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应该到了最吃紧的时刻,急诊病人数还在高位,而医护已不得不考虑应对重症高峰了。
“这个冬天最可爱的人”,首先,医护人员和普通人一样具有社区感染的风险,随着就诊人员激增,医院的环境要比社会面的感染风险高得多,但医护人员仍不得不每天面对这样的风险,作为一线中的一线,各医院急诊科的医护几乎“全军覆没”。
其次,在很多三甲医院,其实都在举全院之力,支撑急诊和发热门诊,一批批其他科室的支援力量来到急诊,又一批批感染倒下。各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现在只能等生病的医护康复返岗,另外寄希望还没阳的能“错峰”,不至于无人可派。
急诊人数的急剧增加意味着感染高峰的到来,而这或许只是前奏,随后而至的重症高峰才是这个冬天真正的考验。
医学专家指出,“白肺”——医学影像上,健康的肺部是黑色的,当肺部被炎症大量浸润,影像上显示出大片的白色时,则被称为“白肺”,这意味着患者往往呼吸衰竭,救治难度大,部分患者甚至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
高龄老人,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近期做过化疗的肿瘤患者等一旦感染新冠,其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另外,疫苗虽被普遍认为能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但许多人距离接种最后一针疫苗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保护力的衰减,况且,作为高危人群的老年人,其疫苗接种率并不乐观。一些重症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从轻症发展而来的。
同样紧张的还有重症床位,各医院不得不想方设法“增产扩容”以解燃眉之急,此外,药品、仪器和设备,也同样面临着紧张,这些都是这个冬天上海要面临的紧张时刻。
#上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