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曾是那里的负责人,七二年,因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家搬到市里了。
早上遇上一个以前认识的人,认识那会儿他是刚考上一乡镇的公务员,我在一家企业上班,那时候哥长哥短的喊着,有时候需要帮忙也是直接跑家里来说,后来他通过找关系借调到市里,随后关系也转了过去,现在听说是一个什么科的科长。
有原来的黑瘦小孩,变成了现在的身形走样、威风凛凛,现在很少联系。
正好撞了个正面,我一看是他刚要打招呼,结果他眼睛往旁边一看,擦肩而过,装作不认识了…
哦,也有可能是我岁数大了变样子了[抠鼻]
也有可能怕我找他帮忙办事装作不认识,
其实我倒无所谓,就是觉得这人呐,也就这高度了,最多也就横向生长了。[抠鼻]
人总是会变得,把控好自己就好。
看下图这大脚丫子伸的[泪奔][泪奔]也不知道等会开车时往里管风有味不?[捂脸][捂脸]
借调到底是福还是坑?
朋友刚考入家乡临县的事业编,还没去单位正式入职,就接到了上级机关部门的电话,想把他借调到机关,问他同不同意。他也一直在犹豫,如果去原单位,地方比较偏僻,开车走高速得一个多小时,而且他刚毕业没有车。借调到市里,他回家方便,有公交,而且市里毕竟繁华些,就是编制过不去,白干活。
现在有很多生活在县城的年轻公务员,他们不愿意调动到市区工作,刚开始我不太理解,后来我明白了很多。中国的国情很特殊,县城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在体制中生活的人,生活在县城中是很幸福的!县城相对来说是一个独立的区域,现在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国家机关一应俱全,有几十万人口,有学校医院企业,在一个县直部门工作,也是很有存在感的。在县里即使是一个股长,或者是一个副局长,都是很大的官了,到各单位去办事,都很给面子。在县城办事,各单位都有熟悉的人,上学或者到医院看病等事情都好办。一个人如果足够的优秀,在县城的体制内就能够发展的很好,可以当一名乡镇长,当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或者当一名局长。他们在县城之中就是很大的领导了,就是很成功的人了!如果工作调动到了市区,自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在市区,就是一名副处级领导办事也不好办,因为市区太大了。各单位人员互相之间都不认识。县城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所以,一些年轻公务员愿意生活在县城,不愿意生活在城市之中!
小杨是市交通局办公室的借调人员。最近,整个人的心情都经历了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他的身份和待遇无法解决,领导也对他开了一个“玩笑”。
三年前,小杨从市交通局下属单位公路管理处借调过来。他一直在交通局办公室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写材料。多年来,小杨一直在努力工作,毫无怨言。
不久前,小杨与他公路管理处的同事吃饭时,他惊讶地获悉,与他一起被录取的小王现在已成为公路管理处的办公室主任了。至少他是一名中层干部。但是看看你自己,被借调了三年。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但不能得到提升。听到这个消息,小杨非常不高兴。他脸上基本上没有笑容。从此以后,小杨不怎么爱工作了,交通局第一支"笔"的工作激情也大大减少了。
“小杨,最近的工作报告写的怎样啊?咱们局所做的出色工作都没有出现。成功创建文明城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对口支援工作,这些亮点工作怎么没写进工作报告里呢?”交通局办公室主任老张问小杨。
小杨说:“张主任,我最近感觉不舒服,所以……”
小杨低下头。他最近在努力寻找出路!这种借调并不能解决身份和待遇问题。这里的工作很辛苦。做任何事都不愉快。原来的单位不起作用,也不能提升。真的不讨好双方。
每天回家后,小杨的妻子也唠叨:要么是隔壁邻居出去旅游,要么是同事孩子们读的高档幼儿园。当然,不能怪我妻子。小杨也很内疚。在工作了这么多年之后,他只是一名四级主任科员。
老张看到小杨情绪低落,说:“小杨,下班后我们去喝一杯吧!”小杨喝了几杯酒,谈到自己对工作的不满,说:“这些年来,我借了,但没有正式过来,我每天像驴子拉磨坊一样工作。我的薪水和级别保持不变。更糟糕的是,我有时与原单位联系,原单位的人都不把我当回事。
老张听后同情地说:“小杨,我太了解你了!许多借调人员来到市里,都是有目的的,比如解决孩子上学啊,陪老人啊,等等。像你这样工作了三年多才开始抱怨的人太少了!”
听了老张的话,小杨突然哭了起来。
老张在小杨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小杨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精力充沛
谈话之后,小杨更加努力了。
如果局里有什么困难的工作,小杨一句话也没说就直接去干了。小杨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时,小杨还在办公室加班写材料。直到晚上10点以后,小杨才赶到医院。一段时间后,小杨太累了,由于连续加班和缺乏体育锻炼,他直接晕倒了。病情好转后,小杨立即来上班,因为怕错过什么大事。
同事小刘看不见,就问:“杨哥,你怎么了?你最近工作这么有激情啊,这么卖力啊?”小杨纠结了一会儿,小声说:“小刘,前段时间,我终于被列为原单位公路管理处中层领导人选了。我怎么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请假呢?”
事实上,这是他最后一次和老张喝酒,老张“无意中”透露了这个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后,小刘几乎笑了,不知道是否要告诉小杨真相。小刘笑着说:"我听说老张专门向局长汇报了,建议在选择公路管理处中层领导人选时,把符合借调条件的人都计算在内。”
小刘接着说,“但是,下一步考核的时候,都是和原单位的领导同事谈话,你没有回去工作,别人会为你说好吗?这不是幻想吗?”听了小刘的话,小杨原来的高兴心情突然消失了。小杨借调后,在工作晋升上看不到任何希望,一旦借调,如果编制得不到解决,就不会有晋升机会。
就像系统内的晋升一样,很多单位都注重资历。借调人员不解决借调单位的人员落编问题。在许多紧急情况下,借调人员最有可能被淘汰。一旦被迫回到原来的单位,一切都将从头开始,这意味着美好的时光被浪费了。
另一方面,借调人员纯粹是在工作,任何人都可以打电话给你。相反,他们可能类似于该单位的临时工。所以,即使你做得很好,在领导的眼里,他认为你应该这样做,他甚至可能不会得到一点表扬!
朋友双非大学毕业,选调生,现在是组织部长
朋友毕业于省内一所双非高校,毕业那年考上了省里选调生。
一个月培训后,工作分在区委组织部。两年后,调到下面某个镇,担任镇长助理。半年后,借调到市委组织部。
在那里干了一年半后,人事也由镇里转到了市里,在组织部某科当科员。一年半后,当上了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一年后,调到另外一个科,职级提到了主任科员。两年半后,职级不变,职务提到了副科长。
五年半后,调到组织部其他科,担任科长。两年后,职级提到了一级主任科员。半年后,担任组织部办公室主任。
半年后,工作再次变动,从市里调到下面某个县,担任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
朋友八二年的,今年刚好四十岁,还非常年轻,不知道将来还能去哪里?
#职场# #职场达人炼成记# #话说职场# #职场进化论# #职场身边事# #大学# #朋友# #选调生# #选调# #组织部# #双非#
借调8年的曹姐回到原单位,没了职务也没了岗位,只好提前退休了
今天,听到一直在外借调的曹姐要提前退休了,很是诧异。曹姐在外面借的好好的,干嘛要提前退休呢?细究之下,情况如下:
曹姐是市财政非税中心的一名科长,属于参公事业单位副科实职。8年前,市里成立一个综合项目建设指挥部,需要一名熟悉财政业务的人员担任计划财务科长,因曹姐业务熟悉,被借调工作。在工作中一直主持该科室工作,按照科长对待,指挥部还任命了正科实职。
现在,该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建设指挥部要转成维护单位,市里批编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非原来大家想象的公务员或参公单位,于是曹姐在舍不得参公身份的情况下只好回到了原工作单位。谁知道回来后,原来的计划财务科长身份原单位不仅不认,连原来的科长(副科实职)岗位也因她长期不在单位,被后提拔的年轻人占据了。职级并行只给曹姐解决了二级主任科员。在外当了八年科长的曹姐自感觉得受了组织的欺骗,找到其主管财政局人事部门领导说明情况,讲明当时去帮助工作也是组织让去的,且指挥部任命正科也是向财政局党组发文确认了的,财政局不能对自己这段经历不予认可。但由于8年的借调时间内,单位一把手都换了两次了,领导们互相推诿,就是解决不了正科实职待遇,也无法晋升一级主任科员,曹姐非常无奈。
在既没有了职务,也没有了岗位的情况下,曹姐一气之下,提出要提前退休,正好曹姐2020年也达到30年工龄,51岁的年龄,刚好符合提前退休的条件,于是组织就批准了曹姐的请求。
娘子曰:长期借调工作,绝非职场发展的有利因素。于借用单位而言,你非单位正式人员,有提拔机会也不会想着,于原单位而言,因长期不在单位工作,单位同事和人事部门都不了解你的工作情况,自然大家也不会主动去帮助你解决个人职务和待遇问题。除非你的借调工作是自己主动提出,且是为了混日子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走长期借调或帮助工作。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探讨交流。#微头条日签# #职场直言# @职场许多事儿
曾经的师范同学,现在遍布县城的各大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中小学,这个社会是公平的,有关系有本事都是资本。一位老教师感叹。
学校驻地村的一名老师,曾在镇中学当了几年老师,因为写一手的好文章被镇领导发现,后来跟着领导去了县里,成了领导的秘书,再后来去了市里。现在是市政府的领导。
更多的是考公务员离开的,还有就是借调离开的,无论去哪里,在老师看来,都是升迁了。
现在的老师,除了考公务员,基本没有别的出路了吧?
最近疫情原因,我们这里封禁了,都原地呆着。单位需要留一些人值班,办公室主任A把所有在市区的男的都叫回来值班。
我在的单位是个清水衙门局,比较清闲,但内设机构多,位子多。局和下面两个中心一起合署办公。
中心另一个男的B,三十多点,从区里来这借调了几年,去年刚把编制弄上来。B目前在中心以科员身份干着财务科科长的职务。
按理说,A是办公室主任,应该更得各领导信任吧。
但实际上,封禁了这几天,A都是在忙着明面上给值班人员订餐、分餐这些事,大家吃的都是盒饭、泡面之类的食物。
B呢,每天晚上都通过各种关系,订着什么烤鱼、火锅之类,还有其他一些好东西,偷偷从后门送到领导的楼层。然后等晚上再偷偷上去收拾。
我能知道,是因为通过我屋里的窗户能看见小门。突然感觉A也挺难,干着办公室主任,自以为是大领导的心腹,这些事他连知道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但没有路子去搞只能装傻。
而B,家庭条件殷实,父母开厂,已经结了两次婚,两个孩子,能混。
除了这些事,另外私下能满足领导多少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