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某县小学教师,每月工资收入有多少?
一、基本情况
学历:本科
参加工作:2018年
二、收入情况
每月职务工资:1798元
薪级:615元
住房公积金:500元
医保:439元
工资区类差:22元
高原津贴20元
艰苦津贴:180元
国家补贴:225元
规范后津补贴:1250元
二、扣除费用
月扣公积金:360元
医保:94元
养老保险:377元
职业年金:189元
个税19元
三、总计
应发工资3889元
合计扣款:1035元
工资实发:2852元
这个工资是不是太低了?
虽然我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青藏高原超期服役六年多,每月津贴20多,我无怨无悔;虽然我们白天人看车,晚上石头看月亮,心中思故乡,我无怨无悔;虽然我手抓生命浅,脚踏鬼门关,风雪无阻昆仑山,我无怨无悔;虽然服役期满赶上建设中国第一支快反部队,我服从组织决定留了队,我无怨无悔;虽丛三年快反部队建成,我再次服从组织决定退了伍,我无怨又无悔;虽然我青春献部队,祖国不知我是谁,我依然无怨无悔;虽然现如今流落在大山深处和城市的边缘,起得比鸡早,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马苦,收获着微薄的希望,难以应付一家的开支!但是我痴心不改,兵心依旧:昔日立志保边疆,义无反顾高原行,高寒缺氧我独享,金戈铁马驰青藏;今日退伍转战场,军人本色心中藏,一旦祖国需要我,立刻重返你身旁!
我想问现在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现在拿着跟我们当兵是一样的津贴和回乡时的退伍费,你们还能保持像我们当年那种亏了我一个,幸福10亿人的报国情怀吗?众所周知,现在的军人待遇包括伙食标准也都很高,各方面的待遇和过去天壤之别,但是我们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你们现役军人的明天。国家关爱关心退役军人,就是对现役军人保家卫国、安心服役的一个最好的定心丸。善待退役军人,切实把所有农村退伍军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让我们的老兵们在医疗和生活养老上有一个真正的保障,不要让我们的老兵在暮年的时候留下伤痛的泪水。大家战友们对此你们都怎么看?
人性有一种恶,是见不得别人好。年初单位空降一位技术副总监,刘总,40出头,西藏某部队自主择业干部,团职,因高原地区,有补助,工资比内地高,自主择业每月拿1.8万。任技术副总监,年薪28万。
单位有很多人眼红刘总的双薪。
有人说制度不合理,不上班了,一个月还能领1.8万的工资,比辛苦上班的人领的还多,这不公平。
也有人说,他凭什么一来单位就是技术副总监?那么多人干了半辈子,还轮不上这个职位。
今天一早,上级安排对本年度新来的员工进行民主测评,包括技术副总监刘总。
新员工一共有10个人,刘总的分数最低,比普通员工的分数还要低很多,与倒数第二名的分数差距竟然有20分。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刘总平时工作尽职尽责,来单位2个多月拿下了好几个军民融合大项目,而且亲力亲为,带着团队天天加班加点,从来不摆架子,和员工一起调研、一起写方案、一起设计产品……
他的能力、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但为何,他的民主测评得分最低呢?
答案无非是:很多人不服,见不得他好。
在很多人眼里,刘总每个月拿着国家1.8万的自主择业工资,还来单位抢了难得的技术副总监的位置,刚上任就拿28万年薪,他一年光工资收入就有50万,额外还有各种奖励和奖金。
刘总的待遇,容易让人眼红。很多人干一辈子,也到不了技术副总监的位置,很多人干一辈子也挣不到他一半的收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见不得别人好,于是不难理解优秀的刘总,民意测试却得了差评。
实际上,刘总的双薪,本来就是他该得的。
刘总早年读的军校,上的学校是被誉为军中清华的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去部队,扎根西部高原,工作艰苦,环境恶劣。
他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防事业,一干就是二十年。
他与家人一直两地分居,妻子带着儿子在内地,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儿子和瘫痪在床的婆婆,婆婆去世时,刘总正在某基地做实验,都没来得及赶回来看妈妈最后一眼。刘总儿子今年10岁了,可他说与儿子共处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半年。
自主择业的那份月薪,是对刘总军旅生涯的补偿,他受之无愧。
你没有受过他作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苦与累,怎能对他的工资津贴羡慕嫉妒恨呢?
另一方面,刘总在部队科研攻关很多年,具有极高的专业水准。
自主择业后,很多单位给他抛出了橄榄枝,也有很多单位开出比我们单位更优厚的条件,但他最后选择了我们单位,因为离家近,他想多陪陪家人,补偿这么多年来欠家人的陪伴与守护。
单位把刘总作为特殊技术人才引进过来,定了技术副总监的职位,给了28万年薪,这也是他凭实力该得的。
@Moon小语
这世间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那些和自己相距甚远的名人不嫉妒,亦或还心生崇拜;而对身边比自己厉害的人,往往容易心生嫉妒,甚至心怀恶意。
王小波曾说:“人的痛苦,本质上都来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自己没能力、没本事,也不允许别人有能力、有本事。
“我希望你过的好,但我不希望你过的比我好”,这就是很多人真实的想法。
能力越弱、格局越小的人,越是小肚鸡肠,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能力越强、格局越大的人,越是有度量,不仅能接受还能欣赏比自己厉害的人。
见不得别人好,其实也是承认自己过的不如别人,说明自己还不够优秀。
我们应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而不是去嫉妒别人的优秀。你们说是不是呢?
我是@Moon小语 ,欢迎关注,愿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慢慢变好,彼此温暖!
#职场真实故事计划#
#情感点评大赏#
原来韩红的妈妈雍西也是知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她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员,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怪不得有那么优秀的女儿。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就是她首唱的,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很小就在高原上放羊。天生一副好嗓子,是家乡有名的百灵鸟。她长相漂亮,身材苗条,照片登上过《人民画报》的封面呢。
二十大代表风采 |张锦梅:让绿色成为高原最美底色
#党的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时光#
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是位和林业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林业科技工作者。
近年来,张锦梅身边不少年龄相仿的同事陆续退休转岗。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诸多荣誉的她,依旧春种树苗、夏做实验、秋测数据、冬做规划,带着年轻人选种育苗。“和林木相处,也是一种浪漫。”她说。
网页链接
我的亦师亦友黄维诚的短文《煸馅儿饺子》,写得太好了。黄维诚是沈城有名气的大才子,退休前曾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辽宁记者站的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二级教授。读过他的短文后,不仅让我垂涎欲滴,如痴如醉,还让我受益匪浅,喜爱不已。臧翁说史不敢独享,现在,就与朋友们分享这个佳作,希望您喜欢。以下就是这篇短文的全文,题目是《煸馅儿饺子》,作者黄维诚。全文如下:
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饺子,特别是妈妈包的饺子。妈妈是北京人,包饺子很讲究,和面、拌馅儿、包饺子、煮饺子,就连吃饺子都有说道。擀饺子皮儿要中间厚,周边薄,包饺子边要窄,捏出齐齐的小褶。吃馅儿要吃茴香馅儿。煮饺子水要宽,要点三遍水,点完第三遍水要开锅煮几分钟,说是“关锅煮馅儿,开锅煮皮儿”。吃饺子也讲究,要醋、酱油、香油、腐乳汁、蒜末儿都备齐喽。哈哈,你还别说,妈妈包的饺子,真是又好看又好吃。
大概是1956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妈妈领我到北市场的老边饺子馆儿吃饺子。没到中午,店里就已经坐满了人。我们要的是最传统的三鲜馅儿,韭菜、鸡蛋、虾仁馅儿。饺子端上来,热腾腾,亮堂堂,咬一口,又鲜又香又软。我边吃边说,妈妈,这饺子可比你包的好吃。妈妈也点头称是,并问服务员,这馅儿是怎么做的,服务员笑着说,我们这里是煸馅儿。旁边一位顾客插嘴说,人家是把馅儿先炒熟了。这以后妈妈也试着包了几次煸馅儿的饺子,吃着也挺香,可味道还是不如人家老边饺子。
1983年,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辽宁记者站当记者,特地去采访一次老边饺子馆儿。当时的经理叫边霖,是老边家第三代传人,他瘦瘦的个子,说话慢条斯理儿。听了他的介绍我才知道所谓煸馅儿,是把肉馅煸炒以后,再放入特制的骨头汤里,慢慢的煨,让汤汁浸入肉馅儿里,增加鲜味儿,这样煨出来的肉馅儿松散味美。这煸馅儿是老边饺子馆儿的独门秘笈,传子不传妻,传男不传女。1940年,是边霖把老边饺子带到当时沈阳最热闹的北市场,扬名全东北。老边饺子皮薄肚饱、馅鲜味好,不光是本地人喜欢,就是外地来沈的客人,也都慕名前往品尝。1964年,邓小平同志到沈阳视察时,特地去品尝过边霖包的饺子。吃后,非常高兴地说:“老边饺子有独特之处,要保持下去。”1981年夏天,侯宝林先生曾来品尝老边饺子,称赞不已,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起吃煸馅儿饺子,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那是1985年9月,台里派我和另外两名记者一起去新疆边防部队采访。我们一行三人先乘飞机到南疆首府喀什,再乘坐部队的越野吉普车,沿着中巴公路奔波了一天,当天晚上来到位于图鲁葛尔特山口的边防连队驻地。这里是昆仑山脉,海拔3500多米,晚上抬头看天空的星星,又大又亮,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来。晚上睡觉感觉像是得了感冒,而且每隔两小时就醒一次。
第二天,连长领我们到边防哨卡采访。一到边防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岗楼墙上的十个大字:“碧血洒天山,青春献哨卡。”进了岗楼,只见几个战士正忙着包饺子。连长笑着说:“战士们来这里三年多了,从没回过家,也没有客人来,你们来了,战士们非常高兴,一定要包顿饺子给你们吃。不过我们这里海拔高,水的沸点低,生饺子馅儿煮不熟,所以他们先把馅儿炒熟了。”我顺口说:“好啊,煸馅儿饺子,这在我们东北是最有名的。”
令我们更奇怪的是,擀饺子皮儿不是用擀面杖,而是用酒瓶子。连长解释说,就因为海拔高,很少包饺子吃,所以没有擀皮儿的工具,只能用瓶子了。用瓶子当擀面杖,可想而知,擀出的皮儿又大又厚。由于海拔高,水的沸点低,煮饺子的时间也比平原地区要长。饺子煮好了,战士们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热情地让我们趁热吃。饺子吃到嘴里,皮儿还是有些生硬,好在煸的馅儿还是熟了。吃着这特殊风味儿的高原煸馅儿饺子,我百感交集,既为战士们的盛情所深深感动,也深切地感受到边防战士为保卫祖国边疆付出的辛苦,感受到他们身上闪光的美丽青春。这时,我嘴里吃的是高原上生硬的煸馅儿饺子,心里感受到的却是家乡柔软香美的老边饺子。
离开哨卡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右手,向寒风中的战士们致敬!向祖国的边疆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