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理科生更理智
诸芳尽这是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张罕见照片,站在胡适身边这位穿着旗袍、笑容满面的女子,就是有着“核物理女王”之称的吴健雄。镜头中的胡适穿着一身西装,看上去十分帅气,而吴健雄之所以笑得像花儿一样,是因为胡适是她的偶像。 是的,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曾参加世界上首颗原子弹“曼哈顿计划”,也是该计划中唯一一位女性成员的吴健雄,她最崇拜的恩师,却是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胡适。 1929年,17岁的吴健雄凭借在苏州女师的优异成绩,被保送至胡适任教的国立中央大学,尽管那时吴健雄并不是胡适的学生,但从那时候开始,吴健雄便被胡适的才华所倾倒,而胡适对她却一无所知。


【科技兴农看“小院”】
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
2022年即将过去,位于苏州的科技小院硕果累累。“我们拥有一万平方米左右罗氏沼虾育苗基地和320多亩河蟹养殖池塘。”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觉生骄傲地说,“跟宋教授团队的合作可以说是强强联合,还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实现共同富裕。”
2019年,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宋学宏教授带领团队与毛氏公司达成合作,进入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体系,并于2021年建起江苏相城大闸蟹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利用苏州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罗氏沼虾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公司的优质罗氏沼虾苗种,创下养殖效益每亩净增5000元的骄人成绩,这让苏州大学学生菅攀阳感触良多。“作为一名渔业发展专业的在读农学硕士研究生,能把实验室科研思维用在塘口,生产出优质味美的虾蟹,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她说。

让水产养殖户摆脱“靠天吃饭”,让农学研究生拥有生动案例,科技小院的“大能量”正在影响更多人。“我们正在探索、完善河蟹与罗氏沼虾双主养模式,争取在3至4年内将该模式推广到全省,为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宋学宏说。
丝绸作为苏州的“金字招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在江苏吴江蚕桑科技小院,就由一根蚕丝串起了蚕桑农业、蚕丝工业和休闲文旅业,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司马杨虎常年带领研究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在桑树栽培、桑品种资源保护、蚕新品种示范推广、特色蚕品种和优质高产蚕品种展示、蚕桑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给予科技小院全方位支持。
“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蚕桑的低效益模式,帮助村民增加收入,也为学校蚕学方向的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实践基地。”司马杨虎站在“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蚕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的牌子旁介绍说,“就连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也会不定期来这里研学,体验生活。”

果桑园、养蚕室、实验室……绵延千年的蚕桑丝绸文化在科技小院得到继承和发扬。
通过科技小院,苏州大学正在逐步实现对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培养。科技小院,正在成长为科技助农、兴农的重要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丁珊 张东润 摄影报道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7日第4版 版名:新闻·视觉
二战期间,“抗日战神”孙立人打得小鬼子闻风丧胆。二战后,日本却以他曾活埋1200多名日军俘虏为由,将他告上国际法庭,索赔2亿!
据说抗日期间,只要碰上孙立人的38师,小鬼子们就赶紧写好遗书。因为他们听说孙立人会法术,他的士兵个个以一抵十、刀枪不入。
被如此神化的孙立人,于1900年出生在安徽庐江,家境十分显赫。14岁时,他以安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25岁时又考取公费留学,前往美国的普渡大学就读,妥妥的学霸。

然而,1925年,他却放弃美国桥梁公司工程师工作,背着家人考入美国费吉尼亚军校。在那里,他学到的军事方面的知识,为他的戎马一生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他将自己在美国学的军事知识,与我国的传统教育相结合,制订出一套新的训练操典。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特殊的训练方法,他率领的队伍在与敌人作战时,往往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
1937年,孙立人带领税警总团第4团参加淞沪会战,在全团仅剩20多人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与敌人血战了两周,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达7次。
不幸的是,在厮杀中,孙立人遭到炮弹攻击,导致全身13处受伤,在昏迷了整整3天后,被送到香港养伤。
5个月后,他又在孔祥熙的要求下,组建了一支直属武装部队。
孙立人一心练兵,用专业的精神训练军队,他时刻告诉战士们:只要打仗就要打胜仗。

1942年,他的部队改名为国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孙立人为师长。
同年,他带领部队开赴缅甸,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国当时的唯一一条物资进出口通道。也正是在那里,他令日军闻风丧胆。
孙立人到缅甸时,当地7000多名英军士兵已被日军包围,因走投无路正打算投降。
见状,孙立人赶紧带领800多人的兵力投入战斗,一举端掉了鬼子1个大队,救出了7000多名英军和500多名俘虏,这就是著名的仁安羌之战,当时,这场战役轰动了全世界。
而这也是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孙立人因此被称为“东方的隆美尔”。
之后,孙立人第二次入缅,这次与他作战的是日本素有“丛林作战之王”之称的最强队伍——第18军。以前,这支日军队伍在中国军队面前很少失手,因此非常自信。

可令鬼子没想到的是,这次交手,他们发现中国军队变了,编制也不是曾经的编制,战术也不是曾经的战术。孙立人的士兵英勇无比,仿佛刀枪不入,打的鬼子18军伤亡过半,狼狈逃命。
当孙立人知道与他作战的这些敌人,有不少参与过南京大屠杀时,他下令:凡侵我中华者必杀之,抓到鬼子俘虏都要审讯,只要去过中国战场,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都活埋。也因此,吓得鬼子屁滚尿流。
据记载,在缅甸战役中,有9万日军死于孙立人等中国部队的枪口下。他所率领的军队被称为“中国第一军”。
在这次战役后,就流传出了孙立人活埋1200多名鬼子的事,然而,这在中国和日本其实都没有资料记载。
后来,日本人把孙立人告上了国际法庭,说他违反日内瓦公约。
小鬼子的无耻可见一斑,他入侵我中华在先,对我国南京进行大屠杀,多么惨无人道,却还恶人先告状,说孙将军违反日内瓦公约。

随后,孙立人的一些部下出来证明:虽经常胜利,但从来没有一下就俘虏1200多人的时候。就算真的俘虏这么多人,以中国军人的素质,绝不可能这么做。
所以,说孙立人活埋1200多名俘虏,纯属无稽之谈。
孙立人也没饶过他们。在日本投降后,他动员自己的士兵捐款,为那些阵亡的新一军战士们修建了公墓,而修建工人正是600名日军战俘。
他对战俘说:“你们侵略我中华,让我们流了这么多血,我要罚你们流汗!”
他有一颗勇敢的心,曾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中国的军队勇敢地保护老百姓,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
当然,历史永远不可能退回去再重来一遍,但他让我们知道,我们要做勇敢的民族。
作者:铭慧
编辑:剩草
#我在头条看纪录片#

1505年,35岁的唐伯虎娶了31岁的名妓沈九娘为妻。朋友鄙视他,弟弟还跟他划清界限。然而唐伯虎却执意要和沈九娘结婚。
说起唐伯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是周星驰电影里那位风流倜傥、武艺高强并且还有着九位如花似玉的老婆的大才子。
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虽然也是大才子,但他只有三任妻子,且他的经历让人读来非常辛酸。
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因为古时候的商人地位并没有那么高,而想要让一个商业家族进一步发展,最容易的办法便是家族中有人当上大官,因此唐伯虎自幼便被父亲要求用功读书。
唐伯虎天资聪颖,因此在读书一事上有着很高的天赋,不仅如此,唐伯虎还拜了著名画家沈周为老师,他在绘画上的天赋比文学更胜一筹,因此一时间名声大噪。
在唐伯虎十六岁的时候,去参加了苏州的府试,轻松就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一名秀才。

这让唐伯虎身边众星围绕,而“苏州名士”徐延瑞的女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唐伯虎的第一任妻子。
因为出身书香世家,徐氏知书达礼、贤惠端庄,唐伯虎与她在一起生活过得非常开心,经常会为徐氏作画,两人可谓是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唐伯虎之前一直是顺风顺水地生活着,在二十四岁的这一年,他的人生开始崩盘,他的父母亲、妹妹、妻子徐氏以及儿子都相继死去。
一下子就失去了五个至亲至爱之人,唐伯虎在这世间仿佛成为了孤家寡人,接连的打击让他年纪轻轻就长出了白头发,整日借酒消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幸运的是,唐伯虎有着几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看到他一蹶不振,好友纷纷跑来安慰他:
“唐兄,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要振作起来去参加科考,要知道,这可是伯父伯母对你的期待,你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盼啊。”

此语点醒了唐伯虎,他立即收拾好心情,开始投入到学习当中,心无旁骛,很快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了“南京解元”,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
而他的人生也重新有了生机,他迎娶了第二任妻子何氏。
何氏十分追求功名利禄,为了让妻子开心,唐伯虎便决定进京赶考,为何氏考一个会元回来。
信心满满的唐伯虎没想到这一去,迎接他的却会是锒铛入狱。
因为唐伯虎的成绩太过优秀,所以他被牵连到了一桩科举舞弊案之中,被抓入了大牢里,即使后来事情真相查清,唐伯虎是被冤枉的,但他还是没有被平反,甚至连出狱都要花钱,并且从此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个结果瞬间粉碎了唐伯虎一直以来的期望,霎时间,他失去了对人生的追求,这时候他想到了家中的妻子还在等着他,便振奋精神往家中赶去。
但令唐伯虎没想到的是,妻子何氏早已经嫁给了别人,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了他的遭遇,并表示如今的唐伯虎已经配不上她的身份,让他以后也不要来纠缠自己。

接连失去了理想与家庭,唐伯虎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委屈,失声痛哭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伯虎一直往返青楼,陷入了醉生梦死之中。
直至唐伯虎遇到了人生中最爱的女人——沈九娘。
沈九娘端庄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下子就让唐伯虎想起了徐氏,因为过于思念徐氏,唐伯虎将沈九娘当成了她,抱着她失声痛哭。
沈九娘了解了唐伯虎的遭遇以后,对这个深情的才子非常敬佩,便决定要让他振作起来。
于是,沈就娘每天都会为唐伯虎弹奏一些积极向上的曲子,并且多次激励他要坚强起来,落魄中的唐伯虎看着还有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关心着自己,感动不已,仿佛触到了冬日的暖阳。
于是,唐伯虎不再堕落,重新振作了起来,用心写字作画,在这个期间,沈九娘一直陪伴在唐伯虎的身旁,将她的妆阁收拾干净以便唐伯虎作画,还为唐伯虎调色、铺纸,两人也慢慢互生情愫。

1505年,已经35岁的唐伯虎不顾好友的劝阻与鄙视,也不顾跟他划清界限的弟弟,执意迎娶了31岁的沈九娘。
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苏州买了一间大宅子,取名为“桃花坞”,两人的日子虽然过得非常清贫,但最爱的人就在身边,他们是快乐的。
但好景不长,唐伯虎四十三岁的时候沈九娘就因为过度操劳而生病去世了,唐伯虎一个人与已经五岁的女儿相依为命,看着桃花已经开满了桃花坞,唐伯虎对妻子的思念却没有半分减弱。
十一年以后,唐伯虎病逝在了桃花坞,临死前,他让女儿将自己与九娘埋葬了一起,让自己死后可以与她厮守。
唐伯虎的一生凄苦,但前有徐氏,后有沈九娘,都是深爱他的女子,也让人非常羡慕。
参考文献:《明孝宗实录》
作者:有天
编辑:阿语
#苏州头条# 12月25日,苏州疫情预测报告:

1,12月24日,苏州阳性感染者为,61.35万人。
2,累计阳性患者占比为43.58%合计总人数为550万人。
3,预计12月30日苏州总感染者为70%,达到680万人。
4,预计明年1月17日苏州疫情第一波结束。
好消息是:
昨天12月25日,中央台新闻联播有三次播报苏州市。第一个讲的是苏大儿童医院感染科医生积极抗疫的情况;第二个讲的是昆山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情况; 第三个讲的是苏州高新区积极开展经济工作的事情。
苏州在年末时期得到了中央台的肯定,这与前期苏州将核酸检测站改造为发热诊疗室,并被张文宏专家在全国推广。既然苏州取得了成绩,也受到了上级的肯定,那么希望上面也给我们苏州一定的实惠。比如说我们盼望已久的苏州机场能不能批下来?还有苏州市能不能列为副省级市?假如这两件事情上面给办成了,那对苏州的简直是太鼓舞人心了!
非常佩服这位家长,靠一个动作3年风雨无阻,孩子早已经稳在了年级前三,也是班里冲刺重点的种子“选手”
.
来自苏州的妈妈说:意识到孩子的成绩开始滑坡,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的。老师反馈说,孩子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老师发现他马虎,主要是体现在:单词拼写,阅读时的审题,语法知识点记混淆。
.
老师说孩子的语文和数学都挺好,如果英语拖总分不划算。让孩子每天拿15分钟,读







