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如果说明末辽东督师袁崇焕是平南人,那广东东莞和广西藤县都会说“未必吧?”确实,有关袁崇焕的出生地,真是众说纷纭。
说起东莞,人们记住的是“ 音乐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馆之城” 等美誉,记住的是它的制造业,记住的是它的灯红酒绿和花花世界,很少有人会去说它的历史!更不要说去了解它的过去了。比如这位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抗清名将袁崇焕。
在清宣统三年的《东莞县志》中,用了一个篇章来介绍袁崇焕。这在地方志中算是很少有的,因为通常地方志不会给当地一个名人用一个篇章来介绍,主要是志书收纳的内容众多。但偏偏出现了。
这也说明东莞对于袁崇焕的推崇,毕竟是一位影响历史,在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地方名人啊在《东莞县志》的第六十一卷,将近140页,从他出生到中科举,仕途之路,对清作战,宁远,宁锦之战,魏忠贤的干扰,毛文龙之死,大清太祖初期对明作战,袁崇焕之冤,以及吴三桂如何领清入关,后清帝又如何给其平反......等等,那时期的各种事件,各式相关人物一一都在志书中有记述;
也就是说,《东莞县志》注重袁崇焕的籍贯说。
广西版《藤县志》则侧重于袁崇焕科举中进士之后的事,也就是“中举说”。而对于之前的事,只是少言少语!明确提到的是袁崇焕祖籍是东莞的,其祖父世祥,其父子鹏,居白马村,生三子崇焕,崇燦,崇煜!后来崇焕在藤县考科举,从此走上仕途!
正是这个科举考试中进士,给袁崇焕出生在藤县提供了依据,因为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规定童生的祖父必须在当地居住二十年以上,并且家族有坟墓、有田园的,才能参加考试。(当然了,有一种舞弊行为,那就是塞钱)
这点和《东莞县志》说的不一样,《东莞县志》则是说十四岁来藤县,后参加县试,是以“补弟子员”(现在话叫插班生)身份参加科举。
《平南县志》对于袁崇焕的出生地,着重点却是在居住地上,那就是新旧白马村的说辞。如今在平南白马村还有“白马双英”作为平南人文八景存在作为例证,至于说他为什么后来去藤县参加科举考试,理由是“年少犯事,被人攻讦”,故不能以平南藉参加科考。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和如今参加公务员考试一样,其中就有一项规定:有案底或不良评价的人,不能科举。所以说,他去去藤县,以藤县藉科考,也是可以的。#在头条看见彼此#
而这个前提就是“白马村”。在审核的时候,审核官可能就是忽略了是平南的白马村呢,还是藤县的白马村。只能说,这都是天意,注定了他在辽东的悲剧!#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