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记者 单炜炜 每日新媒体编辑 小美劳 近日,辅桥正式开通,刘庄桥的抬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刘庄桥是在1991年由原先的浮桥改造成斜拉桥的,24年过去了,人们更多的还是称之为刘庄浮桥。
解放前,这里就有浮桥,是德国人所造;建浮桥之前,靠摆渡往来两岸,那里叫小刘庄摆渡口,1分钱过一趟;浮桥曾由固定木船桥引桥基础,改为干净混凝土桩墩;海鸥早年间就有,但中间几乎消失了30来年;当年的打蛋厂、棉纺厂都出现过事故,隔岸都能看到;浮桥边上曾有河西历史上较大的蔬菜果品综合市场……
两岸居民及文史研究者对于刘庄浮桥的历史、环境变迁娓娓道来,浮桥从有到无,从修建改造再到如今的提升工程,都顺应着整个天津的发展,相辅相成地改变着周边乃至整个天津的生活环境。
德国桥是“前身”开开合合拆拆建建
追溯刘庄浮桥的历史时,文史学者张诚向记者提供了一张老照片。这张标有纪年“1900”的德国桥照片,应当算是刘庄浮桥的“前身”了。
“现在称为浮桥,但早期就直呼为桥。当时还有法国桥、俄国桥。”张诚介绍,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天津,因德军主力部队到来较晚,大都盘踞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南部地区。当时德中街(解放南路)墙子外部分还没打通,而当初的海大道路况又很差,所以德国人亟须有一条道路,快速、便捷地与铁路沟通。这样,他们就在海河下游架设浮桥。
早先的浮桥是作为军事用途使用的,战后,这些浮桥严重阻碍了海河航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人称海河为白河,“这实际是北运河的译音。”张诚介绍。
有研究者提出,解放前海河上的渡口以解放桥为“界”,上游各个码头为“世袭”的封建把头所有,下游则是各国租界的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