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不能去创业,都只有进公务员系统。
儒商视点现在让年轻人去万众创业就是害他们。供应链基本上固化了,被央企国企和大型企业垄断了哪里还有民营中小企业的空间?拼品牌拼资金还是拼实力,到最后亏的连裤子都不剩。所以大家只有除了跑快递就是做电商,基本没有其他出路了。现在跟十年前有本质不同。我十年前二万就能运营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而且还能找到业务,现在一百万也不一定能生存下来。小微企业都是干嘛的呢?都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大企业都完善自己内循环功能了谁还需要你来配套?
很多同学公考落榜后,又去考研,尤其去外国读三四流研究生的,出国遛一圈,成了留洋生。水平实力根本不如应届本科生!
建议国考多倾向于往届生,应届生毕业以后大多想自己闯荡。国家社会也应该允许大学生自主创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后再考公务员,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儿女也不容易,大学毕业实在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在家里先休息,一边休息一边找工作,老人也抽空跟孩子在一块儿叙叙旧,培养一下感情,也是两全其美的事儿,以后有了合适的工作,儿女就忙了,就没有很多时间,家人聚集在一块儿了,所以没有工作也是福啊,关键是自己要把时间安排好!
大学生刚毕业别动不动就嫌工资低,要创业做老板了。刘强东说:现在时代已经变了,不再鼓励年轻人创业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考公务员去从政。
哎!其实也是无奈的说出了一些当今的现实,一次疫情就知道公务员的职位有多吃香了,旱涝保收收入稳定,没有任何焦虑。[抠鼻]
优秀的人应该创业,去企业大厂闯荡还是去当公务员?
这个话题在今年被炒作得很热。
这根本不需要选择。
优秀的人优先毕业就创业。
次之先去大厂再创业。
最差去做公务员。
在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在全球第二的经济发达国家,你都不能创业成功。你还算什么优秀?
我的儿子读书考大学仅仅是验证智商。他的道路一定是自己干。只为了相对的自由。君子岂能命运交托给他人,尤其一些庸人。
十多年前,就有人说过:在中国,最有本事的干公务员;在美国,最没本事的干公务员。
这句话一直被实践着,近日人民大学前副校长吴晓求就呼吁,名校毕业生应该去创业,国家需要他们,考公热不是个好现象。
随着国家的发展,年轻人创业成功者越来越多,但这里面毕竟有个成功率问题。年轻人确实是应该去创业,如果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对社会进步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但必须正视的是,也有很多创业失败者成了老赖。这才是成功者万众瞩目,失败者万劫不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连续扩招,现在社会上根本不缺高学历人才。现在市场透明度这么高,创业确实是不容易,成功率更不是那么高。
很多人一直坚持着一种传统文化,“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总觉得考上公务员就完成了一个阶级的垮越,特别是近两年的疫情原因,公务员的优势就越发凸现了。
昨天,看了篇文章,说老公35岁,仍在用心复习,准备报考公务员。作者是80后,说老公985、211名校毕业。毕业时,很多单位抢着要,考虑不能困死在体制的饭碗里,毫不犹豫,选择创业。干过销售,卖过保险,折腾过金融,全都失败了……五年前结婚,计划考公务员,谋求一份安稳的工作。考了一年又一年,仍未成功。如今又在备战,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也许让人受益一生:“只有经历过社会吊打的人,你才会感觉公务员的饭碗有多香。”
前几年遇到一个刚毕业的男生来看盘
他父母想让他去考公务员
他想看看他能不能考上
打开他的星盘,他的财运和偏财都很好
是非常适合去创业的
之后肯定是一个很能赚钱的人
这两天他来找我,说那个时候看了盘就没考公了,创业了几年赚了不少钱,还好但是没去考公#运势# #工作# #事业#
放弃幻想,为了孩子未来就业,家长们现在就要谋划创业
但是现在千万不要创业,只能几乎零成本的挣钱,任何现金投入都可能打水漂,家长不拼命谋划创业,未来不管你的孩子是学士、硕士、博士,都可能无法就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公务员、竞聘事业单位。
所以,甭管孩子多努力读书,面对的都是残酷的职业竞争,一毕业就失业会成常态,干几年下岗也普遍,许多家庭要面临子女无业的状态。
谋划创业对万千家长真是“逼公鸡下蛋”,许多人一直打工,从未想过当老板,未来却要把高文凭的子女扶成老板,谈何容易!
但形势就这样,早谋划总比临时抱佛脚强,孩子一出生,我就在谋划孩子未来的创业之路。
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和事业编,这种现象要引起重视。
疫情给人们未来增加很大不确定性,各行各业都萧条,所有生意都不好做,打工创业做生意都很难,因此上岸才是很多年轻人的最佳选择。
地老一辈人的思想中,教师、医生、公务员是工作,其他的都是打工。现在年轻人中又形成了群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