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瑞挑选并买下那副棺材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
1566年,户部云南司主事海瑞终于忍无可忍,上奏了那封堪称“直言天下第一疏”的《治安疏》,矛头直指皇帝,海瑞被捕入狱,后被无罪释放。
为什么海瑞敢直接批评皇帝?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海瑞的生平谈起。
海瑞,字汝贤 ,号刚峰,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也是世人能记住他的原因。
海瑞自幼家境清贫,母亲性格刚强,对孩子的教导十分严格,不允许海瑞和其他孩子玩耍。母亲的教育也深刻影响了海瑞。而孩子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为民造福,刚正不阿的官,所以自号“刚峰”,以此来不断勉励自己。
之后,海瑞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却在之后两次会试都遗憾落榜。于是他放弃考试,被指派到地方教书。有一次,政府官员前来考察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唯独海瑞站着长揖行礼,说:“到御史所在的衙门当行部属礼仪,但这个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官员十分生气,甩袖而去,却也拿他无可奈何。
之后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终于可以展露他的抱负了。衙门的灰色收入,各种尚未整顿的陋规,都被他一一清理。官员们还以为海县令是闹着玩的,没想到这一天天过去,海瑞丝毫没有手软的痕迹。官员们想通过罢工来以此逼迫海瑞,可海县令不吃这一套,没有师爷,那我自己来;没有主簿,那我自己上……官员们无可奈何,只能向从前的美好生活说再见了。不过官员们很快就发现,被严格的要求不仅是他们,还有海瑞自己,他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
在海瑞任职期间,随着官员们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上涨。得罪下属是小事,之后的海县令将一路打怪,直到最后,剑将指向最深处。
此后海瑞一路高升,嘉靖四十三年,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赴任北京。变的是位置,是年龄,是环境,但对海瑞来说,不变的,还是他自己。当他看见脏污不干净的东西时,一定要像揉眼睛里进的沙子一样清理干净!
嘉靖帝晚年,不理朝政,沉迷于炼丹修道,同时朝堂纷争不断,一片乌烟瘴气的景象。见到此情此景,海瑞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买了副棺材。同时安置好家人,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治安疏》,然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们难以得知海瑞在写下这篇奏疏时的具体想法,当他的内心绝对没有一丝的犹豫,他就像冲锋在战阵最前面的斗士,明知前面是铁铸的坚壁,是看不见底的深渊,他也没有停下脚步,径直地踩踏着荆棘过去。《明史》是这样评价海瑞的:“海瑞秉刚劲之性,戆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厉,诚为人所难能。”
至于一生要强的嘉靖帝为何没有杀了海瑞,后人猜测,首先是《治安疏》写的好,立意高,跳脱了党争的团体和个人利益。
其次,海瑞《治安疏》中说到的问题基本属实,杀了他,海瑞流芳千古,嘉靖彻底坐实昏君的骂名。
同时嘉靖其实并不嗜杀,他只是为了维护身为天子的尊严和你一起。
或许是看到了海瑞身上的特质,嘉靖驾崩后,海瑞被新帝释放出狱,并被重用,此后一生都在与朝堂上的黑暗斗争着。
十几年后,海瑞在南京任上病故。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历史# #知识# #励志# #故事# #书中人物知多少第一期#
现在不仅是考大学卷,就连大学录取通知书也越来越卷了,中山大学2022年礼盒套装录取通知书闪亮登场了!
礼盒套装彰显尊贵,双开书造型颇具文化韵味,大红颜色烘托喜庆气氛,木棉花纹象征英雄的广州,篆体字古朴典雅尽显历史底蕴。
除了录取通知书、校徽、限量版羊城通,还有普洱茶!不过,这茶可不是让学子们从此悠哉悠哉的。这茶来自云南省凤庆县,是中大对口帮扶地区,见证了中大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的贡献,也向新生讲述了中大在战争年代迁往云南的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