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村文书是公务员吗(农村文书到底是不是村干部)

这几年来,村文书当村支书的人很多,而且大多都是年轻的村文书。 村文书是政府通过选拔考试招聘进来的,都大学生,有学识,有能力,有创新力,在岗位历练一段时间就可以胜任村支书职责。

这几年来,村文书当村支书的人很多,而且大多都是年轻的村文书。

村文书是政府通过选拔考试招聘进来的,都大学生,有学识,有能力,有创新力,在岗位历练一段时间就可以胜任村支书职责。

原来的村支书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官位思想严重,这种村支书被村文书取代是必然趋势。

2021年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就需要有创新有魄力的大学生来兼任,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一肩挑村支书年薪4.5万元,对大学生有吸引力,而且能让大学生为乡村发展奉献力量,也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武威头条# 选派村官是形势必然,第一书记,文书已在部分村上任。既然上任,就要赋于他们权力,让他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带领本村村民创业。有其名而无其权是选派村官的一个弊端。是一种过渡还是一种形式,完善村官主体责任值得我们思考。

今天也来聊聊微头条比较热门的话题,2021年村两委换届很多省份已经在陆续开展,要不要回家当村干部,村干部的工资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有的人对村干部的误会很深,最主要的是对村委会工作不了解,认为他们天天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工资拿了,一杯开水一张报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身边有几个村干部的朋友。今天我就来讲讲我身边认识的村干部。

村支部书记主要负责抓班子带队伍,负责党建和村全面工作,可以党委任命,前提是要对村况熟悉,是党员,能服众。村委会主任必须是通过村民换届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村级财务审批和行政工作。下设还有村文书,营长,计生专干都是副职岗位,每个岗位都会承担自己的本职工作,例如文书主要负责党建会议类工作较多,带账员和工会工作。计生专干负责妇联和妇幼保健宣传工作较多。营长负责征兵,民政方面工作较多,现在还有聘用人员扶贫专干,专门负责脱贫攻坚资料整理工作。

他们的工资待遇一般是正职2100左右,副职1900左右,扣除每个月的养老保险200左右。还有一块是效能绩效,每个乡镇的补贴标准不太一样,有的是1100,有的是1500,主要是根据你乡镇的综合实力决定的,还有一块就是现在增设一个效能之星奖励,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也算是对村干部的一种工作鼓励,工作优秀的乡镇获得效能之星每个村干部有500元奖励。不是每个月都能评的上的。上次听说疫情防控期间每个村干部又增加了200元工资,所以在坐标六安地区一个村干部最高的收入是3800左右一个月。副职在3600一个月。书记年收入最高在4.5万元,副职最高在4.2万左右。

没别的,我就是有一点愤慨,一吐为快。

《一个村文书的工资,可怜可叹》一文,实属本人自身情况。

许多兄弟看后几乎一边倒地乱喷一气,充满对村干部的质疑和不满,我只能告诉你:不入行,不懂行!

生活在农村的兄弟们,选举村干部,的确争得争,抢得抢。但绝非一部分人想象的那样不可理喻。

第一,人活一口气。

上一届村干部不管从集体还是个人的角度,惹恼几个人,于是乎这几个人信誓旦旦:咽不下这口气,一定翻身。于是想方设法,甚至走偏门歪道地参入选举,已泄私愤。在职时却一无是处,碌碌无为,不到下一届选举之日,定当遭到村民的“扼杀”!

第二,非分之想之人。

最恨这种人,即使选上村干部,也是一个早早夭折之徒,不会长久。这个社会绝不会容忍“苍蝇、蚊子”,见缝乱叮乱咬。

第三,一股正气之人。

其实农村不乏这种义士,在外闯荡几年,一朝衣锦还乡,看到乡里乡亲还是那种“朴素”,甚至落后,难免心中难以平静,他们才是乡村振兴真正需要的领路人。

当然 ,正当的选举竞争无可非议。毕竟,人活一世,谁不在乎自己的名利?!

争归争,抢归抢,不管最后谁选举上,也得对得起这份村民对你的信任,既要把上级安排的工作善始善终地完成,也要顺民心得民意。

不入行不懂行的喷子们,社会发展少不了村干部,村干部是全村带头人,更是上级政策的坚决执行者。

既然你喷,也说明干群关系存在很多的隔阂,也说明村务的不公开,不透明,致使产生错误的想法。至少说明你到现在还不了解现在的村务、政务、财务的报审流程。

真的。

其实,现在的各种申报审批程序很健全和完善,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看看身边,比比十年,二十年前,难道你不觉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进步吗?

争当村干部最大的益处就是人缘关系广,可以做一点兼职,贴补家中开销,否则,老婆也不会让你消停的。

#甘肃陇南6名干部因防疫工作不力被处分#【#甘肃陇南武都区6名干部因防疫工作不力被处分#】由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工作漏洞,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纪委监委对当地6名镇村干部给予处分。其中,对蒲池乡党委书记王鸿来、乡长潘洪永进行提醒约谈;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两水镇政府副镇长王芳芳及蒲池乡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江龙责令做出深刻书面检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蒲池乡尚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尚乖文和村文书刘岩松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政务记大过处分。(央视新闻客户端)

【照骗(小小说)】

低保户的民主评议会结束了。按民政办要求各村是要把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公示的,并将公示照片及时提交工作群,以备检查印证之需。当然,公示是严肃的,不能有半点的虚假。

大王村文书刘鸽子,大专学历,蜗居农村是有些屈才了。各类检查印证资料她都弄的整齐规范,都会成为全镇资料的模板。但这一次,她却马失前蹄了,上传的照片总是不合规格。

大清早的,她就将昨晚民主评议的结果按固定模板公布于村委会广场,并及时上传于工作群。民政办牛主任很不满意,赶紧私信鸽子:快快撤回,照片字迹不清!刘鸽子及时撤回照片,重新拍摄私发牛主任。牛主任再次批评:字迹倒是清楚了,没有群众关注,宣传氛围不浓!刘鸽子有些失落,自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这么失败,何况只是个简单的拍照!

村委会广场设立有不少健身器材,这里便成了老人晨练的好地方。刘鸽子连忙招呼老人前来观看,抓住时机三连拍。三张照片全部私发牛大主任,等待验收结果!牛大主任很是严谨,再次提出合理建议:群众挡住了标题,不清楚公示内容么!刘鸽子感叹:这次失败得很成功呀!倔强的鸽子向来要强,岂能轻言放弃?她再次要求老人摆好造型,站好角度,心满意足地按下了快门。这一次很成功,牛主任让她及时上传工作群。

“叮咚”,工作群里一声清脆。大王村的公示照片来了:布告字迹清楚,周围不少群众,一大爷手指宣读,四五老太听得认真!牛主任随后发声:请各村都按大王村的标准上传照片,字迹清楚且要有群众阅读!群里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刘鸽子依然还是大家的标杆!

“叮咚”,李家村文书呼叫鸽子:你的照骗真是牛!鸽子不服:咋得啦?李家文书秒回:宣读那老汉是我舅,我舅斗大字不识!

老田说事:农田心田和老田——记辽宁省昌图县大洼镇人民调解员田成岐“结下疙瘩因土地,解开疙瘩找老田”。这句顺口溜,在辽宁省昌图县大洼镇这疙瘩已经流传二十多年了。正能量的顺口溜就是口碑。这句口碑,体现了一方百姓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高度认可,更能体现一位爱岗敬业人民调解员的责任和担当。老田,名叫田成岐,68岁的老田先后做过3个村支部书记,镇敬老院院长,全镇十里八村基本情况没有谁比他熟悉的,人称“大洼通”。正是他特有的这份“通”和对人民调解的满腔热情,组织和人民需要他发挥余热,退而不休,也成就了昌图县司法局大洼司法所人民调解“评理说事”的品牌:老田说事。老田说事:农田心田和老田。具体点说,老田是擅长调解土地纠纷的人民调解员。1、农田俗话说:“几亩地几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证,近二十年来土地价值逐年上涨,老百姓视土地为生存的命根子,乡村绝大多数纠纷都因地而起。因此,调解好土地纠纷是乡镇稳定的核心工作,老田就是大洼这方田“耕稳”者。“你们给我评评理,便宜占尽没个头了,还有没有王法了!”伴着大嗓门,一位中年妇女气势汹汹地闯进大洼司法所“老田说事”个人调解工作室。来人叫李艳敏,大洼村村民。她于2016年将自家耕地4.8亩承包给村民徐晓明。土地确权证实这块耕地实面积5.6亩,溢出来的0.8亩面积增收款本应该由徐晓明承担,徐晓明不但不上交此笔款,还拒绝支付0.8亩地以后的租金,还擅自领取这块地的粮食补贴。两家因为此事多番争吵,僵持不下,李艳敏听说镇上成立了“老田说事”评理说事工作室,便找上门来。老田详细听完了李艳敏的述说,劝其先回去,答应一周给个说法,当天下午老田就到大洼村核实情况。徐晓明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他的家人听明来意后,情绪特别激动,以户主不在为由,拒绝与老田沟通,老田几次登门被拒后,决定将徐晓明召回。为准备现场解决这起土地纠纷,老田深思几个昼夜,细致到参加调解的人员与徐晓明的关系,核心目的是彻底解开两家因地结下的疙瘩。调解这天,人员不多,地点在村部。老田把土地台账及合同等证据一起摆到桌上。一开始徐晓明还一口咬定以合同为准,拒交以外款项。按照老田的安排,几个和徐晓明关系不错的人分别将心比心地进行劝导,老田见徐晓明出现了理亏的表情,觉得到火候说话了。“徐老弟,你包李家地时的价和现在比是不是低呀?”“是”徐晓明点头说。“地是航拍的,准确无误,证据属实。你俩家若走上法庭,你不补上这0.8亩增收款,合同自然作废,败诉方还需承担起诉费。你和老李家过去是好朋友,不然也不会把地包给你。我和老李家说了,你把这0.8亩增收款补齐,她家吃点亏,因为比你家富,合同到期为止,是不是李艳敏呀!”老田这一说,李艳敏也不好意思说啥了,笑着点了头。此时此刻,徐晓明羞愧难当,满脸通红,主动向李艳敏认了错,承认了自己贪小便宜的心理。两家4年多的土地纠纷几天就解决了,矛盾双方不但没有结下疙瘩,自愿化解了矛盾,后来两家处得比以前更好了。“结下疙瘩因土地,解开疙瘩找老田”,老田在农田里化解了无数的土地纠纷。2、心田心,一勾三点,老田说事,三思而后行。“换位思考”这四个字是“老田说事”化解矛盾的法宝,用此法药到病除,解决了太多的土地纠纷,一份爱心滋润了一方田地,鹭港了人民的心田。公安村有一郭姓农户,老两口一个傻儿子,是远近闻名的不讲理人家。他家责任田旁边有一条道,是通校车的近道,连续五年春天老郭都要挤道种地,和车主一发生冲突,老郭就让傻儿子以混耍赖,镇村一直没有办法。春天没种地前,老田提前想到种地老郭占道这个全镇“大疙瘩”,决定到时采用攻心之术来解,并制定出具体规划。春天一种地,校车车主又找到镇上,全镇很多人都关注今年成立的“老田说事”能不能说开这件难事。说事这天,老田有计划地把涉及到的学生家长和道两侧的农户都请到现场。先是让村文书公布一下老郭此地的亩数是五亩,村组干部拉下面积:五亩之外扩边到道上坡顶又三亩多,坡地又三亩多,道上又拱出两垅。“老郭,地拉完了,你也看见了,你不要得寸进尺了”老田开始说事。“反正我种这些年了,我家有个傻子,就得照顾。”老郭两口子躺在地上耍起来。“老郭,你知道什么叫霸道吗?知道什么叫断道吗?再说这是学生上学的路。”

村里的文书成功当选为副书记,副书记因为年龄限制成功落选。

以前村上文书文字功底不行,文化程度不高,会议记录都是由村里的主任代替。自从镇上从新招聘文书后,原来的村文书就帮助村委班子工作,没有负责具体工作。

2021年村里换届选举,原来的村文书被成功选聘为村副书记,是一位女同志。

这几年村里干副书记工作的女同志很少,女同志是村委班子组成人员,也是妇女权益的代表者。

今年74岁的闫玉峰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2年,曾在鲁山县熊背乡晒衣山村当过民办教师,在大年沟村当过村文书、村委会主任等职务。2003年起,闫玉峰开始专职从事乡土文化创作。尽管患有右腿半月板损伤、左脸肌肉痉挛等病症,但他仍然四处奔波采访,乐此不疲。

  在闫玉峰的笔下,既有系统介绍血桃、酥梨、黑油栗等产业的文章,又有全面介绍家乡人文典故与风土人情的诗歌、戏曲。一首《人杰地灵话熊背》,是他写的最长的诗。为写这首诗,他在全乡的18个村了解情况,伏案写了20天。大年沟村村民王金照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闫玉峰多次跑到王金照老人家聊天。他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

  晒衣山村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鲁山的第一站,当年村里的孙白氏大娘曾拿着粮食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将一些防身刀具回赠给了孙白氏。孙白氏的大孙子孙成德是一名老党员,当过晒衣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与当年在村教书的闫玉峰关系很好,就把一把红军用过的刺刀赠给闫玉峰,让他在翻山越岭时用于防身。闫玉峰把刺刀保留至今,也把红二十五军的故事深深刻在脑海里。

  因写作需要,闫玉峰养成收藏资料的习惯。他收藏的《鲁山政协文史资料》从第一辑到最新的第34辑一本不差,收藏的党史、文史类资料装满3个档案柜。他收藏的各类书籍最多时有1500本,免费供村民们借阅,为乡村生活平添了几许内涵。每次外出开会,他还会把文件袋带回来,如今挂在家中的文件袋达20余种。2004年,闫玉峰集结收藏的资料和创作的作品,自费开办农家文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党史、军史,成了小山村的“大新闻”。2019年10月24日,他增设的“农家文化传承室”被县文联等部门命名为“鲁山县乡土文化传承基地”。

  18年来,闫玉峰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笔耕不辍,成为当地乡土文化的一本“活教材”。闫玉峰先后4次被县政协授予“优秀文史员”称号,获得“平顶山市第一届文明家庭”“鲁山县第一届文明家庭”“鲁山县最美家庭”“鲁山县第六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永安

乡土文化的守望者-大河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0467/
1
上一篇公务员太苦逼(公务员辛苦不)
下一篇 2016湖南公务员行测(2018年湖南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