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事业单位,国企及公务员都限定考核人员年龄为35周岁以下,难道35周岁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都退步了?或者是体力跟不上?~~~来自于即将年满35周岁的中年大叔的忧虑。
最近很多人咨询我,未来学什么,能不能方便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我感到忧心忡忡。社会良性发展必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某个单位职位独占所有的优点,既能获得高收入,又不担心失业,还有社会地位,养老金还非常高,如果大家都去考公务员,只会让那些本该在企业发挥最大才能的人埋没了,社会经济发展是需要能人志士开拓创新的。你想考公务员为人民服务,那么待遇不可能给你很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能者上庸者下。你有能力就去企业做科研搞管理,可以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个人所得税比例不同,来调节行业间收入差距,鼓励大家去制造业去需要的行业,可以减少税收或免税等政策制度。否则谁都想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这是畸形的就业格局,不利于人尽其才,可能有些人考试能力强进了公务员队伍,但自己的兴趣并不是社会管理,他可能更喜欢搞技术做研究。综上,打破行业间的收入和养老差距,我相信很多人都愿意去艰苦行业,甚至去技校学门技术,去学个挖掘机操作也很不错啊,因为他不担心收入,不担心失业,不担心养老金,他觉得苦点也愿意,干自己想做的事。
珠港澳大桥的总设计师林明说:“过去工程上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现在想怎么干,我们国家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看待?
【考察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审题】
审题点1:“过去工程上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
根据设备去确定施工方案是一种非常被动和无奈的选择,说明我们过去在装备制造的能力上完全不能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在装备制造的能力上是非常欠缺的。
审题点2:“现在想怎么干,我们国家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
这里和前面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现在我们在进行工程建造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方案选择,而不是有什么条件干什么活。说明我们在装备制造的水平上有了极大地提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加快我们的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
审题点3:“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看待?”
这是综合分析题目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设问方式,既然问这件事情怎么看,可以谈一下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以及造成的积极或者消极影响是什么,最后就要围绕积极的怎样变得更好,消极的怎样进行改进提出先赢的对策即可。
【解析示例】
对于这位工程师的话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兴奋,他反映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水平的提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
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对于国家发展的好处是无比巨大的,一是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这些装备制造的企业自身而言,通过这些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够帮助他们自身增加技术积累,制造出更好的产品,比如中车集团在美国力压群雄,斩获13亿美元的地铁车辆订单。二是有利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曾经我们进行工程设计只能依赖现有的装备,一些工程的设计上并不是很完美,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有了先进的装备制造,基本不用考虑条件的限制,只要设计出最优方案就可以了,这对于攻克一些难点工程,提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作用是非常明显和巨大的。三是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曾经中国制造被国外认为是廉价商品、劣质商品的象征,但是现在无论我们高铁还是港机制造等高端装备已经取得世界声誉,改变了对中国制造的评价,提升了我国的在世界的名誉和地位。
虽然我们的装备制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把好事做得更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一是不能满足现有的成就,在看到我们装备制造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我们和其他国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日本的制作工艺、美国的信息技术应用等,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加强学习,吸取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水品得到新的提升。
二是提升产品的质量。要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标准,特别是要推动重点产品技术、安全标准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方面也要把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竞争的根本力量,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积极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的创新,着力打造和培育一批自己的工业品牌。
三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在制造业的发展中,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培养重点,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2021公考:申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的“答案”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