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刚看了前面的7集。目前我的观感主要有两点:一是该剧主要还是从展示基层公务员群体的视角去拍摄和表达,更多的是展示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困难与艰辛,并非一部“揭露”民间疾苦的纪录片,这便注定了无法在广大的群众中引起共鸣,只能让基层公务员群体感同身受。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所以注定了这部剧不太可能成为爆款。二是该剧的拍摄还是很用心的,演员阵容很强大,整体表演也比较到位,尤其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更是用心,比如胡歌去光明县报到那天,两次因为上厕所而让官职更高的组织部长和县委书记在旁等候。只是我现在都还没看明白这个细节在隐喻或者铺垫什么。总体而言,作为一名在体制内工作十余年的公务员,这部剧我还是很喜欢,很有感触,剧中很多事情的处理、语言的表达虽然都经过设计和视剧化,但仍然值得学习。我会继续看,继续思考,继续评论。
半夜一点过,我起来上厕所,发现女儿的房间还亮着灯,不禁好奇推门进去看,发现女儿还在写作业。我很奇怪,女儿成绩非常优秀,今天一点过了还在写作业,女儿到底怎么回事?女儿抹着眼泪说出了原因,我气得半夜也把全家人叫起来,闹了个底朝天。
我今年45岁,在儿童医院工作。因为领导的培养,提拔我做了科室负责人,工作上从早忙到晚,还好家里有婆婆操持家务,女儿今年初三,成绩优秀,自觉性很好,我把重心都放在了工作上。
老公是公务员,我和老公只有一个女儿,以前婆家想要一个儿子,因为老公工作的原因,没能生老二。到国家放开二胎,我又正值事业上升期,业务能力强,领导重点培养,错失了生二胎的机会。
老公有个妹妹,今年42岁了,嫁了一个北方人,起先也生了一个女儿七岁了。妹夫老家在农村,思想比较传统,一直催他们再生一个儿子。
妹妹两年前怀孕又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妹夫的父母说不适应南方的潮湿气候,不愿意来成都。小姑子两次坐月子都是我婆婆去伺候的,男方家虽然嚷着要一个男孙,真的生下来一个男孙,却都没来看一眼,更别说帮忙照看了。
前不久,婆婆跟我商量说,妹妹的大女儿上小学了,她想出去找个工作做,老二两岁还不够上幼儿园的年龄,想白天送到我们家来她帮忙看一下,晚上又送回去。
我们家和小姑子家虽然离得不算太远,走路起码要半小时。每天带着两岁的外孙坐公交挤车太不安全,婆婆说她早上就当锻炼身体了,走路去接外孙。
女儿今年初三,正是最关键的一年,我不想有人打扰了女儿的学习。婆婆说,初三都在学校上晚自习了,回家基本不会再做作业,何况女儿回家已经十点钟了,小姑子也十点钟下班,顺道就把孩子接走了。
我听婆婆这么一说,知道她是铁了心想帮小姑子的,于是对她说:要不你就去小姑子家住吧,反正我们这边孩子也大了,白天也都在学校,不需要人在家做饭了,我们下班也晚,都在单位食堂吃过了,只有我老公会回来吃晚饭,但他有手有脚的,一个人的晚餐自己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好。
我一向说话心直口快,说的本来是大实话。婆婆一听马上不乐意了,她双手一叉腰,站在客厅中间耍泼。说帮我把孩子带大了,现在不需要她了,老家房子也是卖了的,她无处可去,我们买这个房子,她把全部存款都拿出来贴补了我们,现在看她没钱了,我就想把她赶走不管了。
婆婆在我家带孩子确实劳苦功高,几年前公公病逝,婆婆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把钱都给了我老公,让他把房贷提前还了,房子确实也有婆婆的钱。我并非要赶她走,只是想小姑子那边更需要她,她可以过去那边住几年帮帮小姑子的忙。我耐心解释给她听,婆婆语气又缓和了下来。
我想婆婆毕竟不是亲妈,说话真要特别注意,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她的心。于是这件事我就闭口不提,当没有发生过一样,尽量减少婆媳矛盾。
这事过去了一个月,昨天开学第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已经十一点了,女儿还在写作业,平时我回家女儿都已经睡了,我想应该是初三作业多吧,我低声跟她打了个招呼,在门口嘱咐了她一句:做完了早点睡啊!然后我帮她关上门去休息了。
半夜开始下雨,我听到滴答滴的雨声越来越大,一直睡不着,就起来上个厕所,却发现女儿的房间还亮着灯,推门进去看,女儿竟然还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我一看时间已经快两点了,我赶紧走到女儿身后,关心地问她到底怎么回事?
女儿委屈的哭起来,她抄着初一初二语文的活页夹笔记本,整整有六十页。我连忙问她怎么回事?
女儿说,是姑姑家的小弟弟干的,她就去上了个厕所五分钟不到,出来她的书包被弟弟翻了个底朝天,活页夹一页一页的全部撕烂了,还用荧光笔一阵乱画,整理了两年的初中语文笔记,全部被毁了。老师说要今天要检查语文笔记,没办法,她只能一页一页的重新抄一遍。
我一问女儿才知道,小姑子的孩子在我们家已经有一个月了,早上婆婆去把他接过来,在我们家带一天,晚上小姑子下班再来接走,全家人都瞒着我。暑假女儿成了小保姆,一整天除了做暑假作业,就是带小弟弟了。
我不禁火大,女儿初三这么关键的一年,跟他们说了重要性,可婆婆偏偏不听不信,非要把小姑子的孩子弄我们家来,这不是捣乱吗?
半夜我把老公和婆婆都叫了起来,严厉地跟他们说,小姑子的孩子再不准接到我家来带,否则的话,要么我和女儿搬出去住,要么婆婆去小姑子家住。婆婆这才说出了原因,小姑子和妹夫在闹离婚,两口子经常在家闹得天翻地覆,妹夫不给生活费,没办法小姑子只能自己出去找个工作做,
婆婆还说,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是做哥哥嫂子的不帮她,就没人能帮她了,好歹帮她把孩子带大一岁,明年就可以上幼儿园了。这孩子不是一般的调皮,我也是见识过的,我女儿又面临中考关键一年,他们为小姑子着想,那谁为我女儿的前途着想过呢?
大家说我该不该阻止婆婆给小姑子带孩子呢?#情感事务所# #情感#
这两天生气了,一位粉丝朋友竟然说原民办教师不是教师,你说气不气?
不是教师,国家还怎么发给教龄补贴?
不是教师,当年在学校奉献青春的时候是校工,还是打扫厕所的?
不是教师,那三尺讲台上解疑释惑的是谁?呕心沥血的又是谁?
不是教师,如今老了遇到当年的学生还是恭恭敬敬的称老师?
不是老师,当年的学生如今是高级教师,公务员,法官,工程师,解放军院校博士后教授?回来看老师时,又是礼品又是钱,真诚地让老师收下,难道说不是老师?
心酸难过,泪流不止,十几年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少,教出了大批的优秀学生,末了未了,不是老师?
本想拉黑了这位粉丝,想来想去还是原谅他吧,因为他太年轻,不了解当年原民办教师的艰苦,因为我的学生都是做爷爷奶奶辈儿的了。
仔细想想,自以为是教师,是当之无愧,默默奉献的原民办教师!
#教育听我说#
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风气,只要老师严管学生,特别是出现一些体罚之后,在网络上总会出现声讨老师的现象。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老师为什么要体罚你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理解老师“恨铁不成钢”做法,支持“严师出高徒”的教育传统做法。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是80后90后,而80后家长比90后家长更多地体会到过去的教育是“两手硬”的教育方法,就是老师跟你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讲道理都不管用就罚写检讨、罚抄书或者体罚。老师体罚学生的一般有罚站、冲厕所、打手尝心、打屁股。
我们小学的同学一共有45个人,有20来个人现在都是混的比较好的,他们都能上了大学,当了公务员,当了企业领导,当了医生、老师,这些人大部分都被老师体罚过。剩下的那部分人现在在乡下耕田,做个体户,不是说他们混的不好,而是他们混的方式大多靠体力而已。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高学历是博士,现在在广州某公司任职,他的收入我们不清楚,但是他炒股的技术算是很牛逼的据说他一年炒股赚的钱都有两三千万。这个同学在读小学的时候也是很调皮捣蛋的,他的聪明才智经常出现偏差,不好好学习,经常干坏事。为了纠正他的学习态度,班任没少跟他讲道理,反正也没少体罚他。他的父亲是一位个体户,很通泰的,非常支持老师的教育手段。他为了让老师管教好自己的孩子,用橡胶管子做了一根皮鞭,皮边上写上家长的名字,只在讲道理的不管用的情况下,授权老师可以用皮鞭狠狠的打他屁股。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县重点初中、市里的重点高中,后来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最后他选择去杭州商学院就读。
当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量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我们在讲道理,都不管用的情况下,也要有终极的教育方法。小孩子虽然也懂一些道理,但是有些深奥的道理他是理解不过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让他知道不能这样做,否则就是会挨打的。
几千年以来严师出高徒不是什么封建流理,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响应了国家号召,打了疫苗。
排队几个小时,深刻的觉得老一辈未受到教育的,大部分素质都比较差。不好好排队,警察站旁边都没用。有个女的更过分,她说她上厕所,请我们让一下,然后队伍里空出位置了,她就站那儿了。关键她站的是我的位置,我又不是什么大肚能容的人。让我给说走了。
就是有个疑问,几百上千人的队伍里,几乎没几个和我同龄的[捂脸]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知道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早都打了,可是我们县城又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在事业单位。
来自广东某地农村一教师薪资
基本工资2000
课时2000+
班主任费1000
算上来总共5000+
扣除社保公积金,到手也只剩4000+
每天工作时长:
早上7点05-晚上8点30,带晚托
一周17节课以上
早读时间:7:05分
8点早操
8点20分早餐
8点40分上第一节课,一天7节课,7点05分-8点30分这个时间给你安排得满满当当
40分钟一堂课,课间只有15分钟。如果连堂课的老师,连回办公室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不够。
虽然工作不量化,但每天改不完的作业,开不完的会,时不时有其他工作安排,包括处理学生问题,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网上说教师福利待遇提升了,个个以为教师的工作很轻松,又有假期,实际上都是拿命拼的,尤其是开学那几天,当教师的朋友每晚1-2点才能休息,9月的天气,每个人每天都大汗淋漓的跑来跑去,处理手头上的事情,安排好教务,像个快速运转的陀螺,为了让学校正常运转,不断的努力。
教师朋友说,学校每年都招新的老师,但每年都有新的老师要哭一次,有被家长骂哭的,有累哭的,有处事件不够妥当吓哭的……
俗话说:最难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由于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也不是说学生有多穷,而是学生没有在家长的教育陪伴下,性格多变,叛逆难管。#教师# #官方: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实现#
而家长呢,分为两派:一派对孩子成绩上心,对孩子生活不关心,以为放到学校就能成才,放到学校后就一切事务都不关,孩子生病了也不接回去看,出问题了还大骂老师处理不及时。
另一派家长有点文化,能挣点钱,开始对老师的工作指手画脚,一有问题就在班群里质问老师,老师一旦有事情找到这些家长,家长就会说:我孩子以前不是这样的,他以前多乖多乖……
看到这些,你还认为当老师钱多轻松吗?
教育部2021年要打击整顿校外辅导机构了,这是今年的主要任务,校外培训机构要哭晕在厕所了!家长提心吊胆非常担心学校不教,课外也不准补,这是要彻底堵死普通民众家庭孩子的升学之路和阶层跃升的通道吗?
我有一计可以让校外辅导机构立马消失。那就是今后公务员考试和各大企事业单位招聘不准要求学历,谁敢要求专业什么硕士博士学历,都属于严重的人权歧视。
企事业单位招聘,特别是公务员考试要求品德好的,哪怕人有人说这个人是伪装,那么只要他伪装一辈子做一辈子好事,那他就是个好人。他就应该上升到最高的职位,如果有错误立马拿下,再换新人。各个单位用人只看能力不看学历。只看品德,不准要求专业。
特别是像现在某些中小学竟然招聘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这属于严重的人权歧视。越是好单位越应该倾向于技校,中专的学生,应该倾向于低学历,这样的话校外辅导机构自然就办不下去,倒闭烟消云散了,这样才能彻底杜绝校外辅导机构,才能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不从根源出发,老拿校外辅导机构说事,这属于扬汤止沸。
培训机构,还是因为有需求,没有买哪来卖?升学的压力促使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了,其实家长也希望孩子不上辅导班,谁不想天天出去玩?可现实允许吗?事实也证明,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花时间的,这些孩子相对来说优秀的更多,考进好学校的更多!以后当公务员进大企业拿高薪的机会也就多!
现在公立学校因为减负,特别是小学生有的三点半就放学了,光这个时间点,有哪个上班的单位这么早下班的?那就导致夫妻俩必须一个人全职带孩子,或是求助老人帮忙,可多少教育专家又一再强调隔辈带娃的弊端!如果是夫妻两个没有老人帮忙的话,老是请假,可能就被单位开除了。那可就惨了,下一代只能越来越穷,再也没有可能阶层逆袭了!
#师者说# #郑州头条# #校外培训机构#
#你有什么好的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吗?#提高孩子学习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优秀者为伍。很多人都说: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乞丐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乞丐:教师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公务员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公务员;医生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医生;建桥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建桥的,卖房子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卖房子的.....同理,爱学习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爱学习的,不爱学习贪玩的朋友圈绝大多数都是不爱学习贪玩的。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作孽呐,好好的公务员说不做就不做,估计父母哭晕在厕所里了吧![尬笑][尬笑]
现在网络的大环境就是体制真香,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很多人似乎对体制并没有什么概念还是太单纯
比如一个同学,刚毕业一次考上天津教育局,面试成绩公布当场第二名的山东女生就不理她了,结果她因为天津离家远,就放弃了,现在在老家一个月收入还不如现在天津公务员的公积金高,第二名的山东女生后来应该开心死了
还有个朋友,华五本硕,传统行业,深圳一年收入二十多万,当初坚决拒绝进入二三线城市研究所
我个人当年也是放弃了一个南方四线旅游城市的事业单位,和北方某事业单位,当时就单纯觉得没有自己院子的单位,效益一定很差,而且卫生环境不如效益好的私企。看一个单位效益好不好,就看装修,厕所干净不干净,有没有纸
现在觉得考一个单位太难了,当年先进入体制骑驴找马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