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悬崖之上#2010年6月,沈安娜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处于弥留之际的她意识已经模糊,只听她低声地呢喃道:“我暴露了,敌人来抓我了,快从后门跑…… ”
罗援少将曾在解放军报中发表文章《虎穴中的成长与辉煌》,追忆的就是这位沈阿姨。因为沈安娜是他“爸爸的同志”,是他从小就崇拜的偶像。
沈安娜是何许人,为何会受到罗援少将的推崇,她在我党真实的隐蔽战线到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沈安娜原名沈婉,1915年,她出生于江苏泰兴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她,能写出一手十分漂亮的好字。
1932年,沈安娜和二姐沈伊娜为了逃避包办婚姻,前往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学习,并在朋友家中结识了一生的伴侣华明之。(中共特科成员)
1934年,因为要养活自己,沈安娜便到速记学校学习速记,很快被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招募为书记员。
沈安娜正在为找到一份报酬不菲的工作而感到高兴时,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这也是她即将面对15年残酷的地下情报生涯的开始。
对于浙江省政府秘书处的科员来说,新同事沈安娜简直太受欢迎了。年仅19岁的她,不仅样貌美丽,而且性格又好,关键是速记工作能力特别强。因此,沈安娜深得上级和同事们的喜爱。
无论走到哪里,专业能力过硬,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沈安娜也不例外,她凭着一手好字和一分钟能记录200个字的水平成为秘书处的骨干,并得到顶头上司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赏识。
不管召开什么会议,只要朱家骅出席,身边总会带着沈安娜记录会议纪要和整理会议报告。
1937年,随着日寇展开全面侵华战争,时局动荡不堪,沈安娜一心想要到延安参与抗日斗争。因此,她辞去浙江省政府的工作,前往武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
在这里,她见到了我党重要的领导同志周恩来和董必武。董必武对她之前的工作很满意,并建议她投奔之前的“老领导”朱家骅(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继续为党收集情报。
临行前,周恩来握住沈安娜的手叮嘱道:“在敌人的核心工作,一定要注意隐蔽,保护好自己最重要!”
1938年,沈安娜主动找到了朱家骅,凭着他以前的信任,沈安娜顺利地进入国民党中央党部,成为一名普通的速记员。
1938年8月,武汉会战惨败,国民政府陆续迁往重庆。
在党组织的指示下,沈安娜和华明之(已经结为夫妻)跟着国民党中央党部一起前往重庆。由于是朱家骅的“亲信”,又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沈安娜很快担任了机要速记一职。
从此以后,沈安娜经常出现在国民党中央党、政、军、特的高层会议上,凡是国民党高官主持的会议,沈安娜都成为速记秘书的第一人选。
据沈安娜后来回忆:有一次,蒋介石主持召开反共高层会议,沈安娜就坐在离他三四米远的桌旁作速记。当讲到敏感问题时,蒋介石下令停止一切记录。沈安娜就趁会议中间休息时,躲到厕所里,把刚才蒋介石说的内容记录下来。
最后这份文件,摆到了周恩来的案头。我党把其中的关键内容编入了《磨擦从何而来》的小册子并予以公开,从而揭露了国民党反共的阴谋,让国民党政府处于舆论的被动局面。
就这样,国民党当局的重要情报通过沈安娜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延安中共最高决策层,给我党、我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这样一位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志,自己的生活过得却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陷于窘境。
沈安娜的丈夫华明之曾经给友人写过一封信,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安娜的失眠病很严重,半夜一醒,就再也无法入睡……她产后已经两个多月,身体衰弱不堪,又发胃病、便血……薪水已经预借到三个月之后,大量的支出实在无法应付。”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沈安娜夫妇仍然不跟党组织提任何要求和帮助,这就是理想和信念支撑着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
1949年4月,沈安娜终于摆脱了这种隐蔽下的工作,可以光明正大地为党工作了。解放后,沈安娜获得了通令嘉奖,并加入了中国国家安全局继续为国家服务。
像沈安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活到了新中国建立,有些人却倒在了黎明之前,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不仅是情报,而是国家伟大复兴的一丝曙光。
仅以此文,献给那些曾经战斗在“悬崖之上 ”的先烈,正是因为你们的牺牲,才换来现代中国的繁荣富强,你们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会永远地传递下去。#闪亮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