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掐指一算,我们家庭还没有公务员呢。大伯父孙女,南京大学数学系,2001年和男同学一起去深圳华为工作。俩人在深圳结婚成家。二伯父孙子,东南大学计算机毕业,去了新加坡读研,现在夫妻俩回苏州搞钢琴销售和培训。二伯父外孙,南京理工大学本硕连读毕业,现在南京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我大外甥,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在施工单位、房产公司工作了几年,考了个乡镇事业编制,在镇政府工作。我小外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现在美国读博。我家儿子,苏州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毕业,回县城当医生。我堂兄是83年考上华中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光技所,后来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研,就留在新加坡。我妹妹是85年考上南通师范幼师专业。我是87年考上财校,89年分配到建行工作的。我们一堆人都是从农村学校考出去的,憧憬美好的未来,都没有从政的愿望,更多的是仗剑走天涯的愿景,选择学有所成、选择学有所用。
中组部划定公务员范围:八类人员属于公务员,其它都不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考公务员的情结,古代有范进这类年年不中年年考的经典例子,进入现代之后每年也有大量考生前仆后继考公。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去年考公人数已经突破530万,同比增长4.6%。大家都知道考公务员竞争大,但还是义无反顾加入这个队列,无非是因为公务员相对稳定,考上之后不用担心裁员问题。如今中组部已经重新划定了公务员范围,只有以下8类人员才算公务员,即使要考也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一、这8类人才算很多人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听从家长意愿选择考公,由于公务员选拔条件较高,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还有不少人也会选择考事业单位。后者虽然也被称为“铁饭碗”,但跟公务员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这种编制相对比较紧缺,所以也十分抢手。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其他的外招人员则按合同工算。
坐标南京:我的一辈子就毁在差一点点上了,考大学一本线差5分,考公务员笔试第三,面试第二被刷下来,工作第一年业绩差一点没有达标,没有升职,到现在还是一个销售经理。拿着6000多的工资。
是真的运气差吗?[流泪]
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之后,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真的捉弄人!
当初成绩不好的,反而早早结婚生子,车子也从奥迪换到了宝马,父母更是早早就替孩子买了两套房,如今翻了两倍。
相反,成绩好的人,考上公务员一直辗转各地,没买房没结婚,还在为考南京的公务员而努力着。
这看起来多多少少有点讽刺啊,但也恰恰表明不同的选择代表不同的人生,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种例子,我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初中都还没毕业就出来闯荡了,到现在不单有房有车,还有自己的工厂,是我们同学之间混得最好的一个,年收入最低都有一两百万,已经胜过我们班上读过大学甚至本科的那些人。
你们说像这种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选择的结果?
在南京年收入三十万元的生活。
2017年毕业,这两年到手收入加公积金30W的样子。老公在33W-35W的样子。两套房,一套全款,一套贷款130万。
听起来很不错的,但压力也是有的。
先说收入,我自己的收入方面我觉得还不错了,疫情向下还能维持,也很感恩,但太忙了,一直想考公务员奈何一直考不上。疫情向下,感觉也会受到影响,估计今年全年不一定能到30了。老公收入也还行,但出差比较多,他的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小一些,但也非常忙,他老是跟我念叨,想去学校当老师,我一开始不同意,因为收入会降很多,后来我说对你就一个要求,不要裸辞就行,因为每个月还有8000多的房贷,最近又不提这一嘴了。
再说房子,两套房子一套我的,一套他的,我的房子是15年父母全款买的,80平,两房,当时100+,现在200+,他的房子是我们结婚前18年买的,大概250,100平,三房,首付100+,贷款100+,首付里大头是借的,婚后和他父母一起换了两年还清的。都是比较郊区的房子,后面会把他的房子换掉,两个方向,市区学区房或者附近稍宽敞一些的房子。
然后是父母,我父母每个月退休金一万左右,他父母退休金六千多,双方父母都是知书达理的人,但因为我家还有哥哥,我父亲身体也不好,而且父母已经全款给我买了房子,婚后不再要父母经济方面的支持,他的父母和我们一起还了他房子的首付。22年初生了小宝宝,手上有40万存款。
目前的压力主要三方面,一是换房子的压力,二是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对未来收入的担忧,三是父母日渐老去,特别担心父母身体出问题,时间和金钱都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