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二批征集结果已经出来,马上就能查询。
和往年一样,今年征集比第一次录取高出来不少。一些你看不中的专业,高分考生都在抢。
征集录取的,好好去上吧,四年后考公考研加油!
征集没有录取的,等专科吧,不一定比本科差。
我估计,招生办的老师遇到这种家长,也得凌乱了:
喂,是某某高校吗?
我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是这样。我儿子今年报了你校,能录取不?
您好,请您查本省考试院官网。
我儿子考了##分,不能录取吗?
您好,请您查本省考试院官网。
我儿子报的是某某专业,你看能录取吗?
请您查本省考试院官网。
你们这个专业怎么样?
请您查……
你除了会说查官网,还会说什么?
嗯,这个专业挺好的。
这个专业将来就业咋样?
还行吧。
能挣多少钱?一万?
这个……
你怎么吞吞吐吐?我儿子能录取不?
…、
高考状元大学专业倾向性明显,其实暴露了我国大学教育的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各地陆续开放高考成绩查询,所有高考生悬着的心也终于随着高考成绩的成功查询而落下,关于高考查成绩这件事情,有人欢喜有人忧。考出理想成绩的同学,自然高高兴兴地开始考虑填报志愿的事情。
但是那些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选择复读,重新参加高考。二是直接放弃学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由于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前者,在努力学习一年为自己谋的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询问那些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学生,想要选择什么专业,大部分学生似乎更愿意选择金融行业。
曾经面对清华大学70%以上的高考状元都选择了金融专业这种现象,曾经任职于清华大学,现任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经公开表示:“我国大学教育的导向出了问题。”
就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得如何,发展到哪一种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企业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际上跟大学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大学实际上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每位学生在入学之后思考的并不是如何学习如何提升自身能力,而是考虑如何在毕业之后更好的就业,这种现象的产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今我国大学教育当中到底缺失了什么?
根据全球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GDP的增长遥遥领先,位于全球第二。但是,根据技术革新以及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排名来看,作为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的大国,我国仅仅能排在20名以外。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我国的创新以及科技研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近些年来宇宙空间站的建立、神舟飞船的探索,各种卫星的发射,以及对于深海的探索,都让人们认为我国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只能排在20名以外。
大多数人看到的成果实际上是经济的增长所决定的,而并不是科技水平的进步而决定的,我国现在最大的优势,实际上就是经济体制的优势。
但是人们必须意识到一些问题,虽然我国的发展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必须居安思危,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的意识。教育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提升科学技术以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我国大学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在于,研究型大学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现在有不少大学在大二就会给同学们开设有关毕业就业的课程,但实际上就业这个问题并不应该在大学当中谈论。而如今我国大学教育的导向,将引导学生们只想拼命赚钱,而不是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问题。
施一公认为:“当一个国家当中的所有精英都想要学习金融的时候,就出现大问题了。”
我国大学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二,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大学期间不少同学都认为有用的课可以上,没用的课干脆不去。
但实际上本科当中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为了用,这并不意味着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将来的世界发展方向会走向何方。无论是科学技术的革新,还是各个领域的创新都是无法预测的,这也是创新的意义所在。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更加多样化的授课,不要过分引导学生就业,提升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这才是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曾经我国有多达70%到80%的高考状元都选择了金融专业,必然会导致我国技术革新以及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下降。所有大学都必须认识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繁荣。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环境之下,我们不能蒙头前进,不能盲目自满,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领域当中不断地钻研和创新,实事求是地走好前进的每一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不断地想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前进。
目前除了临床执业医师还没考,其他科目都已考完,
考生都迫不及待想要对答案了,
医路通整理了考生回忆题,部分展示如下:
查看更多科目扫描下方二维码马上对答案!
#执业医师考试##执业医师##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