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公务员低分报职位(上海市公务员进面试分数)

「低分录取市重点,盲盒开到隐藏款?」 还记得之前家长们吐槽的浦东菜中新云台中学吗?

「低分录取市重点,盲盒开到隐藏款?」

还记得之前家长们吐槽的浦东菜中新云台中学吗?

据说今年市重点录取率70%。因为学校参加中考只有10人,拿到了7个市重点高中分配到校名额。

看来,去年大家猜测的保底50%市重点率都是太保守了。

再看交附嘉定,往年零志愿,没有700分是别想进的。但是今年,去掉综评的50分,今年名额分配到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只有635分。

而四校更加夸张。

崇明录取复旦附中的最低分数线只有610.5分(裸考分),仅仅比最低控分线610分多了0.5分。拿捏的太准了!

不只是崇明这种郊区,实际上,今年每个区都有不少裸分670-680分进四校八大的,甚至还有裸考分650分以下的考生录取四校八大。

比如徐汇区634分进南模,浦东631.5分进建平,虹口626.5分进复兴,杨浦628.5分进交大附中,绝对是运气爆棚,锦鲤附体。

有低分就有高分,而且差值还不是一点半点,最高差值有103分!

而且最高分几乎都出自大家耳熟能详的好初中,比如浦东的张集、建平实验,闵行的交大二附中、实验西校,黄浦的格致,宝山的淞谊,杨浦的上音实验,等等。

很多家长愤愤不平,觉得这样对成绩好的孩子不公平。

菜中那么低的分数都可以进四校八大,大家都躺平算了,还努力什么?

其实,正是为了公平,为了避免家长们盲目地择校,盲目地鸡娃,才会出台公民同招、民办摇号、中招改革等一系列教育措施。

让普通初中的毕业生也有机会进市重点。

#上海# #上海中考#

宁夏提前批上海交大再遇滑铁卢,453低分可以进。

433分“捡漏”上海交大!还是人文科学试验班!

今年,宁夏有名高考生以433分的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成为2022年首个“捡漏王”。

宁夏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分数公布,分数普遍不高,如清华大学文史类只有1个招生计划,投档分数588分;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类2个招生计划,投档人数1人,投档分数433分。

国家专项计划是面向贫困地区高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为贫困地区高考生上“好大学”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由于有限制条件以及往年大多都是冷门专业,所以报的人数比较少,才会出现低分上名校的情况。

今年,上海交大国家专项计划在宁夏招的是人文科学试验班不并是冷门专业,恭喜这位成功捡漏的考生,祝他在高校学有所成!

低分进名校,三年后看成果。是水涨船高,还是破罐破摔?

对于被录取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机遇”,有没有办法在相差100分的情况下,迅速摆脱不利的局面。通过几个学期可以扭转,还是彻底躺平?真的无从知晓,只是希望这次改革可以成功。

#上海头条# #我要上 头条#

昨天晚上,某大学的一位副教授打电话给我,同我探讨上海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有关问题。10多年前,他和我一起去国外进行博士后研究,成了忘年之交。今年他的女儿参加了上海中考,他说,隔行如隔山,看了几遍上海中招文件,有些内容还是不明白。我们两个人聊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今年是上海中考招生改革的第一年,招生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个批次。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分为“名额分配到区招生录取”和“名额分配到校”招生录取。

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名额分配到区”是指考生在区内排名录取,而“名额分配到校”则是考生在校内排名录取。每个考生可以报“名额分配到区”和“名额到校”各一个志愿。

下面我重点就“名额分配到校”政策进行解读并发表看法。

“名额分配到校”政策有几个关键内容。第一、低于“名额分配综评最低投档分数线”的学生就没有资格被录取;第二、市教育考试院确定出名额分配到校综合考查入围名单(中考成绩已出来,未公布);三、按各招生学校“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计划数的1:2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产生综合考查入围名单;第四、招生学校对入围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打分后,合成综评总分;第五;由各区招考机构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总成绩和综合考查成绩合成总分后,按招生计划数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举例:假设你的初中学校分配到了2个建平中学分配到校名额,首先你必须入围,然后填报志愿时你要在名额分配到校一栏填报建平中学,在所在初中所有填报建平中学名额到校志愿考生的中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照1:2的比例投档参加建平中学的综合查考(也就是4名学生参加);最后根据4位考生的中考成绩(含政策加分)+高中考查成绩(满分50分)得出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录满2个即止。

大家都知道,对于教育质量一般的初中,校内的优等生虽在全区内缺少竞争力,但由于名额分配是校内竞争,校内的优等生可以避开全区范围内的竞争以分配名额进入市重点中学。而在优质学校的学生,虽然分数高于教育质量一般的初中学生,但由于该校学生总体素质高而有未被录取的可能。

有人说,“名额分配综合录取”看似对很多学生公平,让更多学生拥有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但却对部分优质初中的学生不公平,尽管他们成绩比普通初中的尖子生还优秀,但若不在指标到校的名额范围内,就会无情地被排挤到重点高中外。

其实,我认为这是误解,部分优质学校的中考生虽然有可能末通过“名额分配到校”被录取,但可以通过自招、“名额到区”招生录取。既然是优质学校的中考生,其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人说,实施“名额分配综合录取”后,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市区的学生为了获得市重点高中给予农村初中的配额,而进入到农村初中就读,这样会占据农村学生的指标,有违了“名额分配综合录取”的初衷。

我认为,不排除个别家长的转学行为,但市教委规定,必须在初三有学籍且读满三年才有资格参加“名额分配到校综合录取”,转校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小学五年级不能转学,那必须在预备年级转学,转学将改变熟悉的教育环境,转入新的学校,将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同时经济成本将大幅度增加,一般家长是不会轻易尝试的。

个别民办学校家长认为,民办学校不享受“名额分配到校录取”政策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其实,民办学校招生的时候是选择生源的,也就是说只收优质的学生,而拒绝成绩一般的学生入学,而不用说是学困生了。如果按照学生数按比例给予"名额分配到校”的资格,那倒是不公平、不公正了。这项政策的导向对降低择校热将会产生积极现象。当然,民办学校参加摇号录取后的学生可以参加“名额分配到校录取”的。

我认为,这项政策保证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更多向普通初中倾斜;保证了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名额分配,在达到相应控分线后进入本区的优质高中就读,使不择生源的初中学校提高了吸引力,有利于促进每一所初中学校的优质均衡,增添了初中学校的发展机会和办学活力,为孩子幸福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当然,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一般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初中考生,通过“名额分配到校”进入到高中后,我们学校要更加关注他们,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相比优质学校学生要低,要实行分层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对于这批通过政策红利而进入市重点学生而言,需要格外注意,考上市重点不排除运气的成份,如果说你上高中后不努力学习的话,很有可能在高考中铩羽而归。对于家长而言,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否则将事与愿违。

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既然是改革,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在出台政策时,应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研判;同时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因为既然是改革,那就是利益再分配,评判的标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受益满意。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我个人认为打破地区名额分配才公平,难道发达地区的孩子普遍成绩好有错吗?既然要公平,就尽量拼孩子,而不是拼父母拼祖宗。住在北京或者上海可以更加容易地就读好学校,户籍难道是孩子拼搏争取到的吗?人为地破坏公平。每个大学按照报名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经过与考生确认,然后下发通知书。招不够就降分继续录或者明年再来。现在这种制度,非要给落后地区分配多少985的名额,难道那些孩子毕业后都回去建设家乡了吗???那些地方本身人才就缺乏,稍微好一点儿的,又出走啦,如此恶性循环,教育水平一直上不去。不如就让那些稍微好一点儿的孩子就上个一般的学校,回家乡就业的可能性还大一些,更有利于建设欠发达地区。

#梧州头条#广西有个考了475分(听说加分20分,应该是495分),进了上海师范大学,然后很多人就开始不淡定了,都说了他们那里考多少分才能进。

这种人根本就不了解高考,大学录取人数是有指标的,如果这个专业你们省没有高分的报读,那低分的就有机会录取。

如果大家的孩子,在广西读书12年,一样可以有这种机会,所以出生环境不同,教育资源不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上海中考# #上海头条# #上海中考名额分配# #上海身边事#

2022名额分配到校最低分数汇总:

其中分数最低的是静安华灵610进育才,刚好踩着最低分控线,浦东黄楼610.5进了上师大附,要知道黄楼是浦东综合实力倒数的几位之一,当然争议最大的就是崇明区的凌云中学了,610.5进了复附,轰动上海滩!

那么,关于名额分配到校,评论区的有各种声音,我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1)、有一部分家长说这是好事,菜中的春天来了,既能缓解升学择校焦虑,又能促进教育公平;

2)、也有一部分家长说这样的低分高进太不公平,为啥普娃凭运气就能进名校,而很多平时努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却惨遭淘汰?

3)、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就算那些普娃进了市重点高中,以后也不会就真的可以优秀,因为学习绝不单单是靠运气,而是靠绝对的实力,这样只是浪费了重点高中有限的教育资源;

4)、更有一部分家长对制定此套规则的人表示不满:该怎样才能保证综合素质评分科学、客观和公平公正?该怎样防止名额分配中的“走后门”现象?更有甚者觉得这是在拿一些辛苦付出的孩子们当牺牲品,完全不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其实,我认为上面四条说的每一条观点都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名额分配牵涉到各自的利益,而大家的立场又不相同,所以矛盾或者异议就出来了。

众所周知,历来但凡改革,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改革,一定是会存在阵痛的。此次新政改革的阻力,主要在于改革需要打破原先学位名额分配背后错综复杂的既得利益。越是像上海这样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城市,情况愈加复杂,好的市重点数量多,城乡中学办学实力相差甚远,生源来源方式也很复杂,招生录取方式更是多元化,涉及学区房、共建校、子弟学校、附属中学、政保生、关系户等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和既得利益,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0580/
1
上一篇录用公务员怀孕(怀孕期间公务员体检录用)
下一篇 公务员 俄语属于(俄语报考公务员属于什么专业)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