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城事业单位招聘超九成要研究生#
最近对于小县城小单位招收研究生的新闻颇多,大致意思都觉得这是人才的浪费,年轻人过于追求稳定的工作。
对于这种观点,本参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我们国家的人才数量还不算太充裕,研究生应该从事能够贡献更多力量的职业。
但是本参也不完全苟同。
一是假如我们的公务员都是硕士以上研究生,从概率上讲,其出台政策可能会更加科学合理。虽然学历代表不了别的,至少可以代表其学习能力不差,也有一定的视野,如果再有一些基层经验,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另外,通常认为高学历者大部分对于职业发展的追求也更高,这又进一步激励他们更好的为民服务。
请注意:以上只是从大概率的角度来说,不排除例外情况。
二是每个人都有职业选择的权利。特别是在当前阶段,本参认为只要能够就业,不躺平,都应该给予鼓励。千万不要两年过去了,既不是应届生,又没有社会工作经验,那才是麻烦的事情。
三国家应当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大部分普通科研人员,而不是顶尖人才。说实话,近年来,各地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激励高端科研人才,但是大部分科研工作者而言,并不能达到相应的条件。比如四川就有天府人才计划、青城人才计划、峨眉人才计划等。
科研工作不是少数几个牛人可以独立完成的,更多是需要科研团队的配合。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很难有成果,而在没有成果之前价值就很低,待遇跟不上。多数人估计都不会去赌“人才”吧。比如在芯片这个领域,各个高校基础物理的学生不足,而毕业生还要流失部分,怎么去发展芯片了。
#2022就业季# #公务员备考#
现在还不是正常时期。正常时期医生、教师和公务员职业都是好的。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父母是医生的,不建议孩子以后当医生,父母是老师的,不建议孩子以后当老师;父母都是公务员。不建议孩子以后考公考。 父母是工人或者农民的,这三个职业是首选。虽然是个玩笑,但至少在我身边的朋友身上验证了。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发小的。 发小的父母都是老师。 从我记事起,他的家庭就生活在贫困之中。 直到上了初中,父母的工资才88元。 当时他们兄妹三人,加上农村的爷爷奶奶,就靠着这点工资生活。 他母亲不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往往还没发工资,家里的钱就花光了,还得找邻居借钱买菜。那时候教师的家庭经济拮据,在社会上没有地位。 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母是“臭老九” 。虽然不懂意思,但总觉得被别人看不起。 当时在我们生活的矿区,下井挖煤的工人家属地位比他们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