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改让全民共享“医改红利”】今年以来,海东市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和技术“双下沉”,努力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今年年初,海东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制发《海东市2022年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8个方面29项具体改革任务,建立重点指标季度通报制度,召开全市综合医改暨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会议,对推进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层层签订《2022年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与此同时,海东市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制发《海东市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名医工作室1个,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建立重症医学和介入2个专科联盟,推进省级优质医疗人才和技术“双下沉”,引进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医院住院人次增长5.81%。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公开招聘医疗机构编内人员39名,两所市级医院自主招聘编内人员60名、临聘人员65名,并按照“人随编走”原则,对46个乡镇卫生院的75名人员进行区域间合理调配,对14所公立医院开展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实行院长年薪制和临聘人员同工同酬制度,财政补助比例达到40%至60%,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海东市促进医共体内“双下沉”,扎实推进8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年内累计下派医务人员1600余人次,开展医共体内检查化验3万余人次,远程医疗会诊3600余例。积极推进医共体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平安区医共体统一信息平台,投资850万元实施医共体建设项目,投入104万元与乡镇卫生院成员单位开通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医疗服务,全市1月至9月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5.1%。
青海省应对疫情医疗资源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更充分的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青海省上下一致积极行动起来,着眼于疫情防护的医疗资源准备工作,做好压实了以下四项工作。首先是医疗资源方面的发热门诊应设尽设,二级以上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和诊室540个,并实行24小时不间断接诊。其次,定点、亚定点医院床位共4752张,其中重症床位243张,均达到标准要求。一所省级定点医院和2所后备定点医院基础设施均已改造升级完成,设床位1889张,其中重症床位70张。各州市改造提标亚定点医院11所,设床位4506张,其中监护床位452张,均达国家标准。三是方舱医院应设尽设,各市州共保留方舱医院29个,设床位1.02万张,组建医疗队伍1846人,已准备救护车辆794辆,负压救护车159辆,满足需求。四是救助力量准备就绪,组建了413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33支亚定点和方舱医院救治人员。五是省级区域协同医疗力量组建完成了由省人民医院、青大附院、省红十字医院牵头的三支医疗队伍,每队500人,基本满足应急需求。这些工作的层层落实到位,使青海省应对疫情能力大为实,且有了底气和力量,党和国家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方针也会得以很好贯彻。
【省督查组来我市 考核评估综合医改工作】12月23日,青海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吴世文一行来我市考核评估2021年度综合医改、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完成情况,并召开汇报会。市政府副市长张琰作汇报。
据了解,此次评估考核将持续3天。期间,督查组一行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对海东市2021年综合医改工作7大类29项目标任务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4大类15项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评估。
今年以来,海东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综合医改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今年,海东市将医改和计划生育纳入综合考核内容,与各县区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季督查、半年质量抽查、年终考核评估制度;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配备了党委书记或支部书记,14所公立医院完成了绩效工资总量核定,7所公立医院推行院长年薪制;全市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共组建紧密型医共体9个,累计下派医务人员859人次,开展远程医疗4300余例;全市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总金额2.5亿元,配送率达95%;推进中藏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打造了“河湟杏林讲堂”创新品牌;投入1052万元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16个,日混检能力达35万份;加大医疗机构监管,推进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查处违规医药机构468家,涉及违规医保基金2246.12万元;推进幼托一体化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宣传力度,推动计生政策落地落实。
海东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海东实际,以“健康海东”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工作、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医院人才培养和引进、全覆盖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生育政策、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治理机制综合改革,为海东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福祉,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市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的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青海:全力做好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准备工作
02:57【海东16项东西部协作医疗卫生科技项目获批】在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辛国琴在为一名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断询问患者平时发病时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发病时间、所处环境的湿度等,并及时记录。辛国琴所用的治疗方法是“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对高原地区心系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这是自2021年成立的一个东西部协作科研项目。
辛国琴表示,该项目主要研究运气学说对高原地区心系疾病发病的影响、气象因素对高原地区心系疾病的影响以及季节及节气对高原地区心系疾病发病的影响。该项目的顺利进行能建立起高原地区心系疾病的预测模型,提高中医药对高原地区心系疾病的防治水平,进一步完善高原医学研究设施,使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无独有偶。在平安区中医医院内二科,副主任医师刘忠琴在为一名患有神经性头痛的病人进行治疗时所用的方法,也是东西部协作医疗卫生科技项目之一,名为“青海地区运用‘脏气法时论’指导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我们前期为140多名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并进行了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忠琴表示,目前,该项目已经运用到临床,并进入推广阶段,该项目也获得了“2022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三新’项目”优秀奖。
据悉,成立东西部协作科研项目,是为了引导和支持江苏省无锡市和海东市卫生事业协作,加强技术引进、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海东市根据相关通知要求,通过申报、专家评审、拟立项项目公示等程序,报批立项的东西部协作医疗卫生科技项目共16项,其中重大专项4项,一般专项12项,项目总资助资金为92万元。
近年来,海东市东西部协作医疗卫生科技计划申报项目紧紧围绕海东市卫生科研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使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卫生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医学发展支撑作用,促进海东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江苏省无锡市和海东市医疗卫生科技水平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海东市科学技术局积极争取省内外高水平科技成果特别是无锡籍专家科技成果在海东实现转化应用。引进医疗卫生新技术34项,推广示范20余项,认定省级科技成果2项,并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生物医药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建立道地药材领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选派科技特派员20余名,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服务力度,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在线咨询等方式,精准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60余次。(记者 张璐)
青海省卫生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一、副主任医师学历资历条件:
(1)大学专科,任中级职务满7年;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
(3)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单位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主任医师:
(1)大学专科学历,任卫生副高级职务满10年;
(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任卫生副高级职务满5年;
(3)取得博士学位,受聘卫生副高级职务满2年。
三、副高学术论文要求
(1)具有规则学历和资质的副高级专业技能职务资格需要论文2篇;
(2)没有规则学历,副高级专业技能资格需要论文3篇。
三、医学sci,3-4分,分享:
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2、苦豆碱通过破坏****并诱导自噬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
‼️现在大多高职院校等不够发中文核心的资质,在读博士、研究生等也要导师一作,所以可以选择国际核心Sci ,各个方向可以结合投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