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人坚定不移地看好公务员、国企、银行等工作。
然而,这在大多数人眼中的铁饭碗,却成为另一部分人心中的围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时刻在找机会冲出藩篱!
一个朋友是国企酒厂的石家庄地区的总经理,大几十万的收入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去年辞职创业了。在他看来,丢掉这个工作很可惜,尤其是自己这么多年积攒的这些经历、人脉和资源。但是,他是有大志向的,但公司的一些规定让他难以大展拳脚。现在,自己经营一家酒类销售公司,虽然起步很困难,但是他在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前进,而且越来越有声色!
另外一个朋友在国有银行省会城市分行工作,学历985院校研究生。天天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报告,做不完的表。虽然这个位置在银行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待遇尚可,但是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让他无暇发展自己的兴趣,也很不开心。但是不上不下的工资,日渐荒废的专业本领,让他变得恐慌,怕看到十几年如一日的自己。最近,已经在面试新东方的老师,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这些人的选择被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应被搁置。人才的流动,就像水流会滋润万物一样,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蓬勃向上!
#12月财经新势力# #石家庄头条#
不是谁都可以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到基层、企业一线锻炼一下,再进修学习再分流到公务员机关,科研单位等
熊丙奇看教育教育学者#媒体:越来越多人每天在假装上班# 头条热榜 经济建设始终都应该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如果经济发展停滞,失业增多,收入减少,民生就会出现大问题。可有一些网友似乎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对大厂经营出现困境叫好,无视中小微企业在疫情防控中艰难经营,对外资撤离甚至有莫名的高兴,可是,谁来创造就业岗位?就业岗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少人把建厂创业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敲敲键盘,一些资本退出的领域,就有人自动会补上,可是为何大学毕业生都想着考公、考编,不去创业呢?近年来,选择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少,创业成功率也很低,这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什么样的人适合脱离体别去创业
非常优秀的人,可以去闯星辰大海。比如毕止于985大学的人,情商异常高的人,这两类人可以创业。其他人,没什么资源,就乖乖地给我呆着。
体制内虽说不能大富大贵,至少吃穿不愁,创业九死一生,今年高高在上,明年环境一变就可能负债累累,打工的话,体制外比体制内差多了,35岁危机就难破解!
更不要以为随便开间小商店小工厂就好攒钱!当年人人都是小本生意,大着胆子借亲借友集三几千,有些甚至一千几百开间士多店,走地滩摆夜市,这群体占了个体经济的大部分。有极少部分成功人士,在八九十年代曾经风山水起,后来适应不了市场经济,一败途地!
其实从每年的考公务员大军就可以知道创业有多难!!!
人这辈子要挣钱,挣大钱。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当官,公务员干部。绝大多数离不开三辈人的努力,我说的是指大部分都要三辈人努力,想要平地起高楼难喽。就从农民说起。农民想发大财。必须要先有钱,培养下代学习文化,并且下一代还要争气。或许能考个公务员,让后这一代才能更好的培养下一代,文凭更高。可以留学可以深造,对国家做更大的贡献。如果说想创业,我只能说人脉信息和销路这个很重要。没有积攒的人脉和做生意的头脑,只能是失败的教训。
恒大的“停工留职”政策告诉我们,再强大的平台,也难以成就我们的衣食无忧!
民营企业的利益,决定我们个体家庭的衣食住行,除去公务员,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等,我们广大同胞都是民企打工的一员,强如恒大的地产企业也有经营不善的时候,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再强大的平台也不是铁饭碗,更不能保证我们的衣食住行,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创业,就觉不能打工,因为主动权永远不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