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苏轼问人:“我的词比柳七如何?”那人答:“柳七的词适合17、8岁的女孩子拿着红牙板唱,您的词,一定要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绰板豪迈地唱:大江东去。”
柳七就是柳永,原名柳三变。在家排行第七,所以有人叫他“七爷”。
他19岁就离家赴京赶考,路过杭州的时候,想见见当时的知府,但是没人引荐。
他想了又想,找到了当时最有名的歌伎,说:“我为姑娘填首词,姑娘可以在中秋宴会上演唱,到时候知府大人问起,还望姑娘帮忙引荐。”
于是,写下了《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首词读下来,把杭州的美景尽收眼底,知府果然专门宴请了他。
就这么一边玩一边走,用了3年,柳永终于走到了汴京。
公元1008年,柳永参加礼部的省试落榜了,他心里不服气,又做了首词,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能改斋漫录》中记载,宋仁宗看到了这首词,很生气,说:“且去浅斟酌唱,何要浮名?”
此后,断了他的仕途之路,柳永无奈,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不过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公元1008年,宋朝在位的皇帝是宋真宗。
但是柳永坎坷的公务员之路却也跟描述的差不多。
柳永非常热衷于考公务员。除了服丧的时候,他几乎参加了每一次科考。
公元1019年,他哥哥及第了,他一对比,看到了差距,这才接受了往年的落榜不是偶然。
柳永虽然填词很厉害,但是对经史策论却不擅长,严重偏科,所以总是考不中。
直到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以前落榜的人放宽了尺度。
年过半百的柳永这才考中了,还被分配了个团练推官。得知消息后,涕泪俱下。
宋仁宗非常喜欢柳永的词,柳永的仕途也走得很顺。
一次,他向宋仁宗进献了一首《醉蓬莱》,里面有一句“宸游凤辇何处”,这句话跟当年宋真宗的挽词差不多,宋仁宗看着来气。
看到最后,有一句“太液波翻”。
宋仁宗忌讳这个“翻”字,说“何不言波澄!”然后把词扔到地上,从此,再也不听柳永的词了。
柳永的公务员之路就这么急转直下了。
因为柳永官职比较低,名声也不好,《宋史》没有给他单独立传。
也不知道他到底哪天去世的,据说,他出殡那天,很多青楼女子穿着白衣服,自发地来为他送行。
【篱洛白的历史观】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虽然经常去秦楼楚馆,但是骨子里还是希望走一条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的路。
这让他经常感觉拧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如果觉得眼下的路很难,可能那真的不适合你。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我是@篱洛白 ,在被人的故事里思考人生~
#真知新坐标# kudm
40岁上大学,娶小37岁娇妻,69岁生娃,国家一级演员王奎荣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成婚那年王奎荣68岁,饶芯语 31岁,王奎荣一再拒绝饶芯语的追求,饶芯语却告诉他,我爱的是你这个人,与年龄无关,与一切都无关。
40岁那年王奎荣执意去当演员,引起了前妻强烈不满,最终只得走向离婚的结局。离婚后的王奎荣一心扑在演戏上,虽然他很拼很努力,却应大器晚成,演不了什么好角色,但他不挑不拣,一门心思磨练演技,最终终于用演技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就在他事业有成时,认识了同剧组的演员饶芯语。饶芯语是个性格低调的人,她很尊敬王奎荣的敬业精神,因此对王奎荣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起初,王奎荣屡次拒绝,但是饶芯语告诉他非君不嫁,这才给了王奎荣勇气,婚后的饶芯语直接退出了娱乐圈,一心相夫教子,并诞下了一儿一女。
1946年王奎荣生于山东蓬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来成为国家一级男演员。1986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进修班学习,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从中央戏曲学院毕业后被分到了儿童艺术话剧团。
40岁跑去当演员,王奎荣认为这是他的人生理想,于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虽然过程艰苦,但收获到的结局还是非常美好的。王奎荣虽然起步晚,但他的演技却非常的老道熟练,演出的角色也都能很快让人记住,这是他的实力所在,也离不开他在话剧团那些年的学习和升造。
还记得17版《射雕英雄传》里的柯镇恶嘛,那就是他饰演的。
#历史文化常识#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出自粉笔公考常识
①“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级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②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
(一)简介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
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接受,并正式运用。
(二)路线
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③海上丝绸之路
(一)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
( 1)广州:从秦汉至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
(2)泉州:发端于唐朝,宋元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④唐代航路
由广州或泉州启航,经过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宣国、龙
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
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三兰国。
(1)世界遗产: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新丝绸之路:第二欧亚大陆桥,指经我国陇海铁路、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的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黄海之滨的连云港、西至荷兰的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跨越欧亚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长约10800千米,途经东亚、中亚、西亚、东欧和西欧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部分与原“丝绸之路”重合,所以又被称作现代“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