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卷和全国卷有什么不同?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的变化比较大,浙江卷有字音、字形的考察,全国卷没有;
现代文阅读增多,但选择题也适当增加,难度有所降低;
古代诗文阅读中,全国卷较少考察经典阅读;
其他变化不大。
数学
全国卷的选择题中,有4道多选题,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如果选错1个,5分全失,部分选对得2分,给考试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题型风格也有很大变化,全国卷的题目以中等题居多,难题难度合适。
英语
自2016年10月起,浙江英语由浙江省自主命题改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也就是全国卷。
浙江卷英语和全国I卷英语有以下区别:
阅读理解增加1篇,占分更高;完型填空题量变少,占分变少。
#浙江头条##浙江高考#
浙江省嘉兴市高三9月,8立体几何,12高考热点题型,18台体[呲牙][呲牙][呲牙]

军队文职专业考什么?一张图秒懂专业题型分布!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全国统一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
2021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全国甲卷
专家解析
01 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设置了主题,审题难度不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全国甲卷在命题上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时代主旋律,材料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立德树人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次试题与人教社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设置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一致,旨在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02 题目解析
材料开篇明义,创设了写作情境,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节日、歌曲、文学作品、英雄人物等全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价值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写作主题----“可为与有为”这一关系类试题。便于青年学子在作文中抒发个人抱负与胸怀。材料中写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可为的意思是前途极有希望,值得去做。(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可为”的意思为值得去做,“有为”的意思是有作为。两个词语中间有一个“与”字,需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联系思考。
03 写作角度
题目为考生设置了写作主题,为考生选择了切入点,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能合理运用平时积累的人物素材,确定自己的立意。审题难度不大,在情境的创设中又构建支架,可从材料入手,让考生有话可说。“可为”是前提条件,而“有为”是其中的一种结果,学生还可辩证思考,如果“可为”却“不为”或“无为”,那么“有为”就更为可贵。从而思考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构建有为的目标与方向。

04 写法指导
要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作可采取议论文的形式,二者关联兼顾,开门见山确定中心论点,注意议论文的书写格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开,可运用多种论证方式,精心选取人物事例,名人名言。在宏大主题下书写青年学子胸怀天下,坚定有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国家同频共振的使命和担当的思想情怀。在写作时需要将两者关系理清,不可偏言一方。
今天给大家推荐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从今年的中考数学试卷整体来看,延续以往风格,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繁琐题,可以说稳中求变,易中有难。试卷题型编排比较灵活,偏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可以说既能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运用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建议大家多练习后面的解答题,提升数学答题能力。#好平台好讲师##我要上微头条##中考数学##微头条流量扶持##杭州头条#

二次函数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压轴题!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1、第一大类为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比如二次函数图像中的线段问题、角度问题、图形面积问题、特殊图形的存在性问题等等!
这类题型重点考查几何,解题的策略往往都是根据具体的几何模型而固定的,难度相对而言要小一些,对于熟悉几何模型的同学比较有利!当大家都重视几何模型时,这种优势就会减弱!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还是考查这一类型!
2、第二大类为二次函数数形结合模型,比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增减性问题、交点个数问题、不等式问题等等,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尤其是含参二次函数!
这类题型比较灵活,表面上看也没有特别固定的解题策略,因而对于学生而言难度特别大,特别容易失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型的题目和高中数学有一定的衔接性,很多处理策略和方法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都有涉及!

因此,擅长这类题型的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还是很有优势的!因而,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开始慢慢倾向于考查这一类型!
比如说北京、浙江、广州、江苏、山东、湖南、湖北等地都开始涉及,这可能是一种趋势!
尤其以江苏南通为例,南通中考压轴中会有一题为新定义题型!如果新定义题型为几何题,那难度还小一些,那么另一题则为二次函数数形结合题型,这类难度还要小一些!
如果新定义为二次函数题,则二次函数新定义与数形结合模型结合,则难度就又上了一个档次,难上加难!
而市面上关于函数数形结合类的书比较少,尤其是以专题形式呈现的更少!《函数通法通解》对这一类型的题目总结比较全面,题目难度的选择也是由浅入深,特别适合中等学生学习和训练,对函数的本质也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中考# #数学# #南通头条#

专家解读浙江1月选考命题思路:物理
(物理学科组)
一、有温度呈现试题,使学生“答有所得”
用学生习惯的语言,以熟悉的方式“友好”地呈现试题内容,学生入题快,有亲切感。有些试题素材取自于教材,如第3题和第15题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第6题和第17、18题实验是对教材内容的改编。
文字描述简明清晰,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不苛求理想化条件的面面俱到,力求减小在题意理解上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第20题、第21题均略去了“不计空气阻力”的约束条件,第22题不再对“忽略相对论效应”的限制做交待。
二、多角度评价素养,使学生“思有所获”
基于课程标准,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对接中学教学。第6题分别用弹簧、细绳连接的小球在空间站中的运动,第7题哑铃物件P、凹形底座Q、电子秤间的相互作用力,第8题“天问一号”发射后进入火星停泊轨道过程,第16题证实物质波存在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均需要用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第12题水泵由电动机带动抽水,第13题置于通电螺丝管内圆管的热功率,需要从能量观分析;第7题物件P处于“磁悬浮”要提取平衡的模型,第22题需要建立逸出金属薄板M的光电子在空间分布图景和经过四分之一圆环有界复合场区域的空间模型;第4题U形水桶间歇性翻转,第10题气体—电子放大器空间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判断,第11题入射光束绕半圆形玻璃砖圆心转动,对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素养的考查提出了要求;第17题、第18题的实验侧重于评价学生的证据和交流素养。

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背景,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如第8题“天问一号”的发射、第19题第24届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以生活中的物理为背景,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第4题公园中U形水桶翻转、第5题学校门口工作人员用轻绳移动石礅、第7题磁性玩具、第12题节水喷灌系统。
三、有梯度设计问题,使学生“析有所成”
合理规划知识覆盖,避免猜题线索,阶梯式设计同一题型不同难度的试题和同一试题不同层次的问题,有效区分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解决与自身能力吻合的问题,让学生保持平静的心情应考。选择题、实验题前几题面向大多数学生,随后对中等水平学生提出要求,最后的设问有利于区分高水平的学生。
综合题均设置了3个小题,从知识的考查要求,试题内容的迷惑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到涉及知识点的个数,各小题梯度分明,如第20题第1小题求解特殊值情况下的某点支持力;第2小题求解滑块速度和释放位置的一般函数关系,抽象程度较高;第3小题求解停在指定位置的释放位置的可能值,是滑块多种过程情境下的分类讨论,要求学生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论证。第21题和第22题都依据知识和思维综合的思路设置,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体验到得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够迈进适合自己发展的高等学校。

2022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你最想写哪个?
看到那么多不同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不管看哪个地方的作文题目,为什么我感觉都很难呢[捂脸]毕业了那么久,学习能力退化了[流泪]现在的高考题型,不管哪个科目,真的越来越难了,现在的孩子真不容易啊!学习压力很大,终于有点理解了,为什么有很多家长会私下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怕孩子成绩落后,想方设法,经济上和精力上的支出,现在的家长也太难了[捂脸]
6月25日出成绩,希望大家都能金榜题名[奋斗]
#高考结束后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