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呀,这个年龄居然被炒鱿鱼!通过社招笔试面试进入小国企二级子公司本部,职位是新成立的工作组主管,工作组有组长副组长主管各一名,三名组员,一名后勤人员,除了组长与后勤是原集团老员工,其余5位都是新招聘入职,副组长中层副职,试用期一年。而我合同试用期4个月,11月1日入职,结果12月中旬跟我面谈说个人能力与岗位不匹配。入职到面谈,也就1个半月左右,没有实际性的业绩绩效考核指标,纯粹就是组长个人主管感受觉得合不合适。工资不高,开始觉得鸡肋,主要是看重这个项目是广西内比较重大有重要意义,觉得做好后能作为履历中一大亮点,绝心想好好干,一直矜矜业业,可以说整个项目组里,我绝对是对项目最清楚的人之一,包括副组长都没有我对项目熟。面谈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做出量化的东西说明我干了什么,毕竟这一个多月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室学习各种政策与内勤的工作,对外没有开展业务。就算是那个所谓的组长,从项目成立之初就进入,一直到我们的到来也没有干出任何业绩,也都是停留在原地,我们来后也没有带领我们任何人外出洽谈业务拜访客户。结果是要求作为主管的我必须得起到带头作用,带领队伍外出做业务,入职后有过一次谈话,当时也说到就算个人能外出谈来业务也不能说明什么,问他怎么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娘的左右言他也没有正面的回答,中间有过两次表达了一些不同意见。也许就是这样所以才想把我干了,好留出位置安排自己人。因为副组长是有关系动不了,下面组员工资太低,安排人也不合适,最后走这个地方相对合适点。一开始去那,本部多数人都说这个人怎么样,口碑不是太好,结果真灵呀。表面上笑嘻嘻的,对谁都是一幅好人形象,还经常开玩笑很随和的样子,找我谈话的时候还表现出很为难很无奈的样子,最看不爽就是这种人了,婊子还想立牌坊,还想让人感激他一般。能不能通过考核不全凭他一句话,上面又没有其他直接领导关注,艹艹艹。这事恶心的是,没多少天过年了,这个时候让人怎么找下家???逼着人主动离职,后面开会跟下面说是我自己不想干了。好在里面几个组员也是明白人,关系也不错,也在看下家了,合适也跑路了。感觉还是太年轻太单纯,没有过多的留心眼,最后被人给黑了。无力吐槽呀,这个年不好过呀,还有不到一个月能找到下家吗?
《工作和生活中的辩证法》
刚刚好友美玲打来电话,很兴奋的告诉我她辞职了。我不解的问,辞职怎么还把你兴奋成这个样子?她说:“老领导,你不知道,我们一多半的中高层都离职了,终于熬出头了”!
原来,三年前,美玲应聘到这家企业做部门负责人。试用期过后,刚转正没几天,老板就张罗着公司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要入股的事宜。每股五万,每人至少认购两股。期限是三年,每年随着盈利情况分红。不满三年离职,股份自动稀释,不予退股。
老板采取这种入股分红方式的出发点是:留住核心人才。过往公司核心人才流动率很高,老板很苦恼。这不刚刚到外面参加了培训,学了这一招,回来马上落实。
这些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对此非常不认同,但没办法,谁敢说不入股啊?于是,都硬着头皮入了两股。
这下可把这些核心人才给套牢了,每个人看在十万元的份上,即使再难、再痛苦也忍三年吧!
从公司核心人才的离职率就知道这家企业的管理是有问题的。而老板却认识不到自身的问题。竟然拿入股的方式留人。到头来,虽强行留住三年,却没有留住人的心。
其实,明智的老板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主要矛盾。离职是现象,管理有问题是主要矛盾。
试想,如果老板能设身处地的辩证的认清和改变自身的问题,提升管理水平,绝不会有三年一到期,大部分核心人才纷纷离职的局面。这就是工作的辩证法。
工作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比如:生活中常有很多恋人分分合合十分痛苦,就是不能辩证的抓住主要矛盾。
不要妄想通过某种爱好之类的东西抓住对方的心。而是要用真心真爱,如磁石般把对方牢牢的吸引住。当心有归宿时,何愁其他不同频。
曾听过这样一段很入耳的话,把它分享给那些分分合合的人: “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的长相,更不是因为你的性格。而是你给了我任何人都给不了的感觉。其实,我也说不上是哪里好,可心里那个位置,除了你,谁也替代不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主次矛盾之分,当你抓住主要矛盾时,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我在头条搞创作#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