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由原来的香饽饽变成现在的鸡肋#
以前银行工作,是香饽饽,办公环境,干净清爽,员工衣着鲜亮,工作轻闲,收入又高,企业和个人求银行得多,令很多人羡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基层银行工作,几乎跟卖保险一样的了,却比卖保险人员辛苦。前台的人早上八点到岗,晚上快七点下班,中午只有一个小时休息。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还经常加班加点。人手紧,工作量大,一个萝卜一个窝。逢年过节,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每个人头上,一年到头都存款、贷款、信用卡、银行卡、手机银行、理财、保险等等金融业务考核指标,除了基本工资,效绩工资靠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多劳多得。
近些年来,各行各业工资都在增长,随着各地中小银行触角向县市延伸,业务竞争激烈,基层人员的工资,不增反降。前几年,每年分配来三四个大学生,往往不到一年,有辞职,有跳槽,有考公务员的。他们私下说,想不到银行工作要求严,任务重,人还拴得死,受不了这种约束,基本上都选择了离开。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困难,招来的大学生,才相对稳定的。
据了解,国有银行总行高管,年薪在七八十万,省行高管在五六十万,地市分行领导在三四十万,县级行长在二十万左右,基层员工工资,效益好的,扣除五险一金,拿到手的,一年七八万。效益差的一年5万左右。横向比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一年净拿到手10万以上。
银行赚不赚钱,肯定赚,还赚得多。但现在银行对年轻人为什么没有吸引力了?
一是工作时间长,二是工作强大度,苦乐不均三是内部工资薪酬高层太高,低层太低。横向比,连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国企都不如。由原来香饽饽就成面的鸡肋。当然,比民企要好些。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是编制!银行作为曾经的香饽饽如今风光不再。朋友在银行里干了8年,熬过了7年之痒,如今在第8年从银行出来了,感觉天是那么的湛蓝,空气是那么的香甜。因为明天他要上医院去上班去了,还是有编制的。
朋友期前些年风光的时候,在我们一个月4000的时候他已经能拿到一个月7000,多的时候1w+,晚上出来玩的时候牛皮能吹出天际。然而这个工资拿的可不轻松。朋友哭诉说看似银行5点就关门了,其实里面仍在忙,要盘点完一天的业务,收支无误,整理好各类资料,现金要整理好,还有第二天的资料,检查设备,有时还有会,业务学习,打扫完卫生,这一套弄完就快8点了,第二天早晨7点半就得到,8点正常营业。
还有每年几百万的存款任务量,300万完成了就加到400万,500万,完不成就没有奖金。朋友给七大姑八大姨都办了银行卡,自己掏钱给他们送各种生活用品,说银行送的。当然前些年的时候确实管事,年终发奖金的时候也很可观。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哪有一成不变的形势,这几年银行业务难做,七大姑八大姨也没多少钱往里面存了,业务量也不行,工资不涨反而下降了许多,一度降到了刚上班时候的工资。
朋友又苦苦坚持了两年,实在坚持不住了,看不到希望,又生了二胎,家里也顾不上还挣不了钱,于是开始备考公务员事业编。可是哪有轻松就能上线的岗位,连续考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很受打击。多亏朋友没有放弃,干着半死不活的业务坚持备考,中午上岸市区的一家医院,正式职工!朋友说干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再从普通职工干起竟然这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