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黄册库是怎么脱贫的。
黄册的编纂,朝廷是不出一分钱的。所以黄册库最大的问题是:穷。
毕竟黄册日常维护、看管修葺、人员工资,都是要花钱的。
穷则思变,一个叫史鲁的官员,给朝廷献出了一条妙计:罚款。
凡是检查到黄册统计有错误之处,当地主管部门就要被罚款。
这条法子听上去不错,既解决了黄册库的财务问题,又震慑了那些地方官吏,让他们不敢随意编造数字。皇帝听了后,也很高兴,反正不要自己掏钱就行。
但这个法子听上去不错,实则有很大的弊端。
举个例子,黄册库发现了某地张三家人口数量不对,他对地方官罚1两银子,地方官就对下级罚2两银子,下级官就对张三罚3两银子。在这条链条里,每一个环节都在获利,唯独老百姓倒霉了。不过好像当时没人在意老百姓怎么样。
但有一点让人佩服的是,这个法子,确实解决了黄册库的财务危机,让黄册库变得有钱起来了。
从正德11年,到嘉靖24年,黄册库靠罚款收了16.8万两银子。注意这个钱还是经过各地县州府司一层层克扣后的数字。所以这个收入相当可观了,足够应付黄册库日常开支了。黄册库也终于脱贫了,口袋都鼓起来了。
有了钱,就想有更多的钱。黄册库的人检查起来更苛刻了,错了一个字也罚款,于是他们收入更加可观。
黄册库这么有钱,其他人眼红了。同样是明朝公务员,我们挣不到钱,你们却日子过得那么好。凭什么!
于是就有其他部门来借钱,说是借,其实根本就没打算还。
嘉靖24年,工部尚书因为造桥,预算10万两。于是在皇帝的批准下,借了3万两。
过几天,兵部尚书又来了,说边务紧急,借走了几万。此时黄册库的存款大约只有1.7万两左右了。
然后户部又来了,说要赈灾。按道理说户部就是黄册库的上级,不应该拒绝这个要求。更何况还是赈灾的,这笔钱怎么着也要拿出来。
可是黄册库却为难了,因为嘉靖皇帝要做衣服,真的很巧,面料费、做工费预算正好也差不多1.78万。而南京织造没钱,也来借钱了。可见,大家都打起了黄册库的主意。
这次之后,黄册库空了。不过我们倒不用同情他们,因为没过多久,黄册库通过驳费罚款,账面上又有了2万多两银子,可见这个法子利润之丰厚。
这个黄册驳费就像是一根长长的尾巴,从头到尾攀附着密密麻麻的蛀虫,皇帝、各部尚书、里长、算手,上上下下都从中吸血。表面上看他们越来越肥硕,但大明帝国却崩塌了。
所以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之后,也没敢彻底废除黄册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条利益链涉及了太多人,是政zhi雷区,他得罪不起。
我有一个坏习惯,是不太好,就是挺难改。
就是没事的时候,习惯观察别人的细节,然后分析心理状态。
一日,在复兴公园长椅上坐着等人时,看见附近机关干部中午出来散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机关工作的公务员风格,而且还是个小领导。短袖衬衫,胸口口袋里插一支笔。头发有点秃,肚子微微鼓出,走路时习惯把手放在身后交叉。
不一会来了个女同事,不是特别漂亮那种,但女性化较严重。波浪卷、劣质而浓郁的香水味,及膝盖的花裙子。之所以知道是同事关系,因为听到喊了一声:某主任。
本以为就是中午吃撑了出来散步,后来不对劲了。女的开始想要拉男的手,男的先是打开她的手,后眼睛开始左右旁顾,一副深怕被熟人看见的样子。周边没熟人,就我一个。
之后女的更加大胆,直接上手勾住主任的手肘。这一回,主任没有拒绝。两人卿卿我我地走开了……
我之所以知道主任已婚并且此女非妻子,也就是看到了戒指,和将近40岁的光景,而女的没有同款戒指。
不知他的妻子看到了作何感想?同事=情人。
社会风气如此恶劣,女的,为达目的不知廉耻;男的,借着权利、守不住寂寞。他们凑一对倒是正好!
#情人#
#你觉得农民老了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分农民、工人、科学家、军人、公务员、教师、经商、城市失业者,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担心自己的口袋有没有钱,有钱有退休金啥都不怕,九十年代初刚开始买社保我也不重视,买不买都不在呼,到了下岗年代才认识到社保的重要性,然后每月节衣缩食,咬紧牙关坚持买社保,坚持三十多年买到退休,太难了!
刷短视频刷到一个2022平均工资图~且不说真假,2022难道不是还没有过去吗?底下评论的还挺多,难道只有我有这种疑问?[捂脸]
话说,就算是真的吧,图上来看,也就北京和上海7000以上的工资,某乎动不动年薪百万难道是幸存者偏差的原理吗?赚的越多,越有闲时间发声,赚的少的都在忙着“搬砖”?其实,想想,全国工资也就大致这么个水平,三四线城市很多公务员也就是3500-5000的水平,一二线也就是5000-6500的水平,这还是那些20%的顶层人士被庞大的数据平均后的人均,如果剔除超级富裕层,剩下的数据会更少,我记得看过一个数据,很多农村家庭,依然年收入在万元以下,所以,如果一个普通城镇家庭,两个劳动力,每人工资5000以上,家庭年收入12万以上的,就已经跑赢了大多数~不要羡慕那些年薪百万,千万的,人家赚到了,肯定是或者付出了很多努力,或者脑袋更灵活,或者家里基础好,关系到位,或者彩票找对了销售点,或者拆二代官几代~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不作,口袋里也都差不多,过好每天,上对得起和平发展的大中国,下对的起父母亲朋的帮衬,就挺好。
#该不该取消老师寒暑假的工资# 好好去打工赚钱,别一天到晚算计教师口袋里几个钱。取消教师的寒暑假的工资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符合人性。在整个封建历史长河中教师的地位一直都是臭老九。新中国成立以后,教师地位有了较大提高。广大有识之士在为教师呼吁,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水平,已经写进了法律条文,但还有人一天到晚想着如何算计老师,有意思吗?多花点心思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才是正经事。
你会因为在体制内的工作,而感觉高人一等吗?很多人嘴上不承认,很可能是因为口袋里钱不多,工资不高,但是实际上心里对自己的定位和期许还是很高的。
有人说,特别是十八线城市,媚上厉下那是一学就会,
也有人说,十八线城市的公务员,穷的不如去大城市要饭。
时代变了,他们都觉得高人一等并不至于,与此同时,他们也说,看到身边有些人过得颠沛流离,他们会庆幸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看到一同毕业的同学,一年赚了一辆车,两年赚了一套房,也会在心里感到失落。
各位亲,你要是公务员,是哪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