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衙遗址被改变背后的驾校生源激烈之争。
最近潞安府衙遗址保护区被长运擅自开挖修建训练场地改变现状引起了各大媒体关注。
有的人可能不清楚那块地方在哪,其实那就地方就是长运八字坡停车场,停车场里除慈禧书院、花园,府二堂部分遗存建筑外,就是大面积停车场。
原潞安府衙原址除少数部分是民居外,现在保护范围绝大部分被长治二中和长运占据使用者。但是保护区域内长运范围基本没有什么高楼,绝大部分是裸地,而二中十年前改造大兴土木盖了不少教学楼和宿舍。
学过车的人都知道早在2010年以前,长治的几所驾校都处于长治偏远环路以外,如最早的南垂,后来的二职、中天,即使长运驾校也远在关村北面。这种平衡多年相安无事,各自偏安一隅分食着驾驶员培养这块蛋糕。
后来随着创业驾校在农场的成立,以其离城近、公交车方便的特点迅速而起,在港友、汇等驾校在主城接壤处的成立,这下几家间的平衡被迅速被打乱。
于是,几家老牌驾校纷纷启用了市内老单位闲置土地,中天在启用了市内飞路公司场地,长运启用了府后街修配厂场地,还有原长治驾校也在三招原单位设了场地。这时期的驾校在市内的场地大都还局限在倒桩科目的场地上。
随着后来港友等新成立的驾校在市内都有了全科目训练场地,这点比如捉马生态园、南关华东铁厂都可以看到全科目训练场地。
导致驾校间招生竞争更加大,这种环境下,长运 动了利用繁华地带老厂区去破坏潞安府保护区的举动也就在意料之中,出现这种破坏性改造全场地也就是时间问题。
可惜了,潞安府衙有现成的这么一大块未开发的原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都没被破坏性进行过开发基建建设,这在繁华的闹市确实很难得,尤其对一家企业来说。
初中毕业的保安张俊成,自考成为北大法律专业,从月薪1000元到年入100万,他凭什么?
张俊成曾经是北大的一名保安,他自学考进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回家乡。如今27年过去,他怎样了?
他出生在长治市襄垣县下良镇土泉村, 那里是真正的大山,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家都住在土窑里。
他小时候,就是穷,饿。他穿着哥哥们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鞋子都是搂着脚指头。除此之外,就是饿。早晨吃几个山里摘的野梨。中午是掺了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三和面”,菜里面是没有油的。
最穷的时候,连三和面也没有,只能找邻居借粮食。哥哥姐姐很早就辍学了,他是上到初中,那时候,每次交学费都是先欠着。初中毕业,也不能继续上学。
看到村子里的哥哥姐姐都去县城打工,他也想去,但是妈妈不同意。担心他太小,照顾自己都困难,更不要说打工了。于是,他在家里跟着父母种地。
那时候种地,没有机械,全都是苦力。张俊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种地是“最苦的活”。
他17岁,妈妈终于同意他出去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冲压工,八个多月后,北京来长治招保安,他报了名。
保安需要一个月的训练,他是所有人里面,训练最刻苦的人。对于他而言,这比种地要轻松许多。一个月后,他的综合成绩在500人里排第一名。
分配工作那天,他和十几个人留在了北大,这让他欣喜若狂!没想到,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最牛学府北京大学!
1994年,他成为“北大第一门”西门的保安。他干劲足,心劲大,总是站的笔杆条直,没事的时候,向老保安请教。
两个月试用期一过,他被提拔为西门班班长。他干得更起劲了。北大是一流学府,他要做一流保安。
他工作认真负责,很快赢得了北大师生的认可。
1997年,西门岗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全市十佳保安示范岗。
有一次,他在站岗,门口有几个外国人想要进校园,张俊成想要劝阻,但是双方无法沟通。那几个外国人,用大拇指朝下来嘲讽他,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侮辱。
他打电话给妈妈“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就是种地的命!”妈妈反问道“你不是说要闯出个名堂吗?”挂断了电话。
张俊成于是开始自学英语,晚上下班自学,大声朗读。有一天,北大英语老师曹燕看到,开始帮他纠正英语发音。后来,还给了他两张听课证。张俊成感动得几乎流泪,曹燕老师说:“我不要你感动,我要你行动。”
曹老师鼓励他,自学也可以考上北大。张俊成真的下定决心,要考北大!
他只要初中学历,备考过程极其艰难,他为了方便复习,主动申请调成夜班,白天用于复习。除了站岗就是在刷题复习。
时间长了,北大的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保安要考北大,老师们都主动帮助他,章学诚教授给他联系了法律系的老师,让他旁听,张玉成教授,三天两头过来找他聊天,给他讲马克思、黑格尔、叔本华。
半年之后,他考上了北大法律系本科,三年时间,他通过了13门课程的考试,拿到了北大法律系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他带领下,有十多个保安也加入了自考行列。
随着媒体报道他的事迹,他也成了 北大校保卫队的一张名片。很多高校请他去做讲座,分享经验,很多游客也纷纷找到他合影留念。
1999年,张俊成妻子怀孕,希望他回老家。北大保安队虽然百般不舍,他还是决定回家。他觉得,北大教会他很多东西,不论到哪里,他都能做出成绩。
他回到长治,入职了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后来,他登上讲台,成为一名任课老师。
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身上又有大城市的气息,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上的法律课、政治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后来,他接手一个“刺头班”,当班主任。凭借着负责到底精神,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班逆袭成为全校看最好的班级。
后来,他辗转几个学校,但是从未离开教育行业,他从心底热爱教育,想要影响孩子们。
在中职学校工作16年,他萌生了自己办学的想法。2016年,他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他担任校长。
他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们都身穿迷彩服,宿舍内务也像军营,床铺平平展展,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在这里,学生们早上要出操,饭前集合唱歌,晚上准时熄灯。
学校还设置了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家里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说,过去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但现在我觉得,教育是引路,是老师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从100多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这所学校已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
不管起点有多低,任何人都能成功。从保安逆袭成北大毕业生,他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只要自己肯努力,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人,最终还是要自己成全自己。当发现一个机会的时候,就要拼命抓住。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你觉得,他算是逆袭成功了吗?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我印象中的长治。
我是一个97年出生的土生土长的长治人,17年来到河北东方学院学习文物专业。这一年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三晋大地。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长治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地方。最起码不至于说出长治这个地方。没人听说过。但事实是走出来才发现外面的繁华,宿舍八个同学里面就一六个没听过长治,唯一一个知道长治这个地方的舍友是山西老乡。当时我的内心深深地受到了打击。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决定将自己与长治这个城市捆绑在一起。走到哪里将长治宣传到哪里。于是大学认识我的人都会幽默的调侃我为“长治的名片”。
大学毕业以后,因为专业的特殊性,留在了学校工作。但我依然不忘为长治这座城市代言。因为我知道我的根在长治,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这里养育了我。于是我便在工作闲余时间做了一个抖音账号,通过我讲述家乡的历史人文来将我的家乡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长治,了解长治。
当时只凭讲述长治的故事是远远不足以介绍完我们的长治的,因为像我们长治有很多优秀的非遗文化,传统手艺,美食,特产是不能通过口述来展现的。所以我希望能与我们长治一些能够代表我们长治地方特色产品商合作,共同来推广我们的家乡长治。如果看到此作品长治同仁们,可以联系我。
其实,在做这个账号的过程中,我受到过很多质疑,甚至见过了太多的冷言冷语。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只有我知道我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知道这里的美,我比很多人都了解他的文化。#我的家乡在长治#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长治,我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把我们的长治建设好。把我们的长治推广出去。为我们长治代言!
初中毕业的保安张俊成,自考成为北大法律专业,从月薪1000元到年入100万,他凭什么?
张俊成曾经是北大的一名保安,他自学考进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回家乡。如今27年过去,他怎样了?
他出生在长治市襄垣县下良镇土泉村, 那里是真正的大山,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家都住在土窑里。
他小时候,就是穷,饿。他穿着哥哥们的旧衣服,补丁摞补丁,鞋子都是搂着脚指头。除此之外,就是饿。早晨吃几个山里摘的野梨。中午是掺了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三和面”,菜里面是没有油的。
最穷的时候,连三和面也没有,只能找邻居借粮食。哥哥姐姐很早就辍学了,他是上到初中,那时候,每次交学费都是先欠着。初中毕业,也不能继续上学。
看到村子里的哥哥姐姐都去县城打工,他也想去,但是妈妈不同意。担心他太小,照顾自己都困难,更不要说打工了。于是,他在家里跟着父母种地。
那时候种地,没有机械,全都是苦力。张俊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种地是“最苦的活”。
他17岁,妈妈终于同意他出去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冲压工,八个多月后,北京来长治招保安,他报了名。
保安需要一个月的训练,他是所有人里面,训练最刻苦的人。对于他而言,这比种地要轻松许多。一个月后,他的综合成绩在500人里排第一名。
分配工作那天,他和十几个人留在了北大,这让他欣喜若狂!没想到,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国最牛学府北京大学!
1994年,他成为“北大第一门”西门的保安。他干劲足,心劲大,总是站的笔杆条直,没事的时候,向老保安请教。
两个月试用期一过,他被提拔为西门班班长。他干得更起劲了。北大是一流学府,他要做一流保安。
他工作认真负责,很快赢得了北大师生的认可。
1997年,西门岗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全市十佳保安示范岗。
有一次,他在站岗,门口有几个外国人想要进校园,张俊成想要劝阻,但是双方无法沟通。那几个外国人,用大拇指朝下来嘲讽他,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侮辱。
他打电话给妈妈“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就是种地的命!”妈妈反问道“你不是说要闯出个名堂吗?”挂断了电话。
张俊成于是开始自学英语,晚上下班自学,大声朗读。有一天,北大英语老师曹燕看到,开始帮他纠正英语发音。后来,还给了他两张听课证。张俊成感动得几乎流泪,曹燕老师说:“我不要你感动,我要你行动。”
曹老师鼓励他,自学也可以考上北大。张俊成真的下定决心,要考北大!
他只要初中学历,备考过程极其艰难,他为了方便复习,主动申请调成夜班,白天用于复习。除了站岗就是在刷题复习。
时间长了,北大的师生都知道,西门有个保安要考北大,老师们都主动帮助他,章学诚教授给他联系了法律系的老师,让他旁听,张玉成教授,三天两头过来找他聊天,给他讲马克思、黑格尔、叔本华。
半年之后,他考上了北大法律系本科,三年时间,他通过了13门课程的考试,拿到了北大法律系的自考本科毕业证。他带领下,有十多个保安也加入了自考行列。
随着媒体报道他的事迹,他也成了 北大校保卫队的一张名片。很多高校请他去做讲座,分享经验,很多游客也纷纷找到他合影留念。
1999年,张俊成妻子怀孕,希望他回老家。北大保安队虽然百般不舍,他还是决定回家。他觉得,北大教会他很多东西,不论到哪里,他都能做出成绩。
他回到长治,入职了长治一家中职学校的管理岗位。后来,他登上讲台,成为一名任课老师。
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身上又有大城市的气息,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上的法律课、政治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后来,他接手一个“刺头班”,当班主任。凭借着负责到底精神,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班逆袭成为全校看最好的班级。
后来,他辗转几个学校,但是从未离开教育行业,他从心底热爱教育,想要影响孩子们。
在中职学校工作16年,他萌生了自己办学的想法。2016年,他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他担任校长。
他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们都身穿迷彩服,宿舍内务也像军营,床铺平平展展,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在这里,学生们早上要出操,饭前集合唱歌,晚上准时熄灯。
学校还设置了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家里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他倡导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说,过去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知识,但现在我觉得,教育是引路,是老师以心为火,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从100多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这所学校已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
@临七月不管起点有多低,任何人都能成功。从保安逆袭成北大毕业生,他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只要自己肯努力,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人,最终还是要自己成全自己。当发现一个机会的时候,就要拼命抓住。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你觉得,他算是逆袭成功了吗?#山西长治#
很多人难以理解我读书时的那些回忆。
我去哈尔滨读书前,连长治市也没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在县城读高中。
没坐过火车,更别说飞机了。
如果说学费1200元,住宿费400元,总计1600的收费都是天文数字,你们信吗?
我们种地一年收入也达不到1000元。
我们寝室老七来自连云港,父母下岗,1600元也是天文数字。
兄弟几个到哈尔滨读书,没一个人有羽绒服、毛皮鞋。
生活费不超过100元每个月。老二来自陕西农村,早上只喝免费粥,一个馒头,早餐一毛钱。一般我两和打一个一毛钱的咸菜,一起吃。
但这些并没有让我们自卑,从大一开始,大家就陆陆续续找活干,赚钱。
我找的那个家教真好。从大二开始就成了大款。每个月收入能达到400-1000元。加上奖学金,算是个寝室小土豪。
我大三寒假回家过年,给了我爸4000元,把我爸吓坏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买了一个厦华小电视,全家在自己家炕上看得第一个春晚。
给爸妈买的哈尔滨军人服务社的皮鞋,冬天一点不冻脚,我爸穿了十来年。
兄弟们都不自卑,也不怕别人看不起。别人有的,我们努力也会有,无非就是比别人多吃点苦而已。
我们也没抱怨过什么,通过读书,通过努力工作,我们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了自己的一份收获。
盘点院校前身之长治学院
长治学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1958年,改为长治师范专科学校,随后改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停止办学。1978年,重新恢复办学。2001年,与山西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山西师范大学晋东南学院。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拥有2个校区(南校区、北校区),总面积达500余亩。现有教职工944人,专任教师700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195人,其它副高级职称人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7人,硕士学位教师532人。下设14个教学系,开办41个本科专业。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36个。
国家一流专业:无
省一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生物科学
专业的话,共计36个招生专业。其中经管类5个,理工类17个,艺术类5个,人文社科类9个。人文社科类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历史学、文化遗产、英语、商务英语、翻译,理工类有光电、电子、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生物等专业,其中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工程是比较少见的专业。
宿舍的话,有八人间,基本上都是上下铺,洗澡得去澡堂,部分六人间就是上床下桌。
电子科学与技术、生态学为省重点学科,历史学、法学、网络工程、生物科学为校重点专业,中国史、应用经济学、生物学为校重点学科。长治学院在山西省内同样不太知名,作为师范前身,相关人文社科类专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不过总体来说很一般。长治学院的两个校区,都在潞州区,北校区隔壁就是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个校区,隔着就是5公里。北校区到长治东站5公里,公交车需要10多分钟。到长治站9公里,公交车需要20多分钟。
艺术系是晋东南一带唯一的艺术基地,对晋东南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长子县色头煤矿投资1300万兴建了华北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一座农业种植观光园区-卉懋农业生态园。这是长治市大事记中记载的1999年发生的一件大事件。
据当时记载介绍,这是与农大、林大等单位合作,引进了日、韩等国家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技术开发,集生态观光、垂钓等休闲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年产生效益400万,上缴利税150万。
如今,二十年过去,当初投资的农业生态项目,产生的效益到底怎么样?怀着对这项目的好奇,实地探访了位于227省道长子东旺村南的卉懋生态园。
出针漳沿省道,走义堂过北呈桥,经过长治县金牛洗煤厂、长子西南呈煤矿就来到东旺村东南,榕泽洗煤厂南侧的卉懋生态园。
如果不留神,不打听当地人,很难发现卉懋园的存在。倘大的园区一片寂静,看不到一个人影,若不是马路边的二层楼和造型独特的大门以及那宽阔笔直延伸到园区深处的水泥路,还有那现存的玻璃恒温大棚、结构复杂的储水池,否则很难与关于卉懋园区的介绍联系起来。
因为园区里,大棚消失了,只剩那些支架堆在房前屋后;土地弃种了,经历春秋的蒿草淹没了百亩大田;水利设施荒废了,掩映在丛林乱草间;食堂、工房、宿舍一片狼藉,基本已废弃,有的房间成为色头煤矿报废设备的仓库;园区除了还生长着不少松柏,还有就是那些空闲土地堆放着不少煤矿退下来的皮带架和废铜烂铁等材料,这些东西随处可见。这地方是不是还烧过砖瓦?那道路尽头围墙边那硕大的烟筒在园区的每个角落都能看见。
园区里一切已偃旗息鼓。看来生态农业看上去很美好,其实,很难产生直接效益,哪怕有着煤矿食堂几千人的消耗支撑,要不,也不会被废弃,成为煤矿的废料场。
山西长治市北郊唐崔拏墓
选自《文物》1987年08期,长治市博物馆 王进先
1984年8月,漳泽电厂在长治市北郊25公里处的安昌村施工中,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我馆派员前往作了清理。
此墓位于漳河水库东岸,在安昌、临漳、高家庄三村之间(图一)。
墓向正南北。墓室平而近方形,墓底长3.7、宽3.68、墓室残高3.1米。墓底铺一层条砖。墓室南壁中部砌有拱门与甬道相连(墓道未作清理),门高1.5、宽1.4、深0.42米。墓室两壁砌有东西对称的两耳室,形状相同,门高0.95、宽0.8、进深0.84米。耳室底部高出墓底0.13米。东耳室内除有两个头骨及部分散骨外,还随葬铁镜和铜镜各一件;西耳室内除有一头骨及部分散骨外,还有三彩罐、青釉瓷灯各一件,另在门口中部放置铁刀一把。墓室西北部用条砖砌出棺床,床长2、宽1、高0.41米。中间用条砖将棺床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头骨一个,西部有头骨两个及部分散骨。墓室东部也砌有棺床,床长2.56,宽1.1、高0.26米,上有头骨三个及部分散骨。两棺床上均未见随葬品。此外,在墓室西部还发现腐朽的木板痕迹及散骨,说明墓室内原有木棺(图二)。
陶牵马俑2件。形制相同。头戴朴头,身着翻领胡服,束腰,挽袖。左手下垂,右手握拳举起作牵马状,拳心作穿绳孔。俑高25厘米(图三)。
陶武士俑1件。头戴盔,身着翻领胡服。拱手于胸前。俑高26厘米(图四)。
陶侍女俑2件。头梳平髻。身着裙服,披肩由肩部下垂。双手交于腹间。俑高23厘米(图五)。
陶持箕女俑1件。头梳髙髻,头略前倾,眉毛修长。作踞坐状,手持箕。俑高16厘米(图六)。
陶灶前女俑1件。头梳高髻,身着连裙服,身体下蹲,向右倾,左手举至眉梢,作遮挡状。俑高15厘米(图七)。
陶人面蛇身俑1件。蛇身弯曲,两端各有一人首。两头间距34、头高12厘米(图八)。
陶人面鱼身俑1件。中空。长22、头高10厘米(图一二)
陶卧牛1件。作跪卧状,腹部中空。长27、头高8厘米(图九)。
陶狗1件。卧状,尖嘴竖耳,仰首屈足,尾巴同贴于身。长1C、头高8.5厘米(图一0)。
陶鸡1件。高冠长尾,头尾均残。长13、高7厘米(图一一)。
陶灶1件。长方体,灶面一角有圆形烟囱。长15、宽10、高8厘米。前有灶门,门高3、宽2厘米(图一四)。
陶雁杵头1件。碓身已残,仅留杵头。残长14、高8厘米(图一三)。
陶磨1件。上下两扇,」攧边谋刻凹槽,中间留圆孔。直径11、高5厘米(图一五)。
陶车1件。拉车牛已残,留马鞍形车篷及二轮(轮已碎)短辕。车身长24、宽14、轮径20厘米(图一九)。
陶罐3件。-件为双系罐,圆唇,短颈,深腹,平底,肩部有对称双耳。通高28、口径14.4、底径12.6厘米(图一六:1)。另外两件形制相同,方唇,折沿,束颈,深腹,平底。通高34、口径12.8、底径14厘米(图一六:2)。
三彩罐1件。敛口,附盖,盖上有一伞形纽,鼓腹,圜底。口沿为深褐色,肩部及腹部为翠绿和褐色,釉流至腹底,釉层表面部分剥落。通高7.1、口径3、腹径8.7厘米(图一六:3;二O)。
青瓷灯.1件。平沿略下折,浅腹,平底,高圏足。口径13、高10.2,足径8厘米(图一六:4)。
铜镜1件。近方形,边缘略呈弧状。背中有纽,有双鹰抓狐图案。镜直径12.2、边厚0.3厘米(图一七、二一)。
铁镜1件。圆形,中有纽。全身锈蚀。直径16、厚约0.5厘米(图二二)。
铁刀1件。长方形,全身锈蚀。长23、宽12.5厘米。
墓志一合。盖顶阴刻“唐故崔君墓志之铭”。盖中央刻一朵宝相花,边缘刻卷草纹。志石正方形,长宽均为56.5厘米。志文字体为行楷。21行,行21字,共425字(图一八)。录文如下:唐故朝散大夫崔府君墓志之铭
君讳拏字季玉武城人也炎皇之圣裔魏上党郡守晖之后昔赤帝乘运开胜族于姜水之泉少典握枢擢灵根于常羊之野叶延茂腿芳宝胄于千门嗣代英风重望崇于四氏曾祖怀征南将军安南长史攧戎略之奇谋振威风于海外祖济直阁将军行台内史蕴江海量抱山岳之才父琳凤池县令麦茂声驯化越张堪之俗□达皇朝上轻车都尉功参草昧职列荣斑君感粹诞灵自天生德皇朝授朝散大夫遁志丘园颐神里用春秋七十有六干封二年六月七日卒于私第夫人金城申氏周并州祭酒从事嗣之中女妇容内穆四德流芳母尊外彰三仪清肃息龙孚鑛叡智清高宏才独秀梦泪盈珠掩有膏肓之疾春秋六十有九以永昌元年六月五日终于寝室夫人申氏志等恭姜声齐孟母即以其年岁在星纪月至降娄十七日景寅合葬于潞城县西廿五里之平原礼也东则牛峰独秀游天汉之神人西则积石为山表黄祇之圣匠前临冯郡后背韩郊飞盖相连.琳琅闲出嗣子上骑都尉起善等孝心内着体尊外成卜此胜壤安其宅兆纪录清徽式镌金石其词曰命代乘运应历天才熊熊视兆圣帝龙媒姜城宝祚齐地封开常羊感梦万古承基其一。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北大保安,成功考上北大,毕业后自己创办学校,当校长
张俊成,就是靠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1976年出生于山西长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
当时张俊成的家庭条件也不怎么好,读完初中他就辍学了。
为了生活,张俊成先是在家帮着父母务农,后来有去汽修厂当学徒,几经周折,1995年5月,张俊成最终还是来到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地方——北京大学。
在大家的认知中,肯做保安的人,往往都是年纪较大的大叔,因为保安的工资并不高,工作也比较枯燥乏味。
哪怕是北大的保安,工资也并没有那么高。
不过因为北京大学的特殊性,当年的张俊成除了要忍受工资低、工作乏味外,有时候还会承受心灵上的“无力”。
北京大学作为世界名校,除了来自中国本土的学生,还有数量不少的外国留学生,而这部分留学生往往都是说英语。
在一次值班的过程中,张俊成就遇到了7名外国留学生,本着职业素养,张俊成拦住了这7位留学生。
因为他们没有相关证件。
而面对阻拦他们的这名保安,这些留学生叽里呱啦地说着外国的语言,张俊成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哪里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
在一番手势比划无效后,这7名留学生在最终在气愤中离开了北大的大门,不过在走的时候,让张俊成遭受到了屈辱。
这些人朝着张俊成竖起了大拇指,并随后大拇指朝下,充满了嘲讽。
正是这样的经历,张俊成的内心受到了触动,这就是知识匮乏的后果。
如果自己会英语,并且还会一口流利的英语,那么就不会被人看不起,也明白那些人说的是什么。
为此,张俊成开始了漫漫自习路!
在下班时间坚持学习的张俊成,不断提升着自己的英语和文化水平。
而身处北京大学这样的求学圣地,经常可以遇到各个领域学术界的大佬,张俊成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很快,北京大学的不少教授都熟悉了这个爱学习的年轻保安。
虽然保安和教授的身份看上去很“悬殊”,可是并没有一位教授嫌弃张俊成的保安身份,反而都悉心教导。
正是张俊成虚心求学的态度,不少教授都会对他进行一些指点,推荐一些书单,甚至英语系的曹燕教授,还给了张俊成两张听课证。
一张是她英语课的听课证;另一张是她成人高考考前培训班的听课证。
正是这样两张听课证,让张俊成得以近距离地聆听到北大教授的课程,并且也为日后考北京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不断学习中,张俊成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并且决定要参加当年的成人高考。
为了能够考上大学,张俊成每天甚至就睡三个小时,其他时间除了上班,就是听课和学习。
很多人读书时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宿舍——学校——食堂。
而张俊成当时的生活则是四点一线:宿舍——保安室——教室——食堂。
正是这样看起来单调的生活,张俊成却觉得很充实,他不仅学到了渴望的知识,还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所幸,张俊成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在1995年的秋季,张俊成以超过录取线2分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人高考)。
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
张俊成在2015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家乡和朋友合伙创办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