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有一个开国大臣被人举报贪污巨款,遭到拘捕,然而陈毅元帅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位大臣担保,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遭人举报的开国大臣正是赫赫有名的华东空军副司令王智涛。
在1925年,当时初出茅庐的王智涛奉命前往苏联,被指派去苏联的基辅学校进行深造,可以说被寄予厚望。
在苏联待的那段时间里,王智涛受益良多,学到了很多以往没有接触到的内容,并且和苏联共产党有过一些交流。
也正是在学习深造期间,王智涛结识了刘伯承 叶剑英等英雄豪杰,由于当时留苏的国人本就屈指可数,几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生活中经常相互照料。
时间来到1933年,当时小有名气的王智涛受到邀请,来到中央苏区任职,也就是这次人事调动,使得王智涛认识了陈毅。
作为留学教员,王智涛却全然没有那股子高高在上的样子,并且和群众打成一片,这让陈毅感觉耳目一新,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之后陈毅将自己的心中所想分享给了王智涛,引得对方捧腹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去苏区镀金的王智涛,居然是一个农民出身。来自河北沧州的他从小就习惯了苦日子,由于家里人手不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干农活,所以对一线生活非常了解。
儿时的王智涛就立下了远大的理想,那就是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让国家从泥潭中解脱出来。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可以积攒无穷的力量。
王智涛在军事教学领域和外语翻译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还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防空作战书籍,获得了很多人的赞扬,也填满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缺。
之后王智涛还活跃在教学领域,培养了相当一部分军事人才,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理论基础深厚的王智涛,拿起武器之后也是毫不含糊,当时在延安进行考察的时候,美国人打算给中国部队一个下马威,几枪全部命中靶心。
随行的王智涛毫不退让,教员出身的他同样精准地命中了目标,让美国人为之一惊。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王智涛选择留在了南京,虽然和陈毅分隔两地,但是二人的深厚友谊一直维持,完全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到了1951年,当时举国上下开展了政治活动,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打“大老虎”。换句话说就是抓捕贪官污吏,肃清全国不良风气,对地方财政的恢复也是一针强针剂。
不久之后,就有人举报称王智涛贪污了三千亿元,很快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于是派人进行抓捕。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陈毅耳中,他对此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王智涛一定是无辜的,一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之后陈毅火速给毛主席打通了电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且立下了军令状,声称自己会查明原因,并愿意用自己的生命进行担保。
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陈毅,话语还是值得信服的,主席随后表示同意,但是要有时间限制。
陈毅随后紧急致电了王智涛,让他现在就出现在自己面前。电话另一头的王智涛也深知情况紧急,马上动身来到了上海。
不明所以的王智涛在出站之后,紧接着来到了陈毅的住处,本想对多年不见的老友寒暄几句,但是见到铁青着脸的陈毅,王智涛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
陈毅索性开门见山,严肃的对王智涛说道:“问你个事,你究竟是不是大老虎?”王智涛终于明白了陈毅为何如此紧张,本人也吓了一跳。
紧接着向陈毅表明了自己的清白,言辞凿凿地说自己绝对不是。陈毅不等对方喘息,称有人举报王智涛贪污了接待考察团的巨款,可确有此事。
王智涛瞬时就火冒三丈,不知道是谁给自己下绊子,但是他知道现在不能慌乱,将自己知道的一五一十告知了陈毅。
陈毅听完后终于松了口气,王智涛果然是冤枉的。随后向对方说道:“我就知道你底子是干净的,否则我也不会拿自己的命给你担保。”
王智涛对此颇为感动,想不到过了这么久,自己的老伙计还是这么信任自己。
与陈毅短暂的寒暄过后,王智涛决定去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快速整理好了相关材料以及证人证言,之后就孤身一人前往了北京。
王智涛深知自己没有过线,是完全经得起查的,所以态度非常平静。然而没有陈毅事先用生命为他担保的话,这一切也将无从谈起。
#头条创作挑战赛##文史安澜学府##人物##历史#
张厚粲教授(1927.4—2022.12.24)
据北京师范大学张西超教授消息,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于12月24日去世,享年95岁。
张厚粲,1927年4月出生于河北沧州南皮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心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的孙女,父亲张仁蠡是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
张厚粲1948年从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5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4年至199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系主任;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被列入美国传记学会的国际杰出领袖人名录;1990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妇女名人录;2001年获得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得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艰苦卓越成就奖 。
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五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与教育测量,人事测评,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量;实验心理学,汉字认知与语言阅读,元认知技能及其评估。于1982年首次将认知心理学引入中国,在“汉字识别”“认知方式”“PDP模型”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心理统计和测验方面,她主编了中国最早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材,率先开设“心理测量”课程,并应用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验的理论,主持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修订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的编制等工作 。于1980年代中期领导中国高考的测量学研究取得重要成绩,更注重心理学为社会服务,在公务员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企业管理人员测评等方面开展心理测评的研究,加强了心理学的社会影响,扩展了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24岁的男孩躺平了,
大学毕业的他准备跟他老爸去南方打工,什么学历、技能、考公务员、考编制,他统统不管了,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挣钱,趁年轻多挣钱。
疫情出不去,工作不好找,女朋友不想找,减肥没信心。
前些天把医保卡丢了,最近又把身份证丢了,今天去市里办临时身份证,又把电车钥匙丢了,就差把自己丢了!
今天沧州四十度高温,
他去市里办临时身份证,然后去查征信,办完坐车回家时,发现又把电车钥匙丢了。
想着出家门时,父母对他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责备训斥的情况,他这次不知回家怎么交代。
把从早晨出门去过的地方都找了一遍,没有找到。
坐车回家时,和公交司机聊天,问他知道跑公交的一辆新车的电话吗?能不能帮忙打个电话,问一下我的钥匙是不是落他车上了,好心的司机还真在那辆公交车上给他找到了。
司机没有接收他发的答谢红包。
顶着四十度的高温,他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拿到钥匙。
回家谈丢钥匙事,又是父母的一顿责骂,他说如今的他活一天开心一天,不再焦虑明天,不再筹划未来,只要一家人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就跟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