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杜江峰院士调任浙江大学校长。
这是继2016年,时任中科大常务副校长窦贤康院士调任武汉大学校长一职后,又一中科大常务副校长调入国内著名高校担任正职。
两次人事安排,充分证明了高层高度肯定中科大严谨的校风、扎实的学风以及领导能力、人才培养的水平。
对摄影师的采访问题
您在永康本地生活?您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是的,我基本在永康本地生活,2010年曾离开永康到金华工作了5年,后来又回到了永康,从事银行的三级主管及库房管理工作。
什么时候开始玩摄影?
拍过哪些题材,经历过哪些过程?比如投稿参与各种比赛等过程?
1997年化费2800元买了第一架理光胶卷相机,那时主要拍些家庭旅游纪念照;2000年时升级换代为500万像素的索尼数码相机F707,并配了一个广角镜头,主要参加永康摄影沙龙及一些摄影比赛,登入一些摄影网站交流学习;2005年升级为佳能350D及17—40,70—200的小小白镜头,行走乡村,拍摄一些民俗风情,乡村手艺,留守老人,给《永康日报》西津栏目投稿,经常会图文并茂整版发表,常会有读者打电话鼓励我,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那时还担任过两年中国摄影教育网论坛的版主,只要有人发照片上去,自己都会去学着点评照片;2006年参加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学习,进步很快,去参赛连连获奖;2009年升级为全画幅的佳能5D2,思考专题摄影如何拍摄。2013年关于老手艺《指尖上的沧桑》发表于文汇报,《我们俩:相依为命》参加2013年腾讯大浙网“浙一年” 摄影展,腾讯网上发表出来,一天点击量达400多万人次,留言近千条,《夫妻打桩工》参加2014年腾讯大浙网“浙一年” 摄影展,2015年关于留守老人《百年孤独》,被入选“从现实的维度出发”——浙江首届纪实摄影大展并参加的省纪实摄影工作坊, 2015年参加罗伯特·普雷基图片编辑工作坊,2016年参加永康市摄影家协会专题摄影工作坊,由卢广老师亲自教学指导,作品《漂泊的青春》在2017年丽水国际摄影展上展出。
3.你是怎样发现这个题材的?这个群体为何吸引了你的关注?当年每个参加卢广老师摄影工作坊的学员,都会按卢老师课上讲的即将消失的农民工这个大主题出发,各自领取一个专题进行拍摄。正如卢老师说的一样,民工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说不定哪天说没了就没了,就如前几年还是人潮汹涌的春运,如今在高铁时代运输能力极大改善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场景现已荡然无存。作为一个摄影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个时代的痕迹,为这群曾经为我们祖国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同样做出巨大贡献的民工保留好真实生动的影像资料,是吸引我去关注和拍摄他们的主要动力。
我哥嫂2016年,从新疆退休回浙江老家住了。他们退休时都是30年教龄的老师,也都是高级职称级别待遇退休的,现在拿到手里的工资都有万余元。在当地农村属于那种他们说的日子好过的人家。
#故事##情感情感##这就是爆款#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在许多问题上也是会应验的,几乎是一个规律。它告诫人们,要存仁心,做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不积德行善,不孝敬父母,必然会受到亲情的疏离和社会的谴责,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
疫情放开,大量客户住院,理赔遇到高峰期,老婆在公司一天接6个老客户理赔,忙到下午四点没吃饭,让我随便带点。[合十][合十]
合法偷吃,天赐良机!
我带着俩孩子,三个饭桶直奔汉堡店一顿撸。
凡是提倡做的事,做起来都不爽,
凡是不鼓励的事,搞起来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