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7公务员南京考点(南京公务员面试考点)

江南贡院 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 [微风] ​因江苏和安徽统称为江南省 故从明清时期开始

江南贡院

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

[微风]

​因江苏和安徽统称为江南省

故从明清时期开始

这里一直是作为

苏皖两省士子

参加乡试的场所

[微风]

在清代同治末年达到了鼎盛

这里一度成为了

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

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 ...

康熙帝在南巡途中却发现,驻外大臣所奏报的情况与他亲眼所见大有出入,他认识到多设耳目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鼓励宠信的大臣写秘密报告,将地方民情及当地官员的动向以密折形式上奏。

其中,江南织造便是康熙帝搜罗江南情报的站点。无论是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信息,都是康熙帝收集的对象。

康熙三十二年(1693)夏,淮徐及江南地区天早,六月中降雨,江南织造李煦奏报收成及米价。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是康熙帝钦点的有权密报的大臣之一。

曹寅年少时曾为康熙帝的伴读,后在朝中做过官,与康熙帝的关系匪浅。

后来曹寅外放为两淮御史,康熙帝因此嘱咐他要多写密奏,汇报地方舆情。康熙帝向曹寅说:“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

于是曹寅将南京考场弊案、退休官员平日的活动等地方动态,都密奏上报给康熙帝。

除了掌握江南情形之外,康熙帝也会在京城中刻意设下耳目,康熙帝曾要求他宠信的京中官吏将京城发生的事,巨细无遗地用密听向他报告。

康熙帝晚年为掌控诸位皇子,也多次利用密折了解情况。

康熙四十六年(1707)春南巡之际,当他听说朝中有人在江南购买女子时,立即委托给王鸿绪一项秘密使命:查访买卖江南女子的幕后指使。

据王鸿绪密访,“侍卫五哥买女人一名,用价四百五十两;又买一女子,价一百四十两;又一婢,七十两。侍卫 迈子 现在各处买人。广善库郎中 德成格 买有妇人,闻现在船上”。

这几位买主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侍,此外“纷纷买人者甚多,或自买,或交结要紧人员”。

康熙帝对王鸿绪刺探的密报非常警觉,又立即令其进一步弄清背后指使,再行密奏。

王鸿绪又密报称,自己奉旨密访之事,外人似乎已有所知。

他说:“自圣驾到虎丘,范溥向亲戚程某云:有汉大臣说我不好,我不去送驾罢!程某云:‘是太监与你的话么?’范溥云:‘不是太监,是御前第一等人与我的信。”

康熙帝立即在王鸿绪密折上批谕:“此第一等人是谁?”

王鸿绪遵旨再次托人找到程某,问:“这第一等人是亲近侍卫们,还是更上一层的人呢?”

程某回答:“这不敢说。”

王鸿绪仍不罢休,复托人去苏州打听,程某说:“这人岂是平等,我万万不敢说的。”

王鸿绪将这些情况原原本本的向皇帝汇报。

聪明的康熙帝立即明白这“第一等人”便是皇太子,由此更增加了他对皇太子为非作歹的警觉。

康熙帝将密折列为澄清吏治、侦查百官的最高机密,因此对密折呈送过程设计了一套周详的保密措施。

大臣呈报的密折必须放在盒子里用火漆封牢;如果密折已有被拆开的痕迹,康熙帝就不做批示。

康熙帝还将御批的密折一概都发回给报告的大臣,手边从不留底稿,意在警告密奏的大臣:内容如有外泄,责任都在大臣身上。

这是他严格要求臣僚保密的手段,可见康熙帝对保密工作的重视。

康熙帝不仅在密折上奏过程要求大臣严加保密,他自己对密折的批示也十分慎重。康熙帝批示密折从不假手他人,某次他因为右手病痛不能写字,旋即改用左手批示密折。

密折制度有几个好处:

1、密探没有品级,也就是任何人都可能是密探,你不知道你身边谁是密探,所以官员之间就难以结党。毕竟你很难去用心结交一个你自己都不能信任的人。

2、密探和皇帝是单线联系,所以密探也不知道自己身边还有谁是密探,因此他如果写不实的内容或者上报不及时,就很容易被问责。

3、最重要的,密折制度让官场对皇帝从此透明。

官员结党营私,欺上瞒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皇帝很难对于下级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所谓天高皇帝远也就是这个意思,皇帝能了解的,只有朝堂上官员们汇报的,还有一些地方大员们上报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层层筛选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之前很多奏折可以轻易地被某些大臣摁下不报。

但密折制度之后,这些挡在皇帝眼前的帷幕都消失了,官场上官员们私底下的小动作被皇帝尽收眼底。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的官员们仿佛都是木偶一般。

因为皇帝设置官僚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向下贯彻自己的意志,达成自己治国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中,皇帝就是大脑,官僚就是四肢和躯体。中国从秦到清一路走来,大环境逐步封闭,逐步僵化,本身就是因为对于皇帝而言,有自我意识的四肢和躯体是不应该的。

清朝之前的皇帝们的种种制度改革,都是在和有自我意识的躯体做斗争,而这一切的斗争结果,就是在清朝达成了目的。

满清成功的做到了四肢按照大脑的意志起舞,从此万马齐喑。

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在南京秦淮夫子庙景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

其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初为县学、府学考场。明朝定都金陵,升格成乡试、会试考场,规模空前扩大。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此地专门作为乡试考场。明清鼎盛时期,江南贡院考场的号舍共计20644间,加上各种附属建筑数百间,可容纳二万多名考生参加考试,为全国最大考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朝廷立停科举,扩大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结束历史使命……自建成至晚清废除科举期间,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全国半数以上官员赶考取功名于此,誉为古代“官员摇篮”。明清两代名人唐寅、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翁同龢、张謇、陈独秀等皆出于此,文化底蕴尤为深厚。

2012年,在江南贡院基础上扩建中国科举博物馆,从全国各地征集一万余件文物,有古代科举试题、答卷、考生用品等应有尽有,其中不乏珍品、孤品,殿试第一、二、三名答卷,极其珍贵。

2002年,江南贡院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网上)

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地下部分)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已开放的部分场馆包括博物馆地下三层,地面上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含11个展厅,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前身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后(公元1168年),当时属县学、府学考场。明朝建立后定都金陵,改为乡试、会试的场所,规模随之扩大。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专门用作乡试考场。明清鼎盛时期,用于考试的号房多达二万余间,可同时容纳20644名考生参加考试,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8804/
1
上一篇罗定公务员考试地点(自考罗定市考点在哪)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启示类(公务员面试启示题有哪些启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