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到来后,主管防疫的基层小领导真是太难了。
就说春节防疫这事,明明面对海量的人流,手中堪用的人就杯水车薪,天知道里面有没有毒王。
这段时间吉林的疫情,当时发现苗头就是因为扩大观察范围(所谓的加码),这才发现黑龙江望奎县疫情爆发了,黑龙江自己此前是没有发现的。
折腾出来多少事?多少人力物力,多少干部被问责,多少人政治生涯腰斩?
碰上就倒霉,倒霉就免职,这谁不怕啊。辛辛苦苦工作,倒霉碰上流动的毒王,就被免职,一辈子努力付诸东流。
换你在那个位置,你敢掉以轻心?你敢不加码?你敢信任临省的管理水平吗?你敢学上海搞精准防疫吗?
今年的公务员面试题里,应该有一道:如果你是地市的卫健委主任,该怎么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
南方人特别抵触去东北,因为听了太多传说。
北方人大量流失去南方,因为经济环境太差。
传说中,有人在哈尔滨打出租车,花了1千多。
传说中,有人在中国雪乡吃了个泡面花了80块
传说中,你瞅啥?瞅你咋地?一会儿警察来了,问你,刚才打你那小子长啥样?
再就是听说那里特别特别冷,小男孩尿尿,得拿棍子敲,边尿边敲[呲牙]……
这几天,东北人的我来了江苏小住了一段。从几个方面比较了一下
1.关于出租车
跑长途都可以讲价,平时都打表,出租车司机都很健谈,聊聊当地的风情,都眉飞色舞
2.关于你瞅啥?
在东北:东北的大街上人们都忙着了,没人瞅着谁,也没人问你,你瞅啥?到底有没有呢?是个例
在江南:江苏的中巴司机可挺厉害,我问问到1603吗?他说到,我觉得不太对,想确认一下:确定到……,已经被打断,告诉你到到到!是的,到了603,我说这不对呀,应该是1603,他说你讲话一点都不标准,我听不懂,东北人讲普通话不标准?呵呵了!可能也是个例吧。
3.关于冷
在东北:嗯,东北冷,这个是真的,零下20多度,走在路上冻的脑袋疼。
不过,进了酒店、饭馆,暖气加空调,热得很。没一会儿就把冻得脑袋疼的事给忘了。
在江苏:1月的江南真的冷,在外面要穿羽绒服,在家也应该穿,东北人真的受不了。
实际上我认为还是舍不得,好多新楼是装了燃气地暖的,用的人很少,要想有东北室内温度标准,每天差不多要100块吧,是没钱吗?也不是,南方人习惯了冬天的这种冷,不肯在在上面消费,没必要
餐馆里:
在东北:餐馆里的老板热情、和气,服务态度老好了。
没看到戴金链子纹着身的汉子,喝酒时,也不大声吵吵,就在那儿跟朋友聊天喝酒。但酒量挺猛的,经常有人喝酒打样(就是他喝多少,满桌的人就都要喝多少)
但没人使劲劝酒,顺其自然。
在江苏:一般不太喝酒,喝酒比较随意,但是说话声音蛮大的。
不过南方人要喝起酒就没东北人什么事儿了,南方人真正的喝酒人是用量杯喝的,我认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还能喝。
4、关于公务
东北人:办事儿之前都是先找熟人。不找熟人就不会办事。原因一:东北人比较直接,不喜欢看很多条文的细节所造成的;原因二:东北人特别认人际关系;原因三:公务员服务理念相对来说比较差。
南方人:办事指南清晰,去办事的百姓功课做的比较足。
举个例子:疫情上的理念
东北:我们那里有疫情处理的比较简单,喜欢一刀切,尤其是兄弟城市对待兄弟的态度,让人很心寒。一夏天的平稳期过后,刚进初冬我们那里就有2个口岸因为输入有了病例。离我们城市还有150公里以上。这时我们的兄弟城市,就已经不允许他们的人到我们非风险地区去旅游出差了。有的地方官方发出通知,禁止到我们那里去出差旅游,并注明本材料为内部资料不外传[捂脸]。
上海:在黑龙江望奎有了风险以后。我因故要到上海,并在网上查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士,他说我不是您所想要的疾控中心。(说的是什么部门我没听清),但是我想和疾控中心是有关系的。接着他补充了一句说,但是您可以问我,我一样可以解答您。这种担当在东北是极其罕见的。
总体感觉没啥不一样的,人都挺和气的。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大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