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这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体育馆的研究生考试阳性考场。
监考老师现场统计后发现,每个考场都有将近1/3的考生缺考而放弃考试。
有个考场应考30人,实际参加考试的只有13人。
这届学生太不容易了……
男朋友没去考试还骗我
前天湖北省考出成绩了
我查了我的分数感觉进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报考的人数很多。
我就问男友考的怎么样,他说他考的不好
我就问那考了多少分,他就编了两个适中的分数告诉我
因为他那个岗位竞争比特别低,招2个,报名了15个左右,我觉得他挺有希望的
我不大相信就去用他的身份证号查
居然显示缺考
之前看到热搜说官网上传错了去年的成绩,我们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怕显示错了
今天公布排名,我再去查,还是显示缺考
我真的好生气,再我的一再询问下
他才承认早上睡过头了没赶上行测考试
索性下午的也没去了,怕影响我考试的情绪,所以没有告诉我。
我就问他那当天都考完了他为什么还不说?他说怕我生气
3月27号考试那天他还说什么考试好难,肯定考不好,怕没考好我失望,然后28号就和朋友出去玩了三四天,没赶上考试一点内疚都没有。
别的省份出成绩的时候,他还在说好紧张,好怕自己考不上。现在想想好假
我能接受他没赶上考试,及时告诉我
但我不能接受他骗我
果断分手
湖北八省联考物理类参考人数?我终于打听到了!
连日来,有不少家长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此次八省联考,湖北有多少考生参加考试?物理类多少人?历史类多少人?
笔者怀有同样的疑惑,在网上所能搜索到的数据,不尽相同,显得权威度不够。经过热心家长的分享,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
截图显示,此次八省联考报名了但缺考考生的分数显示为0分,物理组的排名,显示为145590名。虽然缺考的总人数不得而知,但这个数据起码从权威性上堪比官方数据。
湖北的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想换算公式,就可以采纳这个数据。至于历史类0分考生的排名截图,我会持续跟进。
我是@湖北宜都李老师 ,您所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感谢您的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作揖]
去年成考,一小波想考的人,败于缺考位。
今年成考,一大波想考的人,败于疫情。
且报且珍惜吧,别再问有没有交钱就能过了,多少年的老黄历就别拿来讲了。
甘肃和西藏已通知延期,目前还没等来湖北的延期通知。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得偿所愿。
#武汉头条#
早上6点10分,儿子已经起床了,往日因为是在感染康复期,醒得比较晚,今天是2023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天,没有人叫便醒了,赶第一班车前往考点,完成第一天的考试。晚上六点钟,从他乘上公交开始计时,我便计算时间开始做饭,做了一个鸡肉,一个番茄鸡蛋汤,另外加一盘清炒红菜苔。七点多才赶到家,给他做完全身消毒,陪他吃完饭,洗了一个手,便上楼休息了。看着孩子疲惫的身子,我突然觉得,这批孩子们太难了,三年的网课赶上了,疫情全部放开染阳又赶上了,英语考试很变态又赶上了,孩子们真的辛苦了。有谁再说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我就问一句,你们现在苦不苦?
当然考研更是所有二本学校孩子的梦想,今年报名人数470多万,但据统计将近缺考100多万的学生。据儿子介绍,他虽然分在阴性考场,但考场仍是是咳嗽声一片,还说有考场甚至有女同学考着考着就吐了,人也不考了,还有迟到的,也不能考,还有提前走的,最后二十多人的考场只剩八个人。明天还有一天,如果仍然是这样的局面,可能更多的孩子会弃考。其实作为家长和学生,对这种结果都感到失望,但也请所有人理解和支持,相对考试,孩子们的健康更重要。
考试还没有结束,各路大神就跳出来了,分析来分析去,说什么弃考人多,上岸的人机会就多,还有各种走捷径的说辞,甚至还有人发视频,说只要交3.8万元,保证录取,我直接爆了粗口,可惜平台说我违规,不予展示。说实话,我们的教育就是败在这种人手里,只要孩子们扎扎实实学到了知识,考不上公,考不上编,考不上研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的伪专家学者还少吗,他们误国误民的把戏大家已经见识了,我们不希望孩子们成为这样的人。
官方谈青年人就业压力,国家统计局谈就业形势
2022年考研人数达457万,首次突破400万人大关,较上年增长约80万人!
然而,较比我国14亿人口占比,考研人数457万,究竟是什么概念呢?怎么就登上热搜了呢?
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话:
10年前考研人数是151万,4年前考研人数是200万。2021年应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是909万。结果同年考研人数达400多万。
也难怪有网友留言,说这是“逃避就业”的表现。
我想说的是,本科毕业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收入,谁愿意去考研再就业呢?
这也难怪,近几年“学历贬值”“本科烂大街”的声音愈演愈烈
其实,截止2021年权威数据统计,本科生人数占到我国总人口的6%。研究生占比是0.7%
也就是说你拿了本科学历,你就“碾压”了94%的人了。
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你就“碾压”了99.3%的人了。
再回过头来说2022考研人数457万这个事儿。
这457万是2021年12月参加初试的人数,首先,每年初试都会有不少缺考或考试中途弃考的考生。其次,等初试成绩公布,国家线公布,会淘汰一部分!好不容易进入复试或调剂了,又会淘汰一部分!
所以,考研人数457多万,最终整体录取率不会超过30%!(像经济类硕士、医学类硕士、工程类硕士的录取率只会更低!)
所以我国研究生人口占比是0.7%,远低于美国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研究生人口占比5%-7%。哪怕是我国本科生人口占比的6%,也谈不上学历贬值吧!
可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呢?
2021年10月的2022国考报考就爆出,西藏阿里邮局所设职位,招录比达到惊人的2万:1
无独有偶,
24个博士硕士竞聘武汉光谷社区干事;武汉、深圳的硕士博士争进中学当老师;甚至本科生、硕士、博士同台竞聘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北上广深以及各大准一线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实在挤不进去,也宁愿2万人去西藏阿里邮局争1个公务员岗位。
这种所谓的就业难就业苦,咋让我觉得吃相那么不雅呢。#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多大##35岁在职场还有竞争力吗##本科##硕士##博士##编制#
湖北最牛的高中,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所有学子向往的地方。也是湖北的骄傲。大家来看看学校取得骄人成绩。
一、连续五年高考,六个省市第一
2021年,龚乾秋692分,武汉市历史类第一名
2020年,唐楚玥725分,湖北省理科第一名
2019年,龚然704分,武汉市理科第一名
2019年,肖和661分,武汉市文科第一名
2018年,杨庚宸688分,湖北省文科第一名
2017年,汪国彰680分,武汉市文科第一名
二、2021年新高考首战大捷,十一个全省第一。
参加考试人数1101人(含:国际部计划191人,保送清北学生5人;不含:航空班学生36人,体育艺术学生53人,因出国缺考4人),其中:
物理类690分以上11人,全省690分以上63人,我校占比17.5%,全省第一
物理类680分以上42人,全省680分以上237人,我校占比17.7%,全省第一
物理类670分以上105人,全省670分以上692人
我校占比15.2%,全省第一
物理类660分以上226人,全省660分以上1485人,我校占比15.2%,全省第一
物理类650分以上348人,全省650分以上2655人,我校占比13.1%,全省第一
物理类640分以上487人,全省640分以上4322人,我校占比11.3%,全省第一
本科特殊招生线(原一本线),物理类过线率99.1%,全省第一
全体参加考试学生600分以上934人,占比84.8%
,全省第一
全体参加考试学生平均分630.9分,其中物理类均分633分,历史类均分615.9分,全省第一
985高校录取率超过75%,211高校录取率超过90%,全省第一
过武汉大学录取线548人,全省第一
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数量全国第一
2021年7月,我校夏语兴和马英豪两位同学分别在第6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和第5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勇夺国际金牌,为中国金牌榜再添两金。
至此,我校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共斩获33枚国际奥赛金牌,位居全国榜首。
四、2021年五大学科全国决赛,十六个全省第一
五大学科,入选国家集训队10人,全省第一
五大学科竞赛保送10人(通过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全省第一
五大学科竞赛金牌数22枚,全省第一
五大学科竞赛,入选省队46人,全省第一
数学竞赛,入选省队21人,全省第一
数学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3人,全省第一
数学竞赛汪子涵同学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物理竞赛,入选省队9人,全省第一
物理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3人,全省第一
物理竞赛刘承林同学,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化学竞赛,入选省队8人,全省第一
化学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3人,全省第一
化学竞赛李炆泽同学,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生物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1人,全省唯一,全省第一
生物竞赛蒋羽博同学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五、入选北大清华“英才”“领军”人数全省第一
入选北大“英才计划”2人
入选清华“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5人全省第一
信息学竞赛,入选省队5人,全省第一
内容来源网络,供大家参考。
#武汉# #武汉头条#
【用高分讨好学生,正在成为普遍现象】#中南大学要求学生成绩符合正态分布# 我举双手拥护中南大学的规定。分数膨胀是一个全球现象,美国也这样。但膨胀并不好,这会让分数失去它应该有的意义。甚至连高考分数都开始膨胀了,高分段人数越来越多,对大学招生录取来说,分数已经没有多十意义,重要的是所在省份的位次值。
据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大学分数的普遍膨胀已经很严重了。个别选修课程甚至从90分起评,拿80分做基准分的不在少数。很多课程不再有不及格的学生。与其相信教学卓越,学生杰出,不如相信这只是闹眼睛的一场秀。
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跟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有关。学校为了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每个期末都会有学生评教。如果教师分数给得太低,或者学生预期教师给分较低,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分。为了规避这种现象,武汉大学规定,学生只有先评教,然后才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一些选修课程,学生选课人数也会成为老师教学质量的一个考核指标。愿意给高分的老师,选课的学生大概会多一些。学生会通过各种网上渠道了解老师的打分偏好。
学生当然喜欢考高分。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出国深造、甚至找工作都需要比较好看的成绩。学生愿意要好成绩,教师愿意给好成绩。学生要了好成绩就有一个好前途,教师给了学生好成绩,自己也会有一个好的评价。相互抬轿子,场面就热闹起来的。
这不是什么好事。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分数是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指标,对学生来说,自己的分数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指标。大家都给高分数,只有指标,就看不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了。我历来主张,只要不缺考,从1分到100分都要敢给。
分数只是一个指标,谁把这个指标当成是最终目标,谁便是在教育上玩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