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传有图有真相的最美公务员李少莉、吴丹,均是行政审批局的局长,最美公务员,全部冲上网络热搜。
发现公务员已经成了高危职业,工作中哪怕有一点点瑕疵,立刻就会被人发到网上。不仅本人,就连父母、配偶和儿女也都被快速搜索出来曝光。
真希望大家遇事要经过大脑,也要学着换位思考,不要这么极端,因为网暴实在太可怕了,会彻彻底底毁了一个大家庭。就算他本人真的哪里做的不好,但家庭成员是无辜啊,尤其是孩子。
经常会用“不归路”来形容高风险的、不能回头的路。
比如:女孩子不能放纵自己,一旦开始享受身体的乐趣,就不会再甘于过柴米油盐。所以这是不归路,不能走。
我突然觉得,照这个说法,上大学就是一条“不归路”。
谁走了大学,还愿意回到文盲的生活里去?
每天干苦活、受苦受累挨打挨骂还兢兢业业?
考公务员,其实是不归路:过了三十五,在体制久了,完全没有离开的可能。
生小孩,当然是不归路:还能塞回去吗?
随时可以回头的路,都是没开始走的路。
真正上了路,就会知道,任何一条路都是不归的——你不然试试在高速上一个急刹车然后逆行呀。
上路是需要勇气的,每一条路都是“不归路”。
而那在某一条路上绝不回头的,也不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是他或者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路。
在人口老龄化如此严重的今天,门店师傅的平均年龄低到了恐怖的20岁。虽然每个行业都有着年龄危机,但是这个危机在门槛更低的师傅圈层被无限放大。
烘焙师是高危行业。如果说公务员是铁饭碗,烘焙师就是塑料碗。在疫情期间,饼店亦不能自保何况其羽翼下的打工人?没有高工资,多积蓄带来的裸辞安全感。这个职业对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极低。
图片
硬挺,成了烘焙师的关键词。工具人,企业的螺母,一个甚至有可能在未来被冷冻面团打败的职业。主观能动性极低,只能通过祈祷所在企业强大来过生活。
烘焙人的中年危机是没有选择。他们被迫成为创业者,或者被迫成为“不思进取”的青年人。
图片
进电力系统和考公务员哪个好?
虽然电力系统的待遇各方面相对而言都很不错,工作也比较稳定有保障,但是和公务员相比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优先考虑去考公务员吧。
一方面是因为电力系统虽然相对其他工作来说已经算不错的工作了,但是电力系统毕竟自成一体,你即便发展的再好,基本上也只能在电力系统内部从县一级电力公司到市、省一级慢慢往上升,但是公务员的发展渠道和途径显然更宽广,尤其是横向可以在不同区域以及多个单位和部门之间调动,对于个人发展更有前途。
另一方面,电力系统本身也属于高危行业,且条件也比较艰苦,虽然各级电力系统的机关单位还是比较清闲或者工作环境较好,但是电力系统的基层单位差不多就是四海为家的状态,这同公务员是没法比的。再加上你在电力系统待久了,认识的也大多数都是这个系统内部的人,但是公务员的身份,可以帮你结交更多优质人脉,这对你个人的长远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
所以,如果在这两份职业之间做选择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优先考虑考公务员吧。
从“李少莉”事件看我们这个社会的“病”
崃西寒士
2022-11-4 10:00 · 来自四川 · 高级数学教师
我们这个社会太不正常了!
一个妆容精致的中年女官员,就因为戴了副价值两三万的耳钉,一条几千块钱的丝巾,就被网暴,进而被纪委调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干部,总希望给人们留下漂亮干练大方得体的印象。公共场合拿出自己好一点的衣服,饰品,再正常不过的心理。何况这些衣饰也不是有多出格的奢侈,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上有人一挑事,大家就一起哄,紧跟着纪委就表态对当事人进行调查。一大堆网民就如同满清时期看剑子手行刑一般,兴奋得不行!看到别人血溅当场他吃着人血馒头就仿佛经历一场性兴奋一样激动。
有人一起哄,有些政府纪委为了平息舆情,有些官员为了自己脱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别人翻个底朝天。这其实是部分领导、纪检部门无担当的表现。
人非圣贤,不管他过去做的再好,表现再优秀,一旦被纪委调查,那是带着放大镜在找你的过,99%的都会被找出毛病,那你过去所有成绩都会被全盘否决。这使得公务员、干部队伍成为一个高危行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生怕工作中得罪了哪个小人,又被弄到网上被热炒。
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有问题,群众发现有问题,有依有据地通过正常途径举报。政府纪检部门对有依有据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这没什么问题。
但网络上一有人恶意扇风点火,网民一“起哄”,纪检部门就被别有用心的人的牵着鼻子走,成为“网暴”的“帮凶”,这肯定不正确。为平息舆情就任意调查一个人,这是有罪推论,是不符合司法的工作原则的。让国家工作人员人人自危,不利于我们的公务员、干部生态系统的建设。
天降惊喜二选一
阅读惊喜奖励
领金币
领吃饭补贴
去领取
搜索
李少莉事件最早信息
呼和浩特李少莉刘军
呼市李少莉任免公示
李少莉年轻时图片
内蒙李少莉事件后续
关于李少莉报道
#360行闪光时刻##疫情# #国考# 作为一名政法部门的公务员,其实已经很习惯在网络上被误解,工作中被谩骂,但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今天还是头一次!
因为疫情的关系,本人又不幸被隔了,然后老家的好友好意打电话慰问一下我[流泪]。
他是和另一位我初中时代的同学在一起,我们有好多年没有联系了,就聊了一会。
结果寒暄过后,话里行间就隐约透露出冷嘲热讽[发怒]。
大致和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非议差不多吧。
运气好考了个公务员,疫情隔离也有工资拿,工作清闲,不用像他一样四处奔波。
因为是少年时的老相识,彼此知根知底,所以我压根不可能接受他的这种狗屁论调[捂脸]。
不过毕竟是同学吗,找个借口挂断电话也就是了,但心里一番话真的特别想当面反问他!
第一,先问问他关于运气好不好这个问题!
运气这玩意的确很玄学,但绝对存在!至于我是不是运气好,起码轮不到他来评价,这一点是很肯定的!
初中时,我父母下岗,他父母开店,家境这里我是没啥能拿得出手的。
上高中时,我父母借钱让我上了本地最好的高中,他去了普通高中。
大学时,我去了师范院校,他去了理工普本。
接下来就是就业,我大学就在私企打工,毕业后天南海北浪迹了很多城市!
他没找到工作,在外混迹两年后,回家接手父母的店铺。
然后,我的人生就是考国企、考公务员、考司法考试、考遴选,总之就是一路考试。
他则游山玩水、交朋好友、平静安逸。
怎么说呢,一路走来,也许有运气成分,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可以凭借运气通过中国参加人数最多的考试、通过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通过中国通过率最低的考试、通过公务员互相竞争的考试!
我今天拿到的每一分钱,都是我牺牲所有休闲时间,一点点努力得来的。
在他娱乐的时间,我在看书!在他喝酒时,我在背法条!
如果一句运气好,就能涵盖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笑话!
第二,我要问问疫情?
他朋友圈里,依然是携妻带子的旅游和美食,聚餐和露营。
而我呢?
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回过老家了,高堂尚在,却无法膝前尽孝!
疫情开始时,我从老娘手里接过八个口罩返回辖区,直接就是一个半月的24小时卡点值守,吃住都在自己车上,油钱和饭钱全是自己拿,压根没有所谓的补助!
三年四次承担高风险区域防控,每次都是一个口罩硬闯高危区域,别问我防护服!最危险的时候,有限的防护服是必须留给医护的!
这些东西,我能发朋友圈吗?不能!
因为更应该歌颂的是医护和志愿者,而不是我们这种下沉的公务员!
他们可以选择后退却坚定前行,才是真正的逆行者。
而我们?
前面就是刀山火海,只要一声令下,也一样上,哪有什么其他选择!
从事这份职业,于我而言除了养家糊口外,是有一份可以被任何人嘲笑的崇高在的!
所以哪怕被再多陌生人非议,真的都已经很难撼动情绪。
偏偏就是这种知根知底的亲朋故友,一句话就可以定义了别人的半生努力!
可实际上他压根没有资格来评判我,更没有资格来肆意评判我这个职业。
如果努力可以被归结为运气使然!
如果付出可以被归结为理所应当!
那我的人生,我的信念,岂不是就是一场笑话,或者说,他的人生,你们的人生是不是都变成了一场笑话?
这对于任何一个曾经努力过现在也还在努力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仅仅凭借想象和道听途说就理所应当地否定一个人和一个职业,这才是真正可笑的事!
我的人生不会是一个笑话,我也同样愿意为了捍卫你的人生不成为一个笑话而亮剑!
但请他和所有人,要懂得什么是尊重!
不是尊重一个职业或者某个人。
而是尊重曾经付出过努力过的人可以享受由他努力得来的一切!
如果不学会尊重了别人的努力,那么你自己的努力还有什么价值?
看到俄乌战争牺牲很多人,伤了很多人,有个战士炸没了双腿边爬边喊妈妈我要回家,有人同情有人愤怒,其实大可不必为这些小事而波动情绪。军人和教师公务员农民工人一样,他是一份职业,从事这个职业肯定有伤亡的风险,这个当事人参军的时候是知道的。因为受伤而失去坚定意志反而是怂包。我是1992年兵,我当兵的时候就有满腔热血要有战死沙场的荣光,退一万步讲,就是不战死也是功臣,也有受人尊敬的快感,什么事业有成,光宗耀祖,不愁吃不愁穿都能搭上边,因为我愿意承担这个高风险。当第二年兵的时候,我为了迎接首长去大门口插彩旗挂标语,爬围墙的时候我的手扎上了碎啤酒瓶,手掌上有几个大口子鲜血直流钻心的疼,在旁的宣传股长像没看见一样,完成任务才是第一要素,我插完带着我的鲜血的彩旗和标语,才在宣传股长的陪同下到卫生队包扎了一下,轻伤不下火线是我们军人的作风,那时团长叫我扛着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我想我毫不犹豫的会去,因为这是我的职责,风险和荣光共存,没什么好讨价还价的,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就是军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就是受伤牺牲也是应该的,大家都是成年人,预知风险的能力应该是有的。不忘初心,遵守诺言才是铮铮铁骨的男子汉!
减少全员核酸频率,维护社会生产秩序!
全员核酸只在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疫情期间,第一年感觉全员核酸还比较少,但是第二年和第三年,真的是太普遍了,三年的疫情防控,让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也让老百姓痛苦不已。
这二十条,毋庸置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更加科学精准,但是问题在于能不能执行到位呢?
而且政策把握的度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也问题,一直在强调不要一刀切,要精准防控,但是落实起来,有些地方就是喜欢这么搞,弄的大家怨声载道,真希望各地政府多考虑一下百姓的实际生活,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来吧!别再层层加码,随意调整,百姓真的经不起了!
这次出台的优化调整防控的20条举措,除了缩短密接隔离时长、取消入境航班熔断、取消中风险和次密接、叫停随意“静默”等之外,还提出了准备重症床位及新冠药物,满足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
这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未来也会逐步后移防疫阵地,重点保护重症和老年患者。
这条调整得是真的好。不用动不动就进行全区或全员进行核酸了。(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科学精准,就是要不断优化。此次的新措施有二十条,变化很大力度很强,但都是利好的。
对于新措施,看到有很多网友问这是不是离放开越来近了?我想说请不要误读。这是优化,科学精准。我们的方针是坚定不移不动摇的。
疫情期间如果没有基层防疫人员没日没夜地冲在防疫一线,如果没有他们顶着各种不理解,各种吐槽甚至骂声地搞防疫,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给公务员、教师、事业单位降薪,挤出钱来抗疫,如果不是无数群众自觉配合,并且承受了不配合防疫人员制造的问题,如果不是国家下大力气研发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如果不是国家坚持动态清零,争取了3年时间,大幅提高了疫苗接种率,美国和印度死亡几百万人的局面早就在我们国家上演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社会# #头条# #热点#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