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河南省高考状元以839分的成绩考进中国人民大学。二十五年后,人们却发现他成为了一个流浪汉,为何他会沦落至此?
常学福从小就被人冠以“天才少年”的称号,天资聪颖的他并未辜负家人的期待,高考那年,他用实际行动给自己的18岁交了份满意的答卷。
他以839分的成绩成为当年河南省的高考状元,并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上了大学后的常学福依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毕业后,他很顺利地进入当地的一家企业,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就得到了公司的赏识,成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
原本他的生活可以一直按照“别人家”孩子的剧本一路开挂,升学、工作,拿着满意的薪水,生儿育女,成为人中龙凤。
然而,格子间里的繁琐日常和加不完的班令常学福感觉到不适,这不是他期待的人生轨迹,他还想有其他的尝试。
于是,常学福毅然决然地辞职,回到了老家摆了个水果摊,自己创业。或许是人生路上总有起伏,又或许是他没有搞明白生意经,很快,他的水果摊亏了钱。
创业失败后,常学福从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年”变成一个无业游民。这一路他听到太多的评价和非议,可是这些终究是别人眼中的他。
常学福想要找到真正的自我,为此,他做了一个在常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决定,他开始流浪,四海为家。
2017年,常学福把所有的积蓄都交给父母后,他扔掉手机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以天为盖,地为床,不关心任何事,只关注自己,孑然一身走在这人世间,感受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的滋味。
这个过程中,他忘掉了过去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之前的饮食习惯,但唯一没变的是他依然热爱读书,在漂泊的日子里他坚持阅读。
由于他一直未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他的父母自他走后便失去了他的音讯。直到2022年,他们通过一个报道了解到,原来儿子如今成了一个流浪汉。
当时,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当与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交谈时,却被他的不凡谈吐给惊到了。
这个流浪汉就是常学福,流浪过程中,他不像其他流浪汉那般只追求温饱的满足,他很善于交流,言语中还透露着哲思。
在他那邋遢的外表下隐藏着过人的学识和见地,宛若一个隐世的智者一般松弛而自在,人们都由衷的说他是一位“高人”。
一个名校毕业的天才大学生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有人说,常学福是被逼走的,工作的失败,家庭的失意把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打下了神坛。他接受不了命运的折磨,选择用流浪来逃避生活的重担。
也有人说,常学福选择流浪是想让自己冲破束缚,换来心灵的解脱。地位、金钱这些都是俗物,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一个蝼蚁,苟延残喘地吃遍人世间的苦,追求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
每个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但却可能都不是常学福心里的想法,毕竟我们不是他,对于他的经历,我们无法感同身受。
我们不能感知和理解他遭受的苦难,就如同我们不能体会他感受到的甜蜜。甲之蜜糖,或许是乙之砒霜。糖甜霜苦终究还是自中尝,终究都得感受一遭。
逃避也好,看开也罢,这都是常学福自己的决定,都是他在一直追求的生活状态。只要他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自洽的方式,他就已经胜过千千万万的人了。
放眼四周,有多少人都在拧巴地讨着生活,既对拥有的不满意,又得不到想要的,在取和舍之间禁锢了手脚,动弹不得。
你能理解常学福选择流浪的初衷吗,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考过基础课,没去审核,成绩被取消】一河南考友,2017年考一级注册结构基础课,考试通过了,但是选的考后审核,一直没有去审核,前两年还正常去考试专业课了,今年再考一注专业,说基础成绩被取消了,要重新考基础课。
【#河南2019级高中学考176人违规作弊# 被取消成绩】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消息,河南省招生办发布《关于对2019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违规考生处理情况的通报》称,河南省2019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本次考试组织严密、管理规范、考试过程平稳顺利,考风考纪良好。但考试中也存在个别考生违纪作弊现象,全省共发现违纪作弊考生176人,其中由省招办通过网上巡查和评卷过程中发现并查实的违纪作弊考生113人。与往年相比,考风考纪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个别县(区)考点存在监考员不认真负责,甚至不作为的现象,从而导致考生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电子设备进入考场,考试过程中出现抄袭、利用手机等作弊工具向互联网上传试题及答案等问题。(澎湃新闻)
河南省二级建造师成绩公布时间得到官方回复:目前正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阅卷,因为新冠疫情严重,暂时还未确定公布成绩时间。
河南的考生,等着急了吗?你所在的省份出成绩了吗?
马嘉祺考365分,也敢出来上热榜?让众多考600多的真学霸怎么看?
也许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一面,大多人追的这些偶像,演员,明星,其实都是学渣,赤裸裸的学渣!
河南高考总分750!马嘉祺高考成绩考了多少?,365分!学渣!还好意思立学霸人设?
整体分数分布为:语文92,数学40,英语68,综合165,综合365分 。#工作人员回应马嘉祺高考成绩# #高考#
数学40!真搞笑,学的都是啥?英语68?就这?
求求别弄学霸人设了!把热搜留给咱们的状元们,高分考生们吧!
有人问我凭啥笑话人家,你高考多少分?我比他也就多了三百分!
自从25号,河南高考成绩公布以后,我发现了一些很奇怪的现象,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成熟想法(仅供参考):
第一,有些高中发布喜报很是鸡贼。比如我老家L山一高,他们年年的喜报都是700+的一大堆,看上去特别唬人,不明真相的还以为出了省文理科状元呢?知道真相的,则明白,那些都是经过加分之后的成绩,并非是裸分。
高考加分,我不认为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当然它也不光荣,因为加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99.99%的学生都要靠裸分杀出重围的,所以,出喜报的时候,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告知公众:裸分多少,加分多少。
否则,真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我所在的县级市一高今年夺了一个全市的理科状元,在县官媒的采访视频下,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要不要自吹自擂?市理科状元难道不是郸城一高的吗?他们有一个702分。”
如果这条评论没人点赞也就算了,关键是很多人点了赞,这就有点恶心了。点赞的这些人我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或许是愚昧无知,还是恶作剧?于是我回复了句“无知不能当做傲慢的理由,如果不知道什么叫裸分的话,建议去搜搜百科。”
截止我写这篇文字之前,我回复的评论点赞已经超过原评论了。
第二,有些网友恶意诋毁公立高中,捧民办高中的臭脚也是我相当费解的。
我们的县级市一高出了一个地级市理科状元,这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儿,于是各种宣传也就密集了些。
可你点开这些宣传视频的评论区,总看到有人提到某私立高中,并且大夸特夸。按说王婆卖瓜我也理解,可关键是会让一些不辨菽麦的路人真就信以为真,把自己的孩子给傻傻地送到了民办高中,最后钱也花了,也没考个好大学,何必何苦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们身边开始涌现一大批人,比如我媳妇,她们都热衷并相信私立学校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就像报了天价辅导班,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一样,不晓得是哪门子筋不对了。她们难道不知道,是真金哪怕在公立学校也是真金吗?是废石到了民办学校不依然摆烂吗?
我承认有些民办高中的确会出几个尖子,但我们看待一个学校好坏,是盯着头部看的吗?难道不是看腰部吗?
我问那个夸私立高中的,“一高敢晒出一本和二本的上线人数,你们敢不敢?”对方沉默了,我也没在穷追不舍,毕竟大家都明白,私立高中除去几个牛角,真就没什么了。
第三,作为河南人,应该对郸城一高不陌生,郸城一高之所以火,大概年年都是清华北大走好多。
但纵观这几年观察,郸城一高每年都会有“北清贫困县脱贫专项计划”。俗称“保送生”,而且保送生真的好多啊,今年就有7个。
这个计划我搜了搜,还是没明白,它能持续多久?一旦国家取消了这个计划,郸城一高的神话还能延续吗?
就比如今年郸城一高所在的周口市,市文科状元被淮阳一高拿走了,理科状元在我们这儿,因此,郸城一高并不是地位牢不可破的大哥大。
第四,有些高中夹缝中求生存,真不如倒闭转型算了。没错,我说的就是我的母校高中,那卑微到给人一种恬不知耻的感觉。
不经意间刷到了母校三高的喜报,在其他学校都在晒有几个清北学子的时候,母校居然说“我们专科上线495人,二本上线创新高,高达11人,最高分509。”
唉,作为母校的毕业生,只想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读书那会儿,好歹也是县鼎鼎大名的三高,招生时也是牛掰哄哄的,差一分要5000元,现在呢?沦落到拿着传单,走街串巷拉生源了。
这样搞来的生源可想而知,被一高掐掐尖儿,二高遛遛茬儿,剩下的都是渣渣。
招的就是落水鸡,还指望他们变凤凰吗?就这样,母校一年不如一年,口碑差的要命。
我也不知道母校最终的结局命运如何,如果有可能的话,我真希望它变成历史,也好比它一直烂下去要强的多。
(备注:我的母校只有我有资格吐槽她,但我不希望别人说她)
第五,第一次觉得学习不好真是不孝顺啊。事情的起因是我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孩子没有过本科线,她妈妈让他去复读,一次性交清了择校费……多少钱?你们猜。
我那个时候复读交3000元我都气的想站在母校门口破口大骂了,没想到短短14年过去了,复读费居然涨了10倍之多,没错,对方交了3.9万。
交完钱后,母子俩就那样坐在学校外面的石阶上抱头痛哭。
唉,我无法形容我的心情,3.9万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而言,还是会伤筋动骨的。
所以,我想奉劝所有的孩子,好好学习吧,你的成绩好,有可能就是你学生时代对你爸妈最大的孝顺。你成绩不好,下一个哭泣的可能就是你的妈妈。
—END—
[红顺视点]:微观点:今年中招成绩高分扎堆并不是一件好事!
河南许多地市已陆续公布中招成绩,学生成绩比二模成绩多有几十分甚至上百分提高;600分以上学生扎堆;分数垃不开层次。郑州一考生只有三科合计扣了4分外,其余4科及理化生实验加试、体育加试皆为满分,总分700分考了696分加上政策规定5分加分,总分为701分。同时各地重点高中招生指标至少50%分配到校
个人认为:这种命题及录取导向并不是一件好事!
理由如下:
1、因各地市重点高中招生指标是定数,与分数高低无关,只与名次有关;家长看到孩子考这么高分数仍上不了重点高中,会更加焦虑。
2、因分数拉不开层次,一分二分就会决定孩子能否上重点高中,因此学校更会增加刷题的模式化训练,内卷会更加剧,学生负担会更重。
3、因大部分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校,并且会降50到100分录取;再加上文化课多考一两分非常难,先天身体素质作用会更重要,这样会造成录取与否多有是否是分配生、先天身体素质强弱这些非文化学科成绩决定,这种导向是有问题的。
4、数理化降低难度,且理化占分较低,孩子录取与否与文科尤其是语文成绩有较大关系,这样不利于高中理科教学,还会导致高考选报理化学科人数,不利于理工科人才培养。
请思考:纯粹降低试题难度会带来学生负担真的减轻吗?
体育分数增加,艺术纳入中招,真的会提升学生对体育、艺术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