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行动》
2013年4月22日(地球日)15时,笔者骑车来到文化园地铁站A口,迈出"雷锋行动"第一步。在好奇心驱使下众人围拢过来:说长道短,评头论足,然而就是没人坐车。时光飞逝,17时将至,该回家吃饭啦!17-15=2小时,至此,两小时“雷锋行动”时间就这样诞生了。至于接送两公里距离的由来,则是市内公交车两站地的距离,同时也是地铁站间距的顶峰值。4月24日16时许,开张啦!终于开张啦!!没承想敢于吃螃蟹的竟是一位妙龄女郎。连日来的遭遇着实让在下难堪,该女子是去山姆会员店的,起初她顾虑重重,坐车时反复地说道:“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我坐了哈!”笔者回复道:“这还有假吗?你看我像说谎的人吗?”途中笔者告诉她:“你是我接送的第一位顾客。”“是吗?”对方很坦然。相反,在下却久久不能平静,这也难怪,万事开头儿难嘛!

4月27日19时许,笔者在文化园地铁站A口练摊期间,前往林肯公园二期的两位女士坐上三轮车。看上去,其中一位女士蛮激动的,她问这问那,提出了许多为什么,笔者一一作答。临行前,一位女士为"雷锋行动"招牌拍了照,到达目的地后,她还要给在下拍照,笔者谢绝道:"人归人事归事,你可以宣传我做的事,没必要宣传我。"接着是5月6日上午,笔者在文化园地铁站B口接人未果。返回途中,笔者在天华北街鹿鸣苑东边路口看到,两位男子正为一个被拖掉了轱辘的大行李包犯愁。于是搭讪道:“怎么啦?走不动啦?我送你们去地铁站吧!”“你要多少钱?”其中一位男子说道。在下用手指了指“雷锋行动”招牌回答道:“不要钱!”看罢招牌,两位男子将信将疑地把行李搬上了三轮车。天遂人愿,这就是笔者前往万源街地铁站接送顾客的开始。

四川军阀发动对红四方面军的围攻连连失利,总司令刘湘坐不住了,他利用川军的迷信心理,拜一名大仙儿为军师,率大家执弟子礼叩拜。军阀杨森发牢骚:“我妈死后我都没磕头,今天是我最大的耻辱。”
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后,迅速占领川北地区,并打退了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红军在四川的发展,让四川各路军阀心惊肉跳,不得不放下成见联合起来“剿共”。
刘湘担任总司令,纠集六路大军向红四方面军发动进攻。可是他的前三期进攻,均遭挫折,损失兵力达三万多人,引起各路军阀的不满,士气低落,军心动摇。
刘湘专门拨出三百万元军费和三百万发子弹分给各军,收买军心。同时,请出一位“刘神仙”登台拜印,挂上“剿匪”总司令部前方军事委员长的头衔,统领各路军阀,准备发起第四期总攻。

这位神仙是何来路?他叫刘从云,是个野心勃勃、踌躇满志的会道门首领。十多年前,他就在四川组织“一贯先天大道”,结交权贵,网罗道徒。刘从云知道军阀是四川的土皇帝,自己想获得更大权力必须与军阀联手。于是,他鼓吹“以神治军”,大肆结交军阀,并拉上了刘湘的关系。
刘从云给刘湘出谋划策,“登坛作法”,后来刘湘果然在四川军阀内战中大获全胜。刘湘也投桃报李,命令自己的部下都拜刘从云为师。
这次,刘湘眼见损兵折将,久战未下,各路军阀灰心丧气,疑惧日增,便想出了借助“神仙”号令全军的把戏。刘湘在南充召开军事会议,率各路大小军阀头子给“刘神仙”跪拜,行弟子之礼,请求破解红军之法。杨森等人虽然一肚子不满,但是为了击败红军,也不得不骂骂咧咧的行礼了。
刘湘掏出4万银元布设了华丽的“神仙府”,办了三天法会,点了3684盏灯,三天三夜不息。“刘神仙”身穿八卦道袍,焚香扶乩,念念有词,讲了一番玄之又玄的鬼话,最后指点川军众将:“人事须循天道,目前是盛夏、大暑,阳气最旺,利攻不利守,应速攻,一鼓可下。”

刘湘立即下令按吉日良辰发兵,夺取苏区根据地重镇万源,截断川陕通道,一举歼灭红军于通江以北。
从1934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近二十天时间里,四川各路军阀在万源地区共发动五次大规模的进攻,死伤万余人,却未获进展。
刘湘抬出的那位“刘神仙”,窜来窜去,预言川军必胜,以振军心,结果适得其反。我军开展强大的宣传攻势,用战场喊话、释放俘虏、顺河流放宣传牌等形式,瓦解敌军。敌士气沮丧,怨声盈野,官兵大骂刘“神仙”是骗人妖道,必欲啖其肉而后快。
红四方面军诱敌深入,到八月上旬开始反击,最后,红四方面军以伤亡2万余人的代价,毙伤和俘虏川军8万余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川陕苏区也恢复到了鼎盛时期的版图和人口。
号称“宏威将军”的刘湘一败涂地,他请来的“神师”刘从云也躲进他的“神仙府”,从此闭门不出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说:“当今世界,真正救苦救难的不是神,是共产党,是红军。手中的武器,勇敢加战术,这就是我们的神!”
1985年3月的一天,80岁的开国上将许世友,被查出肝癌晚期,他的老部下刘轩庭建议他转到北京治疗,他却坚决不去。为何这位大将军在病重后这么抗拒去北京?在他生前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或许可以揭开谜底。
那是1979年的时候,许世友给自己的大儿子许光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虽然我今年70多岁了,但身体还很好,也许可以活到八九十岁,但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尽早为我准备,你用我给你的50块置办一口棺材,死后我不会火葬,我希望可以回到故乡,陪在你奶奶身边。我这一生活着的时候精忠报国,没有给你奶奶尽过一天孝道,死了也该为你奶奶尽下孝道。

原来,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期间,毛主席倡议全体党政军领导在身后实行火葬,当时包括毛主席、邓小平、朱德等151位党和国家干部都在倡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许世友却借口上厕所,避开了这次签名。
之后,他私下找到毛主席当面解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但毛主席没有认可也没有反驳,而是一笑置之。
1985年,在确诊了癌症晚期后,他坚决不愿意去北京,就担心自己死后会无法归故里,陪在自己母亲的身边。于是再次写信给中央,要求要实施土葬。
中央领导都觉得十分为难,也不敢批示,就把信转交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手上。
邓小平同志在思考良久之后,拿起笔写下了8个字的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开国上将许世友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他也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土葬的开国上将。

在新中国授予的57位开国上将中,许世友将军可以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1905年,许民友出身在湖北省麻城县一个贫苦的家庭里,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在他8岁时,就扛起了养家的重任,被家里送到少林寺里当了一名小杂役,因为他也被人称为“和尚将军”。
刚参加革命时,他虽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但是十分骁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经常让敌人闻风丧胆,这都跟他在少林寺8年的经历分不开。
因为他的骁勇善战,不过短短的三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士兵连升数级。
许世友擅长很多兵器,但他最喜欢的是大刀。
1931年,红四军进攻黄安城,许世友任红12师34团的团长。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向34团阵地扑过来。许世友见状,从背上拔出大刀,喊了一句:“给我杀!”就率先挥舞着大刀,直接同敌人展开肉搏。

我军气势大增,将敌人打得魂飞魄散,直至将敌人全数歼灭,从此“大刀团长”的名号威名远播。
1933年,许世友任红九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在他的要求下,全25师从师长到士兵,每人都要配一把大刀。
同年10月,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集结了20万人对我军发动了6路的围攻。我军被迫退到大巴山麓万源,在这里展开了英能的“万源保卫战”。
1939年,许世友和陈赓在厦门乡固城摆下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口袋阵,不到8小时,就将日本军队的一个加强步兵军队歼灭,这一战给了日军重重的一击。
毛主席对许世友更是赞赏不已,夸他:“许世友了不起!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中,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之后,许世友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许世友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顶天立地。
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这一生最大的悔恨,就是无法对自己的母亲尽孝,这让他十分的痛苦。即使是母亲去世时,他因为公务缠身,也无法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只能朝着家的方向,说一句:“娘,死后尽孝,我一定会去给你看坟。”
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把我的遗体运回老家,埋在母亲的坟旁,让我永远陪着她。”
妻子听完丈夫的话,泪如雨下,她知道丈夫的这个心愿由来已久。
戎马一生,却没有机会侍奉母亲,只能将这一愿望寄希望于身后,活着为国尽忠 ,死后为母亲尽孝。
正是因为无有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