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封,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在玉林做了一名教师,她本人是河南人,但是习惯了这边的生活方式,觉得玉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虽说工资待遇不是很高,有五险一金,住房公积金等等,但是在玉林生活已经足足有余。
她家里人希望她回老家商丘发展,但是她不愿意,按她的话说,现在有高铁出行也方便,还有玉林也有网红飞机场,回家的话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谓入乡随俗,也喜欢当地的美食,暑假她一般回老家去,主要是看看父母,有条件的话也会把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
所以就像在本地找个,最好也是体制内的人员结婚生活,或者公务员,这样的话,负担就相对比较轻松。
我挺欣赏她的选择,选择在玉林生活,一座平凡而又有人情味的城市……
如果你是外地的,你选择选择在玉林生根发芽吗?
昨天端午节,老婆婆想着大儿子要来,结果等了一天也没见影子。老婆婆生气地说:“给老大捎个信,说他妈已经埋了。”今天大儿子果真来了,结果气的老婆婆说:“你还不如不来。”
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金林,小儿子叫玉林。
大儿子金林在家务农,小儿子玉林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城学校当了一名老师,娶了个也当老师的媳妇,后来玉林调到政府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
玉林一家在县城里住,生活条件自然比农村的哥哥金林要好很多。在家务农的嫂子心里就很不舒服,成天在公公婆婆面前指桑骂槐,并对村里人说,公公婆婆偏心小儿子,当年不让大儿子上学。其实是大儿子自己不愿上学,早早回家务农。
后来公公突发疾病去世,大儿子金林不让小儿子玉林插手,非要独自把父亲埋葬。小儿子玉林只好把母亲接到县城来住,老婆婆就跟着小儿子玉林过。
3年前因修路占地,大儿子得到一大笔赔偿款,于是金林跑到县城里买了一套房,一家人搬进县城住了。并且和弟弟玉林家只隔一条马路,但是兄弟两家几乎不怎么来往。
前天,老婆婆在小区门口,看到大儿子金林路过,就大声吆喝住金林,可金林说有急事,端午节来看老婆婆,老婆婆很是开心。
回到家里,老婆婆向小儿子玉林说,你大哥端午节要来。玉林也很高兴,也希望两家关系缓和,毕竟是兄弟,不能像仇人一样不相来往。
端午节这一天,玉林两口在家里用心准备了饭菜,玉林还拿出多年珍藏的一瓶好酒,准备哥俩好好喝一口。
老婆婆盼儿心切,一会走到窗边看看,一会来到阳台上看看。眼看一点多了金林还没有来,玉林打电话无人接听,老婆婆对玉林说,“你大哥可能有事耽误了,可能下午来。”玉林也半开玩笑地说:“我大哥真是过“耽误”节里。”
下午老婆婆一直坐在阳台上,两眼望着楼下过往的每一个人,直到天黑都没见大儿子金林的影子。老婆婆生气地说:“给金林捎个信,说他妈已经埋了。”
今天早上小儿子玉林和媳妇上班走了,大儿子金林来了,老婆婆喜出望外。可金林来了没有关心一下老人现在的身体状况嘘寒问暖,反而问老婆婆要一样东西。
原来金林听村里人说当年父亲从外地带回一鼎非同一般的小香炉,这鼎香炉现在算是老古董了一定值钱。母亲说,你别听村里人瞎说,就是一个破罐,早打坏扔了。
金林当然不信,还说出相当充分的理由,说“长子不离父,小儿不离母”,他已经把父亲养老送终了,父亲留下的遗产,应该是他的。
又说他们一家来城里住不容易,占地赔的钱也快花光了,想买个车跑个运输干点别的营生,才想起村里人说的那鼎值钱的香炉,觉得一定是母亲保管着,所以今天来就是向母亲要香炉的。
母亲一再解释,金林就是不信,对老婆婆说:“你就继续向着玉林吧”老婆婆说,“我怎么向着玉林了,占地那笔赔款,你给我说说有没有我的,我都没给玉林两口说过,想着你不容易,你今天还来要什么香炉?”
金林又怨老婆婆当年为什么不让他上学,老婆婆生气地说,“你媳妇不知道,你能不清楚你为啥不上学?别和媳妇一样胡搅蛮缠。”
最后金林摔门而去。老婆婆更是生气地说,“你还不如不来。”
这是今天碰到我初中老同学时,给我讲的她邻居家的事,说自从老婆婆来到小儿子玉林家,这么多年吃喝拉撒全是玉林两口照顾,就是老婆婆有病住院大儿子金林也没来看过,更不要说管了。
我同学说,这么多年邻居,大儿子金林第一次来看老婆婆,还闹了个不欢而散。
@柳夕
1、孝敬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大儿子金林自从把父亲埋葬后,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孝心尽完了,就彻底不管母亲了,认为母亲就该弟弟玉林来赡养。再加上玉林比他过得好,受媳妇影响也认为父母偏向玉林,对他不公平,对母亲更是不管不问。
金林这样做是不对的,父母把每个儿女含辛茹苦养大,孝敬父母就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作为老大哥更应该带好头孝敬父母,别说过节要来看望,就是平时也应常来看看母亲。
2、从法律层面,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这里重点列出以下几条:
(1)父母60岁以上或没有生活能力时或者子女有独立经济能力时,子女要承担赡养责任。
(2)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3)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4)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等等。
作为儿女我们要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呢?
3、对于大儿子向老婆婆索要那鼎香炉,老婆婆确实没有,就是有也不得强行索取,那是父母的财产,并非那一个子女的,只能由老婆婆自行处理。
不知大家怎么看?
#情感# #我要上微头条# #郑州头条#
我今年35岁,是上海市某局的处级公务员,月薪两万多。庞军是我十年没见的发小,上周他突然给我打电话,问我借5万块钱救他父亲的命。我拒绝了他,挂完电话我马上买了一张飞机票直飞老家,把10万块亲手递给发小的父亲,对他说,“大伯,这个钱不是借给您的,而是我报答当年你对我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当初你的舍命相救,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是黎星,出生在广西玉林的一个穷山村里。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从七八岁开始就被父母赶到地里帮忙干农活。
那天是星期天的早上,我们家的稻谷已经
在前一天收割完,打好稻谷运回家晾晒了。我爸一大早就让我一个人去稻田里,把前一天打掉谷子的稻杆扎成稻草人晾晒,方便以后运回家做柴禾。
我记得那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骑着自行车,戴着一把草帽就来到我家的稻田里,到了便开始干活。扎稻草人的步骤就是先拿起一小撮稻杆,再把一大把稻杆的顶端稻穗部分圈起来,然后转一个圈把手上的一小撮稻杆打一个结,然后再立起来,把稻杆根部分开成一个三角形立起来就行了。
由于稻杆都是前一天打掉稻谷,撒在稻田里的,所以稻杆里经常藏着一些小动物,经常是一些小青蛙,我一碰稻杆它就跳出来,还有一些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