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罗荣桓:共和国第一任总检察长,深获毛主席赏识!
罗荣桓是共和国排名第七的开国元帅,军事生涯中担任政工主官的时间比担任军事主官的时间要长,被称呼为我军唯一的政工元帅。
对于罗荣桓来说,他不仅会做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善于利用谋略带兵打仗,可谓是能文能武的全能型帅才。对于抗战时期的罗荣桓,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由此可见,罗荣桓元帅确实拥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
到了建国后,随着共和国的人民政权组织日趋完善,但对于检察机关却迟迟拿不定注意,当时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要不要建立检察机关?二是如何设置检察机关?三是由谁来担任第一任总检察长?
这成为摆在毛主席党中央面前的一大难题,毕竟这是第一次设置该机构,设立该机构的初衷就是为了对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全国国民严格遵守法律,实行检察责任。因此,检察院在全国各部门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此重要的工作,要谁来主持呢?
这个时候,毛主席想到了罗荣桓。
就是因为罗荣桓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面对复杂局势,而且明辨是非,原则性强,还被毛主席誉为最守纪律的党内“圣人”。
于是,罗荣桓就正式出任了共和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全面主持工作。
从1949年11月1日检察工作正式办公,到12月20日经毛主席批准试行《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罗荣桓就带领检察院的同事们制定出了新中国检查制度的第一部法规,工作效率之高极为罕见。
有了检察工作的组织法规,接着就是建立健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截至到1953年12月,全国建立各级人民检察机构930个,共有干部5600余人。至此,检察机关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起来了,新中国人民检察署从组织上、制度上完成了历史性的奠基。
可以说罗荣桓元帅是共和国检察工作真正的奠基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只可惜,如此优秀的开国元勋,却英年早逝。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积劳成疾在北京逝世,刚穿上元帅军装才8年时间,成为最早去世的开国元帅。
对于罗荣桓的逝世,毛主席是痛心的、是惋惜的,曾发出"国有疑难可问谁" 的叹息!
毛主席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天几夜不能寐,写成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来纪念老战友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主席言简意赅的七言八句,把罗荣桓元帅的丰功佳绩以及他的逝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