帝,拥立霍禹为皇帝。
然而,事情还没开始,消息就泄露了,汉宣帝知道此事后,没有赶尽杀绝,只是找了个理由,将霍云、霍山罢免,并对霍氏严加斥责。
好巧不巧,此时霍云的舅舅因交通诸侯王被捕,霍氏更加惊慌,终于决定行动。
可惜,他们还是晚了,行动还没开始,就已经被汉宣帝破解,霍家倒台,霍禹被腰斩,霍显等人也被处死,皇后霍成君被幽禁。
终于,在霍光去世后2年,汉宣帝绝地反击,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收回了皇权,也为许皇后报了仇。
霍家之所以倒台,主要原因是霍光权势太盛,君弱臣强,皇帝肯定要反击,但杀妻之仇,确实是加速器,看着心爱之人被谋杀,却不能为其报仇,还要强颜欢笑,面对仇人之女,这该是怎样的煎熬?
都说娶妻娶贤,霍光娶的妻子确实不怎么样,出身卑微,贪婪狠毒,私自作主毒杀皇后,还没有自知之明,霍光都去世了,还愚蠢地去毒害太子,扩建陵墓。
可怜了霍成君,虽因父亲权势,母亲毒计,成为皇后,却一直被虚情假意对待,最后惨死宫中。
欲望、权势迷人眼,但做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