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新冠肺炎未必会死,但失业了,没饭吃,估计会饿死。
孰轻孰重,大家想想吧。
网上看到很多人担心新冠的后遗症,担心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担心出门在外各种容易被感染的风险……
这些担心都在情理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大家想想吧,疫情三年,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及大型央国企员工,工资照发(估计年终奖会少些),生活水准没下降外,绝大多数人都面临降薪、失业,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当很多人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时候,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就应该放在首位了。
少部份人的利益应当服从大部份人的利益,我想,这也是民心所向吧。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首选是都是央企国企,然后是公务员,最后是事业编。私企民企几乎没人考虑了。我总感觉这是一个轮回。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挤破头要进大厂或者油田之类。哪怕是混进市属国有小企业,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也就是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厂矿工作都不行了,公务员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那时候最好的工作是工商、税务或者警察,总之是穿制服的就是好工作。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现在的年轻人就业,首选居然又变成了央国企。我总感觉这是一个轮回。现在是好工作,没准儿再过些年,又变成鸡肋了。我不是在制造焦虑。因为九十年代末国企下岗分流的的样子至今印象深刻,仿佛就是昨天。
抄写第三天,咱来挖挖唐朝流量大V、文学青年白居易,他年纪轻
轻,怎么就能描写出如此凄婉哀怨、荡气回肠的爱情呢?其实,《长恨歌》是白居易和朋友
在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时,大家聊起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朋友们认为白居易诗
写得好,又感情细腻,应该把李杨二人的故事记录下来,免得后人遗忘。而老白这时正被初
恋折磨,对爱情这个题材有很强的倾诉欲望,于是36岁的单身狗白居易欣然领命,有感而
发,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写就这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下老白当时的社会地位,年纪青青,连中三元,高考、公务员考试和中
央后备干部三项大考,次次全优的骄人成绩,甩一众考生N条街。就连皇室都对他青眼有
加,唐宪宗抱着《长恨歌》翻来覆去地吟唱,唐穆宗对白居易的诗爱不释手,唐宣宗干脆写
诗表白“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不仅如此,他的名声在海外,那也是响当当的
。据说,日本天皇也是白居易的小粉丝儿,嵯峨天皇把《白氏文集》当成稀事宝贝,有事
没事就拿出来读上一段。
那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意气风发的青年干部,整个世界都对他敞开大门,怎么
还会有恋爱不顺的痛苦呢?难道,是唐朝的姑娘都眼瞎了吗?
当然不是了,等着嫁老白的美女,全长安城能排队排出城去,可是老白眼里,只有家乡的初
恋。
原来,白居易十九岁那年,与邻家少女湘灵相识相知。湘灵聪慧可爱,懂音律,会唱小曲。
两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
据说,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
觅处”,记录的就是他和湘灵的约会感觉。
但因为唐代特别讲究门第观念,名门世家出身的白居易与普通农家女的这段恋情,自然不被
家人所祝福。白母于是逼迫儿子外出求学,生生拆散了这对小情人。
白居易考上进士之后,又动过迎娶湘灵的念头,但被母亲以门不当户不对的理由严辞拒绝。
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大于天,白居易只能以不结婚作为抵抗。但他内心中却一直处在挣扎
和抗争。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长恨歌》里描写的不仅仅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这分明
也是白居易在借他人之情,追忆自己刻骨铭心的初恋吧。
写下《长恨歌》之后的第二年,三十七岁的大龄青年白居易,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与名
门之女杨氏成婚。#抄书打卡##白居易与《长恨歌》#
清朝高质量男性,很聪明、会做人、对待感情专一,尔康就是双商在线的高质量男性吧!
不愧是大清女孩想嫁排行榜第一名,有房有车有钱有体制内工作,公公婆婆还很好,我要是老佛爷也想把晴儿许给他!啊哈哈哈
[呆无辜]给的是金子,清朝国家顶级公务员,还是中/央/部/委级别的,有车有房武功高强。父母都是干部,弟弟尔泰还是外交使者。这,相亲届的王者了!
是琼瑶剧中难得的三观超正的男主角了!
八十年代清华北大培养的很多优秀人才都出国不回来了!现在国家强大了,他们不想着逃离了,但是培养的人才都没有那么优秀了!看到杨涛这段文字感触很多!
转发自杨涛:
技术缺乏创新,经济缺乏创造,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人才,而是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985、211、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们主要流向就是央企、国企、大公司、公务员。他们学生时代所有的拼搏和努力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旱涝保收、干到退休的工作。
面对此情此景,当局能不忧心忡忡吗?
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你才能看清高层打破垄断、遏制资本、保障公平竞争的目的是什么,也才能看清国家打击校外培训、改革学位制度、提高素质教育、力主教育公平的深层考虑是什么,概括起来两个字,“创新”。
今天,我突然发现我是个最不称职的母亲。
我和丈夫结婚后生个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由于我的职业是小学教师,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孩子才牙牙学语时,我就教她背古诗,三岁开始学吹葫芦丝,四岁学钢琴,五岁学舞蹈……上小学后,孩子一直坚持学习各项才艺,文化课也很优秀,因为她品学兼优,所以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妥妥的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大学读了一个国内一本,研究生到英国读了一个排名世界前一百的学校。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我都是尽心地付出,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有个好工作,生活得好一些。
但现实狠狠地给就我一记耳光。孩子2020年10月回国,投递多家公司,回复率都比较低,我建议她考当地公务员,孩子听话也很努力,考分高出录取线30多分,但由于我们当时报的那个岗位只招一人,再加都是些大神来竞争,所以没有入围。
折腾了小半年,孩子收到上海国一家资背景的企业offer,看着薪资也不错,她想去我们也给不出太好的建议就随她,但工作不到一年,我看到她被工作压得疲惫不堪,再加上海疫情被封长达两个多月,我特别后悔答应孩子去上海工作。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昆明的央国企招考,感觉人家都只要应届生。今晚偶然看到一个老师在讲“帮孩子找一份好工作的建议”的讲座,我感觉我原来都不知道这些信息,导致我们好多机会都没把握好(公务员报考岗位没选好,白白浪费应届生身份……)。由于我的无知,没能给孩子好的建议,所以毕业一年多了,都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我这个当妈的真是太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