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海哥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永远支持你喜欢你的视频哦
“中国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来做我们的疫苗开发。”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出自“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陈薇将军之口。
单从照片中没有人能看出,这位和蔼可亲,常常面带笑容的女士,居然是我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从非典到新冠,她一直冲在抗议第一线。
2020年年初,一场疫情自武汉爆发继而席卷全国,严重打乱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节奏。经过半年多的抗疫情斗争,终于在2020年8月17日传来了好消息,中国首个新冠疫苗已获专利,而此次新冠疫苗研发的领军者就是陈薇将军。
说起陈薇将军,可能知之者甚少。然而,在人们不知其名的岁月里,她已多次抗疫前线立下了赫赫功劳,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多多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陈薇将军正如她名中的蔷薇一般,低调内敛,却有迎接风雨的勇气和韧劲。
2003年非典爆发,时任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陈薇迅速带领团队研制抗非典药物。为了快速出成果,陈薇与团队成员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苦战近八个小时,期间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水米不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薇的团队研制出了一种含干预剂成分的喷鼻剂,有效抑制了非典的传播。而正当陈薇在前线抗击非典疫情时,她的儿子才4岁,正是需要妈妈关怀的年龄。然而母子两平时见一面都是奢望,儿子只能隔着电视屏幕亲吻妈妈。没有一个母亲不惦记自己的孩子,可想而知,陈薇将军的付出背后又有多少牵挂。
非典结束后,陈薇将军广受赞誉,然而,她却不被外界的声音干扰,而是转身再次投入科研工作中。
2004年,当埃博拉病毒还鲜为国人所知之时,陈薇将军已有先见之明,开始带领团队进行埃博拉病毒专项研究。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肆虐,面对致死率极高的埃博拉病毒,陈薇将军再次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深入疫情重灾区不眠不休地展开疫苗研发工作,她曾说过:“埃博拉离我们也就一个航班的距离”。
然而,埃博拉病毒的厉害众所周知,研发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一度陷入困境。在疫苗临床试验阶段,陈薇将军见到了塞拉利昂一家孤儿院的48个孤儿,他们的父母都被埃博拉夺去了生命。
此时的陈薇更加坚定了研发疫苗的决心,她说:“我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终于,在陈薇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世界首支新基因埃博拉疫苗于2014年问世,解救了无数深受埃博拉之苦的非洲人,更是守住了中国的防线。
这一战,陈薇将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和贡献,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看到这里,细心的你或许也发现了,陈薇将军就是电影《战狼2》Dr. Chen的原型。
2020年,武汉爆发了新冠疫情,年过半百的陈薇将军选择依然没变,驰援武汉的队伍中再次出现了她的身影,沉着有序地带领队伍开展抗疫工作,不仅快速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更是再接再厉研制出了新冠疫苗。
陈薇将军带队研制的这只疫苗所获专利正是我国首项新冠疫苗专利。正是有了陈薇将军这样于安宁中低调钻研,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国之栋梁,才让中国将抗疫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成就了如今“全世界最安全的中国”。
也有人认为,陈薇将军有如此才华和魄力定是家学渊源,而事实上,陈薇将军能够取得如今的荣誉和成就,主要是靠自己过人的天赋和对科研事业一片热忱。
陈薇将军于196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自小成绩优异,凭借对化学浓厚的兴趣考上了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硕士在读期间,老师曾让陈薇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购买实验试剂,正是这次经历,让陈薇对军事医学科学院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于是,硕士毕业后的陈薇放弃了著名生物公司的高薪工作,进入了部队,这一待就是一辈子,将毕生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她曾说过:“我进入军队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一辈子呆在这里。”
陈薇将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孩子刚满月,陈薇将军就已经回到研究院争分夺秒的开始工作。而对于这一切,其丈夫麻一铭表示理解和支持,主动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让妻子专心事业,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这是陈薇将军面对疫情时最坚定的想法。正是无数个有着这样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的人共同筑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屏障撕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为我们的安稳生活保驾护航。
她是抗疫路上的最美“逆行者”,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是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她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她是陈薇!#社会##今日微头条#
作者:xin
农村老太太养非洲小男孩13年,大爱无疆!
图片中的这个黑人小男孩,叫盛天一。他一脸骄傲的说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他有中国身份证,还有中国爷爷奶奶。
据盛奶奶说,盛天一父亲是非洲商,将儿子托付给司机盛晓阳后,从此查无音讯。
看着孩子可怜,盛晓阳把孩子送回来浙江兰溪老家,让自己的爸妈帮忙照顾。
老人家说以前家里经济确实困难,但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哪怕贷款也要给孩子读书。
盛天一如今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一心想着考个好大学,报答中国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看着这对感情要好的跨国祖孙俩,看着盛奶奶苍老的脸,我想到一个词叫“大爱无疆”,真是太了不起了!#众说康养·团圆季#
1949年4月23日,胜利渡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接到时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的叶剑英发来的专电,请他们务必在国民党的监狱中找到一位名叫谢士炎的人……
接到命令后,进驻南京的三十五军奉命迅速到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寻找,最后从监狱的行刑记录上查找到谢士炎等人已于几个月前遇害的消息。叶剑英获知消息后不无感慨地说:“谢士炎牺牲得太早了,哪怕再等个一年半载……”
那么,这个由叶剑英亲自过问寻找的人,谢士炎,是怎样一个人呢?
谢士炎,1912 年 4 月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谢家为国民党陆军将官门第,叔伯兄弟中有 9 人毕业于军官学校,其中 6 人成为国民党高级军官。父亲谢绍先,民国初期任湖北军需等职务。伯父谢绍安,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得到孙中山赏识,后来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官居要职。
少年时期的谢士炎,勤思好学、聪颖过人,崇拜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英雄人物,曾在一篇作文中表达自己要做一个岳飞式的人物的心愿——“尽忠报国斩豺狼”,显示了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念和热血激昂的家国情怀。
1926 年秋天,谢士炎跟随在国民党军中任职的伯父来到南京,投考了南京工程兵学校,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随后就读于黄埔军校长沙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第六期步兵科和中央陆军交通辎重兵学校,先后任陆军步兵营排长、交通兵团第一团副连长等职务。1935 年,谢士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深造。
在陆大学习期间,谢士炎用心读书、埋头学习,他不仅军事成绩优异,还熟练掌握了英、法、俄三国外语。陆军大学的学习锻造了谢士炎刚毅、果敢的军人性格。
日本在侵占东北三省后,继续蚕食华北地区,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这激发了谢士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1938 年,他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第八十六军。当时,侵华日军的铁蹄已深入腹地,面对山河沦丧、同胞被蹂躏,谢士炎与广大爱国将士一样同仇敌忾、奔赴疆场,先后任第三战区陆军八十六军第十六步兵师第四十六团团副、代理团长、团长,积极抵御外辱、抗击敌寇,参加了著名的衢州保卫战。
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同盟国为了增强在远东战场作战能力,在我国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扩建、增修空军基地。1942 年 4 月,美军轰炸东京,返航后到衢州、赣州等地迫降,这次轰炸使日本十分惶恐。日本参谋本部为防止美军继续利用中国机场对日本进行轰炸,向中国派遣军下达了摧毁浙赣地区空军机场群的浙赣作战命令,由地面部队予以攻占,进行彻底破坏。
中国军队由第三战区司令部针对敌人攻势,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坚守衢州及机场,采取诱敌胶着于衢州机场周围的作战方针,意图通过优势兵力对日军形成包围,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金(华)衢(州)兰(溪)是浙皖赣闽四省的咽喉,古有“铜金华,铁衢州”之称。谁控制了金衢兰,谁就控制了全浙、控制了浙赣线。
5 月下旬,谢士炎所带领的四十六团奉命进驻衢州城,金华、兰溪两城经过激烈战斗后失陷了,衢州成为敌人的主攻目标。这样,衢州保卫战就成为浙赣会战的重要部分,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谢士炎率一团之众与十倍于己的日寇激战,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铁血本色。
谢士炎所在的八十六军是第三战区的主力,他所领导的四十六团战斗力较强,责无旁贷地成为坚守衢州的坚固堡垒。谢士炎在布置战场时,向有经验的部队讨教防御经验和建议,之后发动群众配合防御,增加阵地工事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可惜,在日军发起衢州全面进攻之际,蒋介石突然改变命令,“避免在衢州决战”。
第三战区主力部队随即大部分撤退,仅留下八十六军牵制敌军。6 月 4 日,日军强渡乌溪江,兵临衢州城下,逐步形成合围之势。中国部队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担心后方被日军切断,决定撤离衢州战场,命令谢士炎团作为殿后部队掩护撤退。在谢士炎的指挥下,全团官兵上下一心、誓死坚守衢州城,掩护大部队撤退,与阵地共存亡。日军多次进攻均未得逞,且伤亡惨重,随后用飞机轮番轰炸,炮火集中轰击,并灭绝人性地投射毒气弹,致使谢士炎团官兵伤亡惨重。战至 6 月 7 日凌晨,谢士炎率部撤退。此役,全团官兵除阵亡、负重伤被俘之外,无一投降,惨烈程度,可见一斑。
日军一位参战的军曹回忆说:“当我们攻进衢州后,‘支那’的军队正在组织撤退,根据以往的作战经验,‘支那’军的撤退就是逃跑,是没有作战能力的。但这一次我们的经验失败了,据说他们的团长留在最后,这就鼓舞了他们的士气,阻碍了我们的追击,让我们失去了扩大战果的机会。”
谢士炎团以大局为重,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掩护了大部队的撤退。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给予谢士炎高度评价,称他是“壮士有为,能文善武”的一员战将。
此为《谢士炎:从抗日前线到隐蔽战线的英雄》微头条之一。
图一为谢士炎。
#金华头条#
兰溪助学中心
公益一做就是十六年
本网讯:
兰溪市“爱在兰溪”助学中心于2006年由楚汉、开开等社会热心人士牵头,经民政局批准,是以助学、敬老、帮孤、扶贫为重点,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帮扶的一家公益慈善组织。“爱心助学” 是该组织的特色服务项目!
助学中心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国家干部、企业员工,还有曾经受到资助想努力汇报社会的大学生,目前登记入册的志愿者就有500多名。助学金来自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赠。
该组织负责人开开是一位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年轻的自由职业者,他不是企业家,不是大老板,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是,他有一颗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红心。成立十六年来,他们利用这个平台,放弃双休日的休息时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足迹遍布全市乡镇的300多个村子,实地走访了近2000多名困难学生家庭,行程达10万多公里;为寒门学子开展了无数次 “金秋圆梦”、“焕新乐园”、”公益小天使” 、文明劝导、禁毒宣传、公益救援、助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活动,团队光开展的各种大型公益活动就达100多场次。
疫情发生后,他们又投入到抗疫第一线,协助防疫部门开展测温、登记、查验健康码。尤其是吴莲仙、杨建英、冯素香三位志愿者,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参与市文创园、市中心医院协助核酸检测,穿着厚厚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其中的体会只有自己能感受;她们还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双休日参与中洲公园小青团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吴莲仙脚趾骨折,但是轻伤不下火线,仅仅休息三天,带伤又坚持上岗!
志愿者的事迹真是举不胜举,助学中心帮扶结对助学对象就有500多人次,现在需要继续结对资助的学子还有238位,每年还需要筹措经费30多万元。截止目前,已经发放助学金高达400多万元。
他们的爱心举措得到了地方政府以及市民朋友们的高度评价,笔者在总部大楼看见他们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许许多多成绩单,有 “浙江省志愿服务杰出集体”、“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金华市级青年文明号”、“金华市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兰溪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等等,真是名不虚传!
全国两会刚结束,该组织雷厉风行,立即组织全体志愿者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接再厉,继续为家乡的平安建设、国家文明城市的创建添砖加瓦!
十六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实属不易!
…附相关图片
银发记者团 海浪
近日,湖南少年接到大学通知书,党书记亲自送通知书到家,何德何能?他的故事远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精彩。
这位少年名叫彭兰溪,刚出生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儿,但是在他一岁七个月的时候,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一生。
遭遇车祸导致他双腿截肢,但他却没有这样消沉下去,而是有了更大的动力:将来要造出便宜耐用的假肢。
在家人的影响下,他成为一个乐观的孩子。并不觉得自己和别人差很多,相反在同学眼中他还是一个学霸,一个自信乐观的学霸。
为学习的路上,他深信要想学得更好,身体必须更加健康,于是他每周必会游泳,每次游个2000米。
到了水中的他,就像一条鱼一样,比正常人游得还快,简直就是水中之王。
如今参加高考,他考出了优异的成绩,被湖南科技大学给录取了,学校领导听到他的事迹,觉得非常的励志,于是党支部书记亲自去他家找他,给他送通知书。
“兰溪在哪里啊,通知书来了。”进了家门,领导很是温柔地喊着他。
看到兰溪的时候,校领导先是握了握手,然后弯下了腰双手把通知书递给了他,并祝贺他考上湖南科技大学,希望把这励志故意传递下去。
彭兰溪说,未来想要从事造假肢,想让我们这类人有更加好的生活。
生活没收了他的双腿,却给了他乐观的心,面对不如意他并没有放弃,开心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他励志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他尚且这么努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颓废呢?
#2022高考季#
“你们先干着,我去撒泡尿。”1942年,一干部带着几个战士去埋雷。想不到的是,他竟因为一泡尿,直接将日本中将送上了西天。
这波操作极大地震动了日本军方,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件事还要从1942年的浙赣会战说起,当时日本为了阻止盟军的飞机在中国降落,派出了20万兵力,想要破坏在浙赣两省的机场。
在这场会战中,有一位日本陆军中将不得不提,他叫酒井直次,老祖宗曾经是日本牛人德川家康的亲信,所以酒井家在日本的地位很高。
这个人以打仗凶猛著称,在日本有“虎将”的绰号,侵华战争以来,他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酒井直次可能是日军“三光政策”最坚定的执行者了,他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无数百姓遭到了他的残害。
他还灭绝人性地组织过奸淫大赛,最后按照能力来评奖。
酒井直次这次以师团长的职位参加浙赣会战,更是志在必得,已经准备好回去升官受奖了。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的好运气就要到头了。
与酒井直次师团正面作战的是国民军第21军,这是川军的老底子,已经有20多年的作战经验了,最是能吃苦,能打仗。
为了延缓日军进攻的时间,给大部队做好充足的准备,21军派出大量工兵,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
1942年5月27日晚上,21军146师独立工兵营营长黄士伟,奉命在兰溪一带埋设地雷。
来到那一带后,黄士伟并没有急于下令,而是对战士们说:“瓜娃子们,都给我隐蔽休息,一会我让干的时候谁也不能偷懒!”
时间这么紧迫,黄士伟竟然还让战士们休息,大家都感到奇怪,不过他们都相信自己的营长,因为他当兵之前可是个文化人。
黄士伟,1920年出生在重庆,从小就是个学霸,平时玩的也是琴棋书画。
可他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日军全面侵华后,年仅16岁的黄士伟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大军。
近身肉搏他不在行,可他脑子灵活,他三次到工兵学校学习,又在瑞金中央军校进修,成绩总是全校第一。
他每次指挥埋雷都不是蛮干,而是会分析地形,用最少的武器达到最大杀伤敌人的目的。
这次也不例外,他让战士们原地休整,而他自己却东奔西跑,观察地形。
最终,他找到一块敌人的必经之路,按自己的设想,吩咐战士们将雷布好。
活儿快干完了,他又对战士们说:“好好干着,我去那边撒泡尿。”
说完,他背上两颗“铁西瓜”地雷就走。
有战士不解地问:“营长,你咋撒泡尿还扛着地雷?”
黄士伟哈哈一笑,头也不回地走了。
原来黄士伟早就看上了一个小山坡,那里离县城只有3公里,虽然不是敌人的必经之路,却是个很好的瞭望之地,敌人只要登上去观察,肯定能炸个正着。
埋完了地雷,黄士伟又仔细地在上面覆盖上了草皮,从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有地雷。
他刚想转身离开,忽然童心大起,现在山头上尿了泡尿:“仙人板板的小鬼子,让你们尝尝我的厉害!”
黄士伟带队回去没多久,酒井师团就来了。
别看这个酒井直次残暴无比,却是十分惜命,他每次都走在队伍的中后方,将自己保护得很好,而是让工兵和步兵去送死。
一路上有无数的军队都在埋设地雷,他的工兵也死伤了多一半,可他还是十分安全。
到了兰溪岔路口,酒井直次吩咐工兵去前面探雷,自己带着几个军官来到小山坡上,打算观察观察地形。
酒井直次骑着一匹骏马走在最前面,马已经驮了他几个小时,早就渴了。
马鼻子比狗还灵,早就闻到了尿骚气和水汽,直接就奔着山头而去。
没想到,马刚走了几步就踩到了黄士伟埋的铁西瓜,这种雷只要压力超过65公斤就会自动爆炸。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酒井直次和他的马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随行的几个部长比他还惨,当场就毙命了。
酒井直次全身多处被炸伤,血流如注,直到军医赶来,才疼痛而死,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这事在日本军方引起了强烈震动,他们决定秘不发丧,直到4个月后才公布了酒井直次的死讯。
由于时间太长,国民政府只是做了简短的新闻,讲了个大概,也没找是谁的功劳,黄士伟自己都不知道炸死了酒井直次。
抗战胜利后,黄士伟不愿意自己人打自己人,直接退伍不干,回家重操学业,最后当了一名会计。
直到1984年,一位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看到酒井直次竟然被供奉在靖国神社,这才通过多方研究,终于在日军档案及川军日志中证实了这一切。
42年前的功劳这才浮出水面,而黄士伟已经是一位64岁的老人了。
不过国家是不会忘记英雄的,不管他曾经是哪只队伍的。
2012年,黄士伟老英雄被授予“抗日英雄”称号,还邀请他参加抗日纪念活动。
2014年10月13日下午,黄老英雄在成都的家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享年95岁。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辜负先辈们的付出!
作者:心之语
编辑:池鸿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在头条搞创作#
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陈薇院士,在2020年成为了唯一一个女性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在面对新冠病毒时这样说道:我们要直面病毒,那就要处于一种全力战斗的状态。
当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陈薇就带领着专家团队连夜赶往武汉,并且仅用一天就搭建成了帐篷式的移动检测实验室。
当武汉的核酸检测遇到瓶颈的时候,陈薇院士自主研发的试剂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陈薇及其团队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疫苗的研制中去。
在此之前,陈薇院士曾在阻击非典,救灾汶川,援非抗埃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突出贡献,并且还曾获得诸多奖项。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她从小就是我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容貌姣好,学习成绩优异。
1984年,陈薇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那时的她留着一头长发,还经常参加学生食堂的舞会,在那时她就被称为清华女神。
从清华毕业后的陈薇成功地进入了深圳一家著名的生物公司,但是签约后不久,她就想要放弃这份工作,原因是他想要去参军。
原来陈薇当时让他去军事医学科学院拿了一次东西,从那之后,陈薇就彻底地被这个地方吸引了。
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1年,起初是周总理为了对付抗美援朝上的细菌武器而集结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和生物学家成立的。
当陈薇将这个想法说给父母以及身边的朋友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有一个人非常支持陈薇的决定,那就是陈薇的导师。
可是当时如果从生物公司辞职的话就需要支付违约金,陈薇的导师就亲自出面找到生物公司的老板,一番畅聊之后,老板答应用两个优秀的毕业生换走陈薇这个人才。
就这样陈薇成功来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并且还在这里获得了博士学位,自从成为一名军人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一个信念: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要成为为人民负重前行的人。
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也真正地验证了这句话,在2002年非典爆发,陈薇第一个带领团队奔赴一线,并且和团队日夜奋斗,最终找出元凶。
为了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陈薇研制成功了一款喷鼻剂,并且亲自送往了小汤山。
在喷鼻剂的保护下,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没有被感染,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非典病毒成功被打跑,全中国的人民都注意到了这位女战士陈薇。
2014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病毒,一时间全世界都危机四起,但是有一个人却沉着冷静并且还带领团队前往‘病毒中心’她就是陈薇。
最终,在陈薇及团队日夜连轴转的坚持下,全球首个埃博拉疫苗研制成功,当时,非洲的人们激动地将这位‘天使’抛向空中。
在新冠疫苗在武汉爆发,所有人都呆在家中,他却做了风暴中心最美的逆行者,不畏险阻,带领团队研发疫苗及防护药物。
“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是陈薇院士一生的追求,他是离危险最近的人,也是和死神交锋的勇士。
陈薇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祖国守护人民,成为守护岁月静好的人,她永远都是我们心中最崇敬的‘清华女神’
作者:文史探索家
编辑:文史探索家
#人物#
优化生命的未来(10)
舒小平
一
家长说,我跟孩子讲道理他都不听的!
我说,你怎么不想一想,你的道理孩子为什么不听?你没有讲过的道理,孩子反而做的挺好?你再想一想,这个世界上道理是公开的、一样的,为什么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呢?或者,道理是明摆着,为什么自己总是做错才想起道理,而且每次总是重复同一个错误? 请你在要求孩子懂道理之前,问自己做到了吗?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孩子能做到呢?
道理是有局限的,不是万能的。本质是:人生是按照童年塑造的心理模式运行。你在固定的心理模式上运行,不是在统一的道理上运行!孩子也是。
给孩子输入好的心理模式,与道理契合! 如果扭曲孩子的心理模式以后,再输入正确的道理,这是无效的。人是按童年父母塑造的心理模式运行,这就是乐观的人遇到挫折之后还是乐观,悲观的人遇到喜事过后还是悲观的原因。模式定型的结果。
所以,培养孩子本质就是童年时给他输入怎样的心理模式。这就是孩子未来人生命运的基石!
二
孩子放学后,同学带二年级的儿子过来,说,两次作文都没有写。我叫他不要去读书!怎么办?
原来孩子是恐惧考不好回家挨揍,作文写不出来,心已经抖得失控……所以才这样的。
五年来,我碰到五六年级、初中这样的孩子少说几十个,但是我已经帮不了他们:我帮不了孩子改善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帮不了家长焦虑、煎熬,因为10岁以后,孩子模式已经定型。
我只能告诉他们,以前你们应该怎样怎样……
我和同学说,你不要再要求孩子每次考100分。考100分,是你自己的荣誉!考80分,也是你自己的责任!和爸妈没有关系。
恐惧源——轻则恐吓不允许读书,重则双节棍伺候——消失以后,孩子心态自然正常。允许成绩有弹性!这样孩子心态就从扭曲恢复正常。
我办亲子园,就是想拯救这些父母畸形的教育观念。今天这几句话,可能改变这个孩子未来人生的命运。
我把这看成是我的人生使命!
请你在孩子幼儿园或一二年级找我,不要等到初中孩子情绪模式定型以后找我,我水平用不出来,比你还痛苦!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因为一点缺陷而全盘皆输。这样给一个家庭造成多大的损失和浪费!
从小要求孩子100分,这是孩子将来成绩年年退步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这也是造成孩子性格扭曲的重要原因。
三
家长说,我孩子上初中后,成绩本来前几名,突然掉下来。怎么办?话也不讲。小学很开心的。
我说,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了?
她说,夫妻有几次争吵,孩子看到了。夫妻关系不好。
我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孩子是牺牲品。你这是残害自己,残害对方,残害孩子,残害家庭!
夫妻关系糟糕,自己痛苦,对方痛苦,更悲剧的是下一代残废了!下一代的下一代都心理扭曲!
这就是你不为自己选择的夫妻关系负责,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奉劝家长们,一定要经营好夫妻关系!这才是真正的为自己、为孩子、为家庭的未来负责!
不离婚,不是为了孩子好。真正为孩子好,是夫妻的和睦、幸福!
四
某天晚点我们几个人聊天。一个说,叫儿子能飞多远飞多远,不要呆在兰溪。其余几个都喜欢兰溪,轻松、安逸。
我说,你不是不喜欢兰溪,你是不喜欢自己。
其他人说,太对了!
同样的道理,有人说社会黑暗,其实是他内心黑暗。你说社会美好,是你内心美好!
情绪,由你的心生,与外物无关。
五
不管怎么样,孩子不抱着就哭。大人连吃饭都无法吃。怎么办?
父母或长辈总是被孩子的哭声牵着鼻子走。孩子控制局面。这样反而孩子更离不了手,依赖性更强。并且孩子使用哭作为武器更加频繁。
这不是你在培养孩子,是孩子在培养你!
这不是正面影响孩子,是孩子让你六神无主!
父母、长辈在适当的时候,要有原则、规矩。无理取闹的哭,制止不了的情况下,要让他哭个够。让他知道什么情况下哭,无效。
哭不能破坏原则。特别是不能长期逾越合理界限,否则就是害孩子。
这样三次,孩子就知道了。哭有效和无效的界限在哪里。
这个过程就是塑造孩子行为边界的过程。
如果哭一律有效,孩子就必然使用哭解决问题。这样不好。你要有能力驾驭、引导他。
六
一个孩子培养好坏的检验指标是:在陌生环境下的适应、融洽能力。
越快适应,与环境鹭港,说明培养的越好。
适应越慢,与环境格格不入,说明问题越大。
不过,思想家都是这一类多。当然,疯子也多。
刚刚!上海又发布了最新消息!闵行区、宝山区、黄浦区、徐汇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浦东、金山、松江、青浦、崇明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8日通报:
7月7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8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9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昨日上海发布消息:7月3日至7月6日,我市累计报告与普陀区兰溪路148号疫情相关的本土阳性感染者74例,轨迹涉及全市5个区7个KTV场所。
KTV等场所空间密闭、人员聚集,共同暴露,易造成疫情短期快速扩散传播;且人员活动能力强,涉及多处公共场所,播散范围广。
其病例测序结果均为奥密克戎BA.2.2变异株。
还好还好,今天新增都是均在隔离和闭环管控中发现,没有社会面,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清零,上海加油!!!
今天是上海高考第二天,5万多名考生赶赴考场,炎炎夏日,上海学子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大考,考生家长穿红衣,穿旗袍,手举标语,祝孩子们旗开得胜,一举夺魁,马上成功。
希望各位上海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加油少年们。
上海,真的变成大蒸笼了吧?7月8日凌晨2点,上海实况气温30度,湿度81%……这,不就是清蒸桑拿模式吗?!我看了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每天都差不多,28-36度,晚上28度左右,不清凉,白天最高气温36度甚至37度,气温不算很高……但是,经常是小雨或者阴天的36度呀!
大概来说,未来7天,上海应该都是清蒸模式为主了吧?
疫情期间友情提示:疫情防控形势复杂,防控疫情这根弦不能松懈!请大家继续做好做好自己防护!少聚餐,少聚会,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勤通风。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个人做好防护,坚持就是胜利!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