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了,这样的经历,一定给很多人留下不少的感悟。
对于八零后,上次的记忆还是非典,让我们上学可以偷偷懒。
甚至我妹妹当时还说,真希望非典晚点结束啊!但是,真的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后,对于现在的我们,是另一番感受。
第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金钱、地位、荣誉、健康之中,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大自然不会针对人类,从来都是人类挑衅大自然,然后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而我们感受到的多数痛苦,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第二:资本市逐利的,战争钱、灾难钱、昧良心的钱等等,他们都会去赚。
他们可以控制舆论,可以颠倒黑白。我们普通人,是永远不会得到真相的。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人想让我们看到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利益纠纷,世界才会不太平。非典时期的白萝卜,如今的姜,都可以被炒到天价。
第三,普通人还是要养成存款、理性消费的习惯。
虽然这点很违背专家和西方的观点,他们认为就应该刺激消费,鼓吹只有把钱花出去才是自己的钱。但是,灾难来临的时候,手里没有钱,你真的会饿死。
你贷款买的房子,真的可以因为断供而被银行无情收回。手有余粮,心里不慌。
第四,稳定的饭碗,过硬的技能,才最能给自己安全感。
前几年大家都说公务员没有前途,但是灾难来临之后,又有多少人去争先恐后报考公务员?有一技之长的人,这次灾难也很少被淘汰。把自己的技能,展示到互联网上,也有不少流量,这样的例子,大家肉眼可见吧!
如果你也在迷茫当下,不如沉淀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培养一技之长吧!
第五,服务业,尤其是服务人的行业,永远不会落伍。
曾经,鼓吹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机器人可以送货,可以治病等等。但是看现在,物流情况如何,大家心里都有个数。及其再牛,也是人来操控,人工智能,不是人工智慧。
大家也不用悲观,人类的发展,从来都是如此。我们经历的多了,自然会提高辨别能力,提高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内心也才会更坚定。#疫情# #财经#
#专家与砖家# 专家建议的几种模式!
近期,关于专家的话题网上沸沸扬扬,贬褒不一。
说实在的,某些专家的表现在国人眼中确实不怎么样?他们说话好像就是算命,传递的都是易经八卦之类的话术。
比如,新十条发布以后,专家们的建议也非常全面:能晚阳尽量不要早阳,能不阳尽量避免阳。做好个人防护,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说的是何等全面啊?
以此类推,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专家建议:根据自己实力和可能,如果清华北大能录取,就不要再去填报其它院校!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方面,专家建议:如果自己能有把握进入中央和国家部位本级的公务员,就放弃报考省级以下公务员。
我们的专家说话好像都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模式,说的话不仅非常圆滑,而且也非常全面,怎么分析还真都正确,没有什么漏洞。但是却让百姓感觉说的的不仅是废话,而且都是屁话。
专家不易,做一名公众认可的专家更不易!
我认为要想成为被公众认可的好专家,在我看来至少要做到:要有科学精神,要讲真话远离易经八卦,不受制于人,不受制于环境。由此也提醒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发布相关信息数字的时候,也要发布客观真实的信息,提高政府公信力。有些信息尽管可能与现实有出入,但是出入也不能太大,大到让公众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昨天我看到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12月28日,江苏新增确诊病例零,安徽仅有1人死于新冠?类似这样的信息,试问一下中国疾控中心,你们哪来的底气就发布了出来?那些数字是怎么来的?有没有考虑公众的感受?
我非常崇拜专家,也希望专家的所做所为值得人们去崇拜。否则,专家真的就成了砖家,与街头的算命先生们没有两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