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答疑:我是双非二本,专四和六级今年没考,我四级是470分,本科是英语师范,我想考东北师范大学翻译硕士,可能性大吗?——————————————————————————————————————答:同学,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六所之一,211,实力强大,竞争激烈。一般最好专四接近80分,四六级580以上,过三笔,最好过二笔,这种实力才适合报考。你基础不是很好,四级只有470,离这个标准有点远。建议你还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个够得着的学校,考取是王道。推荐哈师大,应该容易很多,适合你。这个学校是双非,地处哈尔滨,不是热门城市,竞争小很多。只要你努力,应该有希望。先把翻译学好,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毅力,这是效率的保证。
#沈阳头条# #沈阳身边事# 辽宁省直事业单位,你报名了没?

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已经达到1456:1,我猜这应该是个三不限的岗位。
在东北,社会本身就是对铁饭碗有一种骨子里的迷恋,这两年的疫情,更是让就业环境压力巨大,让考公成为了潮流。我也成为了这群炮灰中微不足道的一片。
目前报名的考试,沈阳事业单位,辽宁省省考,于洪雇员,省直事业单位[捂脸][捂脸][捂脸]
100块钱买一个机会,我觉得还是挺合适的。[捂脸]
就是我的实力还不行,岁数大了,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学习力也下降。最主要还是不够努力。
努力➕运气,祈祷我今年能上岸,再不上岸我就没有机会了。
东北唯一千万人口城市哈尔滨拉响警报!

留不下的北上广,回不去的黑土地-东三省籍毕业生的两难抉择.
上一辈父母深受下岗潮的心理阴影的影响,对“编制”“稳定”的渴望潜移默化形成了这一代东北年轻人的心理烙印,考研考博考公,没考上编制在东北就是个失败的人生,不管月薪两千还是三千,稳定就是最大的体面.
另一方面北上广的机遇和生活消费方式又深深吸引着这一代东北年轻人,逃离东北闯南方的成功案例有时刻撩动着不安的内心.
可一旦进入北上广,高昂的房价和激烈的竞争特别是认知层次的差异对个体的打击是残酷的,逃离北上广成为一种能够治愈这种心理创伤的良药.
是去,是留,困扰着每一个在即将进入职场的普通东北年轻人.
3年后,高考难度最低的地区可能是东北三省。原因如下:
1、人才大量流失,而且大部分是考出去没再回来,学习成绩优秀的人

2、3年后高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应该是80-84年龄段的,参加高考应该是在99-03,那时候高考已经扩招了, 这些孩子父母应该连考生排名的50%都进不去,之所以能留在留在东北定居,大部分是在高考中没有考取像样学校的人,在东北人口大量外流的现在,他们还没有出去,也是因为没能力出去。他们的孩子的考试能力同比可见
3、而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留在大城市定居的孩子,内卷开始了,他们无论是考试基因,竞争环境,都极为内卷
沈阳市2021年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二模600分+统计人数出来了!
东北育才少儿部占比最高!50人中37人超600分,比例74%。全市只有15个学校有考生考出600分成绩!
四个县区,只有新民市高级中学有22人成绩超过600分,总考生705人,占比3.12%。其他辽中、康平,法库均没有开始考出600分以上成绩。

过年就会很快就准备高考了!家长学生们又开始紧张忙碌!
模拟考试一定程度能反映考生的实力,但是真正高考时也看考生的发挥。#今日头条# #沈阳头条#
很多人讨论东北为什么平均受教育水平这么高?虽然我是东北人,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与政策的关系很大。
因为东北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战略定位,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东北的资源投放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就包括教育资源。
东北现在来看经济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东北的观念还是挺超前的,在东北很少发生重男轻女的这种现象,男女都有相同的受教育的机会,也很少有因为贫穷就不让女孩上学的事情发生,本身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受教育更是普通人家经济翻身的希望,所以在学历上东北人不比别的地方少。
我认识的一个南方老板根别人炫耀 说他儿子才17岁就能去开个店赚钱了,哪像你们东北孩子 二十几岁还考爹妈拿学费生活费的。将来还不是给人打工。他儿子那叫社会大学。

大学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解放后,全国知识青年,还有各路专家都来到了东北。同时东北也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执行计划生育最严的地方。
主要是观念差别,在东北谁家不至少念个专科,实在不行的高低花花钱找找人也给送技校里,南方很多都初中辍学就进厂子里了
话说东北人喜欢体制内工作,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就是网友在我的评论区说,别瞎说,别给东北招黑,南方人也喜欢体制内工作。那可不一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我们自己家有的孩子都不选择考公务员,他说工资太低了,刚上班4000多块钱根本就不够花,要是一个女孩子还可以,因为体制内的工作还是比较体面,而且会轻松一些。男孩子需要养家糊口。所以他选择了比公务员工资高很多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要根据个人的能力和个人的想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各省高考难易程度排行榜:
第一梯队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人口众多,高校最多,名校最多,为照顾同城考生分数线比较低,而且三地大学生录取率最高,为什么三地房价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考!
第二梯队是少数民族还有地广人稀的东北,属于政策扶植照顾和省份!
第六梯队是,河南、河北,广东、山东,河南因为人多,农村学生多,名牌大学就一个郑州大学,高考压力自然大,要努力考高分!高考压力最大省份,非河北莫属,河北没有一个,人口多,地少!环境差,降水少,经济差!越穷学习越好,省内没有名牌大学!高考700分考不上清华北大!山东,广东人口太多,考大学竞争压力最大!
东北人是哪暖和往哪去,山东人是哪能考公务员就往哪去,广东人是哪也不肯去,这是为什么?

走过这么多地方,东北人、山东人和广东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八十年代有“三东”一说,即东北、山东、广东当时都是最发达的地区。
但现在不一样了,东北经济没那么理想,东北人大江南北到处走,越热的地方去得越多。一年走100多万,10年间走了1000多万。现在东三省不到1亿人了。
山东人只认体制内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考编的机会,山东人从黑龙江考到海南。现在山东人也是遍及大江南北。
山东人走得多,但生得也多,人口也过亿了,非常了不起。
广东人的特点是:哪也不去,对外省市的东西一律不感兴趣。哪怕上了外地的大学,毕业也肯定要回广东。广东人不会为了工作离开广东。
广东只进不出,一年人口多200多万,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广东人口已经到了1.26亿!
在广东之外,你几乎很难遇到广东人。
在广东内部,你随时会遇到各省市的人。
这三个地方的人太奇特了。
大家来说说原因。
今天首日考研有多难,考考才知道。
上午管理类考试,考思维,考逻辑,考思辨。政治考试,考国际,考政策,考历史,考语文文言。考的绝对是综合素质。
不要再说到了大学再逆袭,你根本没有机会。学财经,一半报考东北财大。学理工,一半报考理工大学。学师范,一半报考东北师大。这些在高中是什么水平,是一般高中的前五名,是重点高中的前三分之一。
如果不能再在高考全力以赴,研究生一样会抛弃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